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牧青
“不自由,毋寧死。”或許因為這句話,三毛選擇了輕生,老舍選擇了投入太平湖,他們以最極端的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去獲得永恒的自由。然而生命的不復存在是沉痛的,就算真的有“彼岸”,但“此岸”的、現(xiàn)世的自由畢竟是因生命而存在的。
現(xiàn)在的我們,似乎永遠都不夠辛苦,永遠都不夠努力。家長和老師總在不停的告誡我們,“及時行樂”的誘惑仿佛是魔鬼的手,正在硬生生地把我們的前途掐斷。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生活在無窮無盡的抱怨聲中,抱怨著如此不自由的生活。
從小,常被問及理想是什么。如果回答想要成為馬戲團的一個小丑,給大家?guī)須g笑,則會被認為是胸無大志;如果回答想要積累財富過錦衣玉食的生活,則會被認為滿身銅臭。似乎只有“當科學家”“當白衣天使”才會被認為是合乎情理的理想。從那時起,我們的思想就已經(jīng)被約束了,無法再天馬行空,自由翱翔。
再長大一些,我們便被無數(shù)的勵志故事包圍了,加油!加油!再加油!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哪怕暫時失敗,也要堅信“風雨過后有彩虹”。這些話語像是無形的枷鎖,把我們囚住了。我們固然是應該用努力為自己拼得成功,可萬一就在原地跌倒站不起來了呢?比如某某在考試中偶爾出色,此后卻一直平庸,從此你的“不成功”便成了“偶然的成功比失敗更可怕”的班級勵志語錄,沒有人告訴他失敗后如何調息身心,沒有人引領他順利地走出這個圈,去追尋更自由廣闊的天地。
這或許更多的不是我們的錯,而是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教育的錯。從沒有人教過我們,何為真正的自由,如何獲得真正的自由。長大一些的我們再開始思考難免誤入歧途,或認為自由就是自我放縱,無需管教,或認為自由是結束生命,以游無窮。這難道不是如今大多數(shù)人對自由認識上的困惑?更可怕是,由于從小被禁錮了思維,以至于許多人根本就沒有思考過自由這個問題。
因為相信著風雨過后的彩虹,我們在許多事情上太過執(zhí)著,執(zhí)著得永不知滿足。一位將人生領悟通透的詞作家林夕,在“無欲則剛”后加了四個字“忘我則柔”。我認為這八個字恰恰最好闡釋了現(xiàn)世自由的真諦。
珍愛我們的生命,無欲則剛,忘我則柔,能和平處世而又不失去自由,便是人生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