南都娛樂:最近很多人都是討論糟糕的原生家庭對個體的負面影響,例如在最近熱播的某電視劇中,有位女主角一直被她重男輕女的家庭壓榨。如果在現(xiàn)實中遇到這樣的問題,該如何理性地解決?糟糕的原生家庭給孩子困擾,是否很難根治?
陳啟山:通常小孩的整個生長過程都發(fā)生在家里,原生家庭的環(huán)境和內(nèi)部生態(tài)直接決定了小孩子怎么看待這個世界、看待別人,家庭生活痕跡在她身上就像烙印,建立起來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很難消除的,如果想一下子就剝離開原生家庭的影響,自己也會受傷。
與其消除這種影響,不如去與它共存,通常從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去看,自我認識的改變是很容易的,別人可以通過說理、教育去改變當事人的認識,但做到了認識還不夠,負面影響依然存在,那就要進行第二步,情感上的策略,如果我是這個女孩子,我會減少情感上的投入,對我父母、兄弟的情感投入減少,當把他們看得不是太重時,那事情我就可以放開手去做,可以理所當然地去拒絕不合理的要求,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因為認知的改變是很好改的,但直接落實到行動中就很難,選擇減少情感投入作為鋪墊,然后再去改變行為就順理成章。 原生家庭的影響像無法格式化的U盤,但我可以用新的文件覆蓋掉它,你新的經(jīng)歷就會慢慢覆蓋掉以前家庭對你的影響,這個時候就是一個跟家庭比較成熟的關(guān)系了。
陳啟山: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的確很大的,但普通家庭對小孩子的影響可能看不太出來,一旦這個家庭內(nèi)部成員的關(guān)系、結(jié)構(gòu)跟普通家庭的差別很大,產(chǎn)生負面影響的可能性就會增大,比如父母離異、雙親去世,有的女孩子小時候喪父,她在以后的婚戀可能會傾向選擇年紀大的男生。原生家庭直接決定孩子的未來,這個說法太過絕對,但原生家庭影響小孩子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看待人際關(guān)系,怎么看待別人,這種看法和想法的確會影響到他的行為舉動,也就影響到他的未來。而且,家庭對小孩子的影響,也要看小孩子本身的特質(zhì),有些小孩子人際關(guān)系敏感度跟別人不同,他可能受家庭的影響并不大,甚至相反,所以不能得出一個絕對化的結(jié)論。
陳啟山:這個問題或許是個假命題,這種傷害本身可能沒有我們感受得這么大,就像你有一顆蛀牙,你拿舌頭舔一舔,感覺牙洞好像很大,但這跟實際檢測出來的結(jié)果可能是兩碼事。我們身邊確實有受傷害的案例,但我們感受到這種傷害的大小和實際的傷害很多時候不一定是符合,另外,負面信息比正面信息可能引起更多關(guān)注,很多普通的健康家庭對小孩子是沒有傷害的,但我們很難注意到。所以,我們首先斟酌這個問題對不對,然后還要跟別的國家去比較才有意義。假如這個問題是真的,為什么會這樣子,可能就要要談到文化的問題,我們中國人對后代子女的態(tài)度與國外不一樣,國外通常把孩子看成獨立的個體,而我們把孩子看成生命的延續(xù),對他們未來的投資和預期就很高,控制欲變強,一旦我們對于預期很高,我們可能會做出一些不太合適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