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健
近幾年古籍拍賣漸流行新文學版本,即五四新文化運動發(fā)起后的文學作品版本,而新文學版本中,毛邊本是其中的奇葩。毛邊本愛好者自稱毛邊黨人,筆者亦是毛邊黨資深“黨員”了,“黨齡”有二十多年。當然,毛邊黨不是什么黨派,只是個“粉絲”群而已。毛邊黨以魯迅為“黨首”,創(chuàng)建于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至今“余黨”不絕,但畢竟是一小撮了。
對毛邊書的不同認知,就會產生大相徑庭的結果。有的新華書店和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不懂風雅,競將毛邊書當作次品書退回出版社。而對于毛邊黨的粉絲們,則往往為求一書而費盡心血,有時還要花費比原書價格高得多的銀兩。去孔夫子舊書網上查一查,友人味綠居主人嚴克勤的大作《仙骨佛心》毛邊書,最高競價已是標價的數十倍之多。而民國版魯迅的毛邊書價格已是數千上萬了。
毛邊書最早起源于歐洲,一般都是精裝本,大都作為贈品,許多出版公司還會隨書附贈一把象牙或骨制的小刀,作為裁書刀與書簽。后來傳到日本,已進入平裝本時期。談毛邊黨,有兩個人不能忘,其一便是“黨首”魯迅,他當年到東瀛留學,因為喜歡,便將這種書籍裝幀風格帶到了我國。還有個人就是唐弢,他從民國到建國后,一直推崇毛邊書,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我收藏毛邊書大約有十多年時間,書架中已有數十本,其中最珍貴的當屬“毛邊黨”“黨首”魯迅的毛邊書兩本,《彷徨》和《熱風》。魯迅當時曾說:我記得書籍不切邊,我也是始作俑者之一。我喜歡毛邊書,寧可裁,光邊書像沒有頭發(fā)的和尚與尼姑。毛邊書剛在國內問世時,也有各種議論,但魯迅則我行我素,他對曹聚仁說:“我是十年前的毛邊黨,至今脾氣還沒有改。”魯迅與北新書局老板李小峰約定:“別的不管,只是我的譯著,必須堅持毛邊到底!”
毛邊書有多種“毛”法,有三邊“毛”的,即天頭、地腳、書口。有兩邊毛的,如天頭、地腳毛;天頭、書口毛;地腳、書口毛。也有一邊毛的,如地腳(書根)毛,最初歐洲人的精裝毛邊書大都是地腳毛,后有人認為平裝書地腳毛,在書櫥中放不平,所以后來在魯迅等人的建議下,就改為天頭毛或天頭書口兩邊毛。我收藏的這兩本魯迅書,正是當年北新書局出的毛邊書?!夺葆濉芬粫姆饷嬖O計者是魯迅好友、著名書籍裝幀家陶元慶,尤為珍貴,已成為今日毛邊書收藏的頂級品。這兩本毛邊書都是魯迅比較喜歡的毛邊書形式,即地腳平,天頭與書口兩邊毛。
新刊毛邊書中,我最喜歡的要數裝幀藝術家、南京書衣坊主人朱贏桔策劃設計的毛邊書《不裁》,此書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世界最美的書”?!恫徊谩?,書名大妙,“不裁”,即毛邊也。同時,“不裁”也是“不才”的諧音,表示作者的謙遜之意。此書天光地光書口毛,這種毛法不多見。此外,《不裁》在裝幀上還有許多創(chuàng)意,如在書的前環(huán)襯上,設計了一把紙刀,既可用作裁紙用,亦可用作書簽。扉頁上貼有兩張此書作者古十九繪圖的藏書票。書中附帶牛皮紙印刷的、著者古十九寫的十首填詞并繪的十張插圖。對折頁則須裁開后才能欣賞到。最別致的是封面書名上用縫紉機隨意走上一道線,且每本書走線的位置都不一樣,體現手工與不裁之意。真是創(chuàng)意多多,“世界最美的書”果然不是浪得虛名。
另一本新版毛邊書孫海鵬的《翼廬慵譚》也很不錨。這本書是“地齊天毛”,其毛邊是精心制作的,與《不裁》一樣,粗看的話,發(fā)現不了是毛邊,翻閱時才會覺察。這種毛邊書是新創(chuàng)的,以前沒有這種裝訂法,頗費手腳,但更美觀,更能讓人接受。此書不光裝幀好,內容亦佳。此書毛裝百部,扉三有編號章,我手頭這本是第六十二部。
書林清話叢書主編之一的徐雁曾說:“我認為,知毛邊本之趣味與否,乃是一個讀書人在書籍文化的殿堂里能否登堂入室的一個標志?!贝嗽掚m然有些過,但其愛毛邊書的心情卻躍然紙上。
當然,也不是什么書都適合印毛邊本的,如需快讀的小說和流行讀物,便不宜制作毛邊書。也不是什么人都適宜讀毛邊書的,如現代人零敲碎打的讀書時間,便不宜讀毛邊本。勤奮讀書如“三上”者(車上、枕上、廁上),也不宜讀毛邊本。毛邊書,乃是閑人讀閑書,最合適的是“談書的書”,故一些學者的讀書隨筆,印毛邊書的居多。
閱讀毛邊書,需要使用裁紙刀。邊裁邊看,是毛邊書的魅力所在。魯迅1935年在致蕭軍的信中說:“切光的都送了人,省得他們裁,我們自己是在裁著看?!蹦敲呆斞甘怯檬裁吹恫妹厱哪??他的文章和日記或書信中,都沒有提及,至今恐亦難以考證了。裁毛邊書的刀,大致可用紙刀,竹刀,象牙刀,但千萬不能用鋒利的水果刀之類,鋒利的刀一裁,光滑的書邊就沒有毛邊書的味道了,且鋒利的刀不夠文氣,亦容易傷手。
裁毛邊書的刀具,也算是一種新的文房用具。毛邊書是泊來品,民國以前中國沒有,所以那時可能也不會有專門裁毛邊書的刀。以前我國文房用具中有“裁刀”一格,這是指裁宣紙或線裝書用的刀。明代高濂《遵生八箋》“論文房器具”一章有“裁刀”一節(jié),稱其“古人用以殺青為書,今入文具,似極雅稱?!?/p>
我用以裁毛邊書的刀有三把,一把是《不裁》一書附的紙刀,沒舍得用,仍附在書中。常用的是另兩把刀,一把是友人孫立君刻制并送我的竹刀,兼作書箋,竹刀上刻著兩枝梅花,沉靜而雅致,裁書或插籍,都極為實用。還有一把鋼質象牙柄的裁紙刀,家里傳下來的,我父母親這輩在他們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下肯定沒用過這類東西,所以至少應是我爺爺或外公輩使用過的。如今這刀仍在我的書桌案頭放著,也算是家中的文脈傳承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