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芳 杜娟 宋慶鳳
摘要:本文以無窮小量的歷史起源(即第二次數(shù)學危機)為載體,旨在介紹要用“運動”觀點和極限思想學習無窮小理論,并給出了教學實踐中常遇到的幾個關(guān)于無窮小量問題的解析。
關(guān)鍵詞:無窮??;數(shù)學危機;大學數(shù)學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4-0178-02
一、無窮小量的起源
無窮小量是高等數(shù)學體系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歷史上的第二次數(shù)學危機[1]就是由于對牛頓“無窮小量”說法的質(zhì)疑引起的。牛頓創(chuàng)立的微積分基礎(chǔ)就是無窮小量,這是一項劃時代的科學成就,蘊含著巨大的智慧和創(chuàng)新,但也有邏輯上的問題。我們以一個淺顯的例子來看牛頓的思考。
例:自由落體在時間t下落的距離為S(t)= gt ,求物體在 的瞬時速度。這可以先求平均速度,即用下落距離的改變量除以時間的改變量 ,易求 =
gt + g·Δt,當Δt越小時,該平均速度就越接近物體在t 的瞬時速度;當Δt變成無窮小時,上式右端的
g·Δt也變成無窮小,因而上式右端就可以認為是
gt ,牛頓認為這就是物體在t 的瞬時速度。由于當Δt變成無窮小時,ΔS也是無窮小,因此牛頓認為,瞬時速度是兩個無窮小的比。
盡管當時對于什么是無窮小并沒有公認的一個精確定義,但牛頓的這一方法很好用,解決了大量過去無法解決的科技問題,所以由牛頓創(chuàng)立的微積分就被科技界廣泛接受,并得以迅速發(fā)展。但是,從上述例子中也可以看出,當時的微積分在推導(dǎo)上并不嚴謹,因此在當時遭到了以英國大主教貝克萊為代表的許多人的責難。貝克萊的責難相當直接:“無窮小”作為一個量,究竟是不是0?
具體說,上述例子中,牛頓從平均速度的表達式中,讓Δt變成無窮小,得到物體的瞬時速度gt ,這在推導(dǎo)中有邏輯上的毛病。貝克萊認為,式子
=gt + g·Δt成立是以Δt≠0為前提的,那么,為什么又可以讓Δt=0而求得瞬時速度呢?貝克萊還諷刺挖苦說:既然ΔS和Δt都變成“無窮小”了,而無窮小作為一個量,既不是0,又不是非0,那它一定是“量的靈魂”了!這就是著名的“貝克萊悖論”。由此引發(fā)了歷史上第二次數(shù)學危機。
數(shù)學家在接下來的將近200年的時間里,都不能徹底反駁貝克萊的責難。直至后來的魏爾斯特拉斯創(chuàng)立“ε-δ”語言,才徹底反駁了貝克萊的責難,由“無窮小”引發(fā)的第二次數(shù)學危機才得以徹底解除。如今由極限理論,我們知道,無窮小反映的是函數(shù)的一種變化狀態(tài),而非指一個數(shù)。
定義:如果函數(shù)f(x)當x→x (或x→∞)時的極限為零,那么稱函數(shù)f(x)為當x→x (或x→∞)時的無窮小。
二、關(guān)于無窮小運算的幾個主要結(jié)論[2]
定理1:有限個無窮小之和也是無窮小。
定理2:有界函數(shù)與無窮小的乘積是無窮小。
推論:有限個無窮小的乘積也是無窮小。
按照極限定義,這幾個結(jié)論很容易得到證明。但在理解這幾個結(jié)論的同時,一定會伴隨產(chǎn)生新的疑問。比如,將定理條件有限改為無限,那么結(jié)論還會成立嗎?也就是說無限個無窮小之和仍然是無窮小嗎,無限個無窮小的乘積仍然是無窮小嗎?下面我們通過命題的形式提出在學習無窮小過程中常見的幾個問題,并通過辨別命題真假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
三、問題的提出與解決
命題1:無限個無窮小之和也是無窮小。
命題2:已知兩變量的乘積是無窮小,若其中一個為有界變量,則另一個變量必為無窮小。
命題3:已知兩變量的乘積是無窮小,若其中一個為無界變量,則另一個變量必有界。
命題4:無限個無窮小的乘積也是無窮小。
首先指出,上述四個命題均是假命題,即命題所闡述均是錯誤結(jié)論。下面,分別找一個反例說明之。
反例1: ( + +…+ )= = .
此例說明無限個無窮小之和未必是無窮小。
反例2:設(shè)x = ,y =sinn,則顯然 x y = ·sinn=0,但是易知x = 有界,而y =sinn并不是無窮小。這說明命題2是一個假命題。
反例3:設(shè)x =[1-(-1) ] ,y =[1+(-1) ] ,{x }與{y }均是無界數(shù)列,但 x y = [1-(-1) ][1+(-1) ]n=0。此例表明命題3中的結(jié)論是錯誤的。
反例4:設(shè)f (x)=1,x∈[1,2) ,x∈[2,+∞),
f (x)=1,x∈[1,n)x ,x∈[n,n+1) ,x∈[n+1,+∞)(n>1),
則當n≥1時, f (x)=0均成立,即f (x)(n≥1)為無限個x→+∞時的無窮小量,
令F(x)= f (x),x∈[1,+∞),
則當x∈[1,2)時,?坌n,f (x)=1,故F(x)= f (x)=1;
當x∈[k,k+1)(k≥2)時,f (x)= , nk
此時F(x)= f (x)= ·x =1.
綜上所述,?坌x∈[1,+∞),F(xiàn)(x)= f (x)≡1,故 F(x)= f (x)≡1.
此例說明無限個無窮小的乘積未必還是無窮小。
四、結(jié)語
初等數(shù)學的主要研究對象為“常量”,所以初等數(shù)學更多是在“有限”的領(lǐng)域里討論問題;而高等數(shù)學的研究對象為“變量”,更多是在“無限”的領(lǐng)域里討論,更多以“無限”為手段和工具進行問題的討論,所以要用運動觀點,辯證思想以及極限理論去學習高等數(shù)學。
參考文獻:
[1]顧沛.數(shù)學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同濟大學數(shù)學系.高等數(shù)學第七版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