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霞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0093-02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教師語言教學能力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活動、學習、情緒、情感的發(fā)展,關系到幼兒與教師的關系等。然而目前,我們鄉(xiāng)鎮(zhèn)、村級幼兒園的老師在語言教學活動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為促進幼兒活動、學習能力的提升,身心健康的發(fā)展,近幾年我們在提高教師語言能力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實踐和探索,并提出了不少的措施。
一、幼兒教師在語言教學活動中的問題
1.重“教”輕“學”。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過程的設計,只考慮教材,少注重幼兒的實際需要,過多地考慮如何教得順利,很少考慮如何把學法交給幼兒。例如:在語言活動中碰到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給故事取名”,不少教師覺得完整講述就好了,而對設計這一環(huán)的目的是什么不作仔細的思考。出現(xiàn)多種說法時,教師不是引導幼兒通過分析、比較、爭論,從中學習思考問題的路徑與取名的方法,而是簡單地急于做裁判。像新教材中語言活動課《小蝸牛的家》環(huán)節(jié)設計“給故事起名字”,老師沒有給幼兒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只是拋出故事名字,隨后就結(jié)束活動了,幼兒少了猜想和互動的環(huán)節(jié)來增加對故事的理解。
2.重“結(jié)果”輕“反饋”。滿足于教案的順利完成,對幼兒教學過程中的反饋缺乏應有的反應。例如:故事《螃蟹小裁縫》教學活動中“螃蟹小裁縫撕下告示后,再寫一張它會寫什么內(nèi)容?”幼兒A答:“貼上一些好看衣服的的照片?!睅煟骸昂玫?,請坐下?!庇變築答:“可以不要貼?!睅煟骸罢f得真好,我們表揚他?!逼鋵嵱變篈答得也很合理,只是因為B說的“不要貼”正好與原故事幫助朋友免費的比羅吻合。這種現(xiàn)象較為普遍,當幼兒說出的答案與既定的答案一致時,教師就會欣喜萬分,極力表揚;當幼兒的回答超出教案設定的范圍時,教師或不予理睬,一帶而過,或拼命地往教案思路上“拉”。常見教師忙于完成教案對幼兒的回答不作深思、反應遲緩,導致錯失良機與出現(xiàn)誤導。
3.重“變式”輕“落實”。急于求成,前一環(huán)的活動目標尚未落實,就急于下一活動的展開,“仿編、表演必須有一定的基礎作后盾”常被教師所遺忘。教師本身對原作的分析尚未透徹,且幼兒也未能理解、熟悉。有的一個活動下來,幼兒對原作的完整學習只停留在跟念兩遍,教師就急于讓幼兒進行仿編、表演。幼兒尚且不會“走”,教師急于讓他們“跑”,結(jié)果自然是不盡人意的。例如:語言活動《勇敢是什么》組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自己仿編兒歌,由于一開始老師對于兒歌的內(nèi)容滲透不到位,出現(xiàn)了孩子不會仿編,全都坐在那里瞪大眼睛看老師的尷尬局面。
4.重“表”輕“里”。對教材的理解“偏離”,不少教師只注意到教材表層所敘述的事件、描述的詞句,即“是什么的知識”。很少考慮教材自身字里行間所透出的較深層的內(nèi)涵,即“為什么的知識”或是“怎么做的知識”及解決問題的訣竅與技能。由于對教材的鉆研不透徹,把握不住揭示內(nèi)容的主線,啟發(fā)引導很難到位。例如:故事“奇怪的一對”:長頸鹿與鱷魚之間真正的友情,教師只是平淡的講述故事,對于怎么樣可以交到一位好朋友并沒有讓孩子去涉及。
二、提高語言教學質(zhì)量的對策
1.轉(zhuǎn)變觀念,加強學習,努力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zhì)
加強現(xiàn)代教學理論的學習,首先要在理論上、觀念上跟上不斷發(fā)展的形勢,建立具有時代先進性的教育觀念,要把“以兒童發(fā)展為本”根植在教師的腦中。在選擇教材、設計方案、開展活動時,每位教師必須要做到心中有教材,思考教材中能有效的促進幼兒發(fā)展的核心價值是什么,教材中的難點和重點怎樣解決;更要心中有幼兒,要在觀察、了解、研究幼兒上下功夫,時刻想著幼兒在該活動中得到了什么。
2.改革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語言教學的效益
(1)求實——要聯(lián)系實際,研究學情,根據(jù)幼兒的實際來教學
教得實,學得才實。這就需要每一位教師在了解幼兒上下功夫,在走向幼兒上動真情,在為促進幼兒發(fā)展上多研究。到幼兒中去,用愛心觀察、分析、了解幼兒,了解幼兒的需要,適當?shù)赜靡挥谩皳Q位思考”的方法來體察幼兒。語言教學活動中有好多問題都是有預成答案的問題,所以這種問題只需一個眼神或一個肢體動作就足以引導幼兒順著思路回答,無需太多指導用語,因此,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把握指導用語的度,既有明確的指示性又能給幼兒靈活性,激發(fā)幼兒積極思考的興趣。
(2)求活——教師應充分發(fā)揮教學機智,靈活駕馭過程
老師可根據(jù)本班幼兒語言發(fā)展情況正確進行語言教學活動,并利用每天餐前、離園前組織10分鐘的文學作品欣賞或圖書閱讀活動,以及5分鐘的說出句子比賽活動等,每天進行定時的語言訓練。在語言研究中,教師們除了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外,還注意利用周圍環(huán)境讓幼兒盡情地說。例如,到公園游玩,參觀建筑物、到馬路上看來往的車輛,讓幼兒在活動中自由交談,暢談自己的感受等,激發(fā)幼兒說的欲望,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求新——確立創(chuàng)新的教學觀
與幼兒建立平等對話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民主的氛圍和相對自由的思想空間。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允許并接受孩子的語言特點。在進行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多鼓勵、少批評;多支持、少反對;多欣賞、少諷刺;多啟發(fā)引導、少消極灌輸。受生活經(jīng)驗、詞匯量和思維特點的限制,以成人的標準來說,有時幼兒的語言表達的意思不一定準確或恰當,在講述時幼兒往往有些詞還不會用,有的孩子就會用方言來表達。盡管這樣,這時老師除了引導幼兒準確地表達,還極力地鼓勵與表揚幼兒,因為他們能使用語言解決問題比正確地造句更為重要。
(4)求變——鼓勵幼兒多進行自由交談
談話是幼兒在一定范圍內(nèi)運用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的一種語言活動。經(jīng)常開展談話活動能較好地促進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的發(fā)展,自由交談令幼兒講話無拘無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而且不受空間、時間、人物的限制,所以特別適合這種談話方法。幼兒教師可以在課間向幼兒提出話題,讓幼兒自由交談。
總之,在語言教學中教師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適宜的情境,能使教師教得更輕松,使幼兒學得更愉悅,使語言活動的組織更實效;教師靈活運用多媒體手段,再現(xiàn)情境,幫助幼兒的學習理解,使語言活動更加具有吸引力;教師還可以利用語言游戲,有目的地促進幼兒的語言興趣、能力發(fā)展,使得幼兒語言形成自己的特色。
(責任編輯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