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辰怡
【摘 要】當前實施素質教育是各科教學的首要任務,美育教育又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一項。它同素質教育中的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共同發(fā)展的關系。美木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對于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實現四個現代化,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美術教育應當受到學校、家長、社會各方面的重視。
當今世界,美術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在普通學校中所具有的作用日益為人們所重視。傳授美術文化,最根本的出發(fā)點是為了滿足人類生存、發(fā)展和精神需要,這是美術教育的目的。隨著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不斷進步,美術教育在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美術教育是社會發(fā)展的產物,是為了滿足人類生存、發(fā)展和精神的需要而產生和發(fā)展的。它根據社會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傳遞美術文化,提高學生的美術文化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成員的社會實踐活動。概括地說美術教育就是傳遞美術文化與育人相統一的實踐活動。它可以讓學生理解美術所負載的豐富的人文內涵,又可以讓學生知道如何運用美術手段傳達對世界的認識和他們的思想情感、美的觀念?!睹佬g新課標》指出:“美術教學要指導兒童自行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加強實踐和創(chuàng)造活動。”怎樣提高學校課堂美育的效果呢?我們應從多角度入手。
首先應該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發(fā)展思維的巨大推動力。讓學生首先培養(yǎng)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我們美育課堂的首要任務。導入環(huán)節(jié)是非常重要的。課堂開始前,美術教師應利用各種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興趣可以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學生的學習動力一旦被激發(fā),就會以更為主動的姿態(tài)參與美術課堂教學。因此,美術教師可以引進美術知識、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音樂、圖片、問題等方式作為導入。除此之外,美術教師還應思考導入與后續(xù)學習的關聯度,而不是空洞的、無意義的導入。以學習六年級美術課《讓剪影動起來》這一課為例。我利用情景導入新課學習,利用多媒體播放皮影舞《俏夕陽》,同時讓學生跟著視頻中的老奶奶一起模仿著跳,同時讓學生去思考,視頻中的舞蹈和我們平時跳的有什么不一樣嗎?更像我國民間哪種傳統表演的形式呢?利用音樂、畫面等,學生的視覺、聽覺受到刺激,進而調動其學習主動性,教師繼續(xù)引導;剛才我們看到的是老奶奶模仿的皮影,那么真正的皮影是怎么動起來的呢?此時,學生的思維被美術教師牽引住了,成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由此可見,美術教師可以以情境和問題設計導入新課,逐步引領學生進入深層次的學習。此外,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效果如何與課堂學習氛圍的營造有著莫大的關系,因而導入應以輕松、愉快的方式進行。
美術教學的作用不是單一的,我們還要拓展學生的其它能力。首先是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敏銳的視覺感受和正確的觀察方法是繪畫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學生認識不到這一點,因此在作畫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忙于涂抹自己的畫面,畫得多看得少。這時教師就應該調動全體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有步驟、分層次地仔細觀察,并說出繪畫對象的結構、顏色、明暗等規(guī)律性的繪畫因素,經過多次反復的訓練以提高學生敏銳的感覺事物的能力。其二是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應引導學生在基于繪畫主體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充分發(fā)揮小學生富于幻想的天性,要用兒童的語言,天真爛漫地表現他們的內心世界。盡管每個人最后得出的結果不同,作品的風格、表現手法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本規(guī)律,就應該給予肯定的鼓勵,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第三是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動手操作是小學美術學科體現得最為充分的一個方面,尤其在手工粘貼畫、剪紙等作業(yè)中,它要求學生手腦并用,畫、剪、粘貼缺一不可,充分調動了學生全部的注意力以及手、腦、眼的協調合作能力,使他們始終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對成功的期望中進行,因此,它也是訓練兒童良好心理品質的一個有效手段。另外,美育還可以陶養(yǎng)人的感情,培養(yǎng)人的高尚興趣、道德情感以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給人追求高尚行為以動力。蔡元培先生說過:“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潑敏銳之性靈,養(yǎng)成高尚純潔之人格?!?美育能夠提起一種超越利害的興趣,融合一種劃分人我的偏見,保持一種永久和平的心境。可見,美育的作用還在于能夠帶人進入善和美的境界。所以,我們在美育過程中也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們善良、高尚、平等、感恩等良好的品格。
一切教育以德為首,美術課堂上還應該注意滲透德育。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強大源泉。”良好的思想品德需要我們去引導、去培養(yǎng)。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來提高德育的質量,讓學生在美的境界中學會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觀念。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把美術課與思想品德課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如在描繪祖國美麗的河山、家鄉(xiāng)的名勝古跡以及我們的校園、生活的社區(qū)等課中進行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教育,使品德教育滲透于課堂的每一個角落,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既掌握了感知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又受到了美好品德的熏陶。
陶行知先生說:“讓我們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鏡,要看事實、看未來;解放頭腦,撕掉精神的裹頭巾,要想得通、想得遠;解放嘴巴,享受言論自由,談天,談地,談出真理來;解放雙手,甩去無形的手套,大膽操作,向前開辟;解放空間,把學生從文化的鳥籠里解放出來,飛向大自然、大社會去尋覓、去捕捉?!蔽覀兊乃囆g不是生活的再現,而是生活的升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性使藝術不是單純從技巧出發(fā),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讓我們教育者勇于發(fā)掘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潛能,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個性和諧地發(fā)展,努力向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而多方努力。
總之,美術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培養(yǎng)人。作為美術教師,應深刻認識到,美術教育作為一門藝術課程,并沒有各種條框的束縛,因而不能以框架化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束縛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新課改下,美術教師應從初中生角度出發(fā),利用多種方式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美育氛圍,促進學生美術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