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瀾
學校作為一種專門的教育機構(gòu)在歷史上誕生,文字的形成是其必要原因。沒有一個學??梢圆唤涛淖郑瑨呙な紫葤叩氖恰白置ぁ?。識字,是個體進入科學文化世界的首張“通行證”。故而人們往往把兒童上學稱作去“讀書識字”,把掃盲班稱為“識字班”,實非偶然。
被外國人稱作“天書”的漢字,卻是我們的驕傲——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極富智慧的文字符號。如果我們的母語教育只停留在“識字”層面,只把漢字作為閱讀、寫作的工具,只是為“用”而教,即使不說這糟蹋了漢字,至少是對漢字這一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漢字教學不能只停留于“識”,而是要“品”。
語言學家對漢字的獨特性有大量論著,值得并需要教師學習。就本人的體悟而言,漢字的形、音、義三者結(jié)合,其結(jié)構(gòu)之復雜且規(guī)則清晰,則是最讓人感到震驚的:原來,由思維方式、情感和道德意識等所構(gòu)成的獨特的“中國心”,都濃縮、集聚在“中國字”之中。
漢字是字符,是抽象與具象的結(jié)合;漢字有獨體與合體之別,字字方正,獨立成形、具意;漢字的獨體字能轉(zhuǎn)化為偏旁部首,成為合體字的構(gòu)成;合體字的結(jié)構(gòu)豐富多樣,且都有命名:上中下、左中右、某某頭、某某底、全包圍、半包圍等等。不僅使?jié)h字有極大的重組能力、構(gòu)造能力和表達空間,還因?qū)W、用而塑造了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影響了大腦兩半球的發(fā)展形態(tài)。漢字的筆順規(guī)則和書寫要求,則又蘊含了有序和端正的品質(zhì)與訓練。“溫柔敦厚”是漢字的形象之美;將“天地人事”之復雜集于字中,巧妙假借,是漢字的品質(zhì)之慧;將對外界的情感體驗呈現(xiàn)于字中,是漢字的人情之善;字符中抽象與具象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又讓漢字成為激發(fā)人的想象力和情境思維的重要力量。
讓漢字自身的魅力轉(zhuǎn)化為漢字教學的魅力,讓孩子們從學第一個漢字起就喜歡上漢字,讓漢字喚起孩子們對先人創(chuàng)造的敬意和民族文化的自豪。
漢字完全可以成為育人的力量。對漢語言文字內(nèi)在力量的發(fā)掘,是最基礎的民族文化的張揚。從學校開始直至全社會,每個中國人都應有此文化擔當。祖國的語言文字應當擁有足夠的尊嚴。
我們并不要求教師都成為語言學家,精通《說文解字》;也不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每個字都從“古”說起。然而,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應該提高語言文字修養(yǎng),喜歡漢字,琢磨漢字,能與漢字“對話”:看到“笑”,能會心地咧開嘴;看到“哭”,會想到一滴淚;看到“冷”“凍”“寒”,會想到古人也許早就懂了熱脹冷縮的道理,把三點水變成了兩點水……也許這些并不符合文字學,但是教師可以通過多學習語言文字學的知識,有意識地從漢字音形義開始逐漸打開學生的思維,引發(fā)想象,以教師對祖國文字的“愛”與“趣”,激起學生的“愛”與“趣”。原來的識字課,完全可以呈現(xiàn)出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相互激發(fā)、妙趣橫生的生動局面,在與先人創(chuàng)造的字符交流中,品賞漢字、悟愛中華文化。
這一切并不難,只要教師有這份情、這份意和這份真趣。
電視臺的“識漢字比賽”,是否可變?yōu)椤捌窛h字比賽”?
......
為了祖國語言文字和民族文化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生愛,教育可做的事很多,只要你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