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應該注重學生的感受,讓教學變得更加人性化。因為小學生的心智不成熟,不能過度地壓榨學生的潛力,否則會讓學生對數學產生畏懼心理,討厭學習數學。本文將給小學數學教師著重介紹一種叫做體驗式教學的教學理念,讓數學教學變得更加具體形象,學生可以更加輕松地掌握書本中的知識點。體驗式教學主張讓學生從自身經歷中總結學習,這樣獲得知識印象深刻,而且理解比較透徹,所以教學效果要比傳統的教學方式好上不少,值得教師嘗試一番。
【關鍵詞】小學數學 體驗式教學
我們對于教育的理解一直在加深,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很難再滿足現在的教學需求了,教學的效果只能說是差強人意。與體驗式教學模式相比,幾乎沒有什么值得稱道的地方。數學是一門注重邏輯思維,注重理解的科目,也就是我們通常所指的理科,不能靠死記硬背挺高成績。體驗式教學正好可以能夠給學生創(chuàng)造有利的學習機會,讓學生可以充分地理解知識點。只有充分地理解了書本中的知識點,才能在考試的時候,靈活的加以運用,取得優(yōu)秀的考試成績。
一、體驗情境的創(chuàng)造
體驗式教學是讓學生通過自己親身經歷學習數學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非常新穎,對學生來說非常有吸引力。使用這一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上學習數學。我們一直都在尋找一種輕松而又高效的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正好能夠滿足這一要求。給學生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讓學生迅速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改善教學質量。
比如在《時、分、秒》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借助教室中的時鐘,讓學生學習時分秒。這樣的教學非常直觀,學生迅速掌握這一知識點。在教學生看電子時鐘的時候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讓學生自己學會如何讀時間。因為電子時鐘比較簡單,很容易看明白。綜上所述,要開展體驗式教學,就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相應的情境。教師要在課前仔細地研究課題,精心設計相應的教學情境。
二、體現教學特點
體驗式教學應該有自身的特點,讓學生對數學教學有不一樣的認識。首先要明確體驗式教學的幾個主要特征:尊重獨特性、發(fā)揮主動性、關注整體性。只有發(fā)揮出這些特性,才能將體驗式教學做好。尊重獨特性是指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特點,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需求也是不一樣的,教師要盡量滿足學生的不同點。比如有的學生計算能力比較差,那么在《統計》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就要多做基本功的訓練。
發(fā)揮主動性是指要讓學生變得更加主動,而不是總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學生只有變得主動,才有更大的可能性變得優(yōu)秀??梢钥吹?,很多學習成績出色的學生,在學習上都是比較積極主動的。教師要多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學好數學的重要性,讓學生更加自覺,更加主動。整體性是讓教師重視班級的整體成績,不要只關注那些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多關心一下落后的學生。教師的業(yè)績是以班級整體的成績判定的,而不是看班上的尖子生考了多少分。而且每個學生都應該被平等地對待,即使是經常拖班級后腿的學生,身上也背負了一個家庭的期望。
三 、追求教學的意義
體驗式教學有自己獨特的意義,我們在借助體驗式教學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要追求其本身的意義。體驗式教學是一種解放學生的教學方式,學習的壓迫感被降得很低,學生可以在身心愉悅的情況下學到各種新知識。其次體驗式教學是一種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并陽光地成長的教學方式??v觀眼下的教學,學生整天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很可能對這樣的學習生活感到失望、厭倦,精神長期處于一種壓抑的狀態(tài)。體驗式教學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所以不會給學生帶來那么大的學習負擔,所以很有利于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追去體驗式教學的意義,是為了讓教師在工作中找準方向,有的放矢。
在明確了體驗式教學的意義,我想肯定會有很多教師會選擇在自己的教學中融入這一理念。誰都希望讓自己的教學有特色,體驗式教學就是一種非常有特色的教學方式,有了這一理念的貫徹,就能在平庸的教學中脫穎而出。而且使用了體驗式教學,課堂的氛圍是完全不一樣的,學生不再是保持沉默,需要和教師進行很多的互動,這是傳統的數學課非常欠缺的。學生的參與度與教學的效果有著直接的聯系,學生參與的越多,說明在上課的時候越投入,進行的思考也越多。
結語:
體驗式教學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尊重教育的客觀規(guī)律,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必然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學生也能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獲得更多的樂趣。不同的教學方式不同的結果,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普通的數學教學方法已經沒有多少潛力可以挖掘,相反還有很多的問題顯現出來。因而,是時候找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讓小學數學教育上升到更高的層次。很明顯,體驗式教學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它將融入到越來越多的小學數學課堂中,為教育事業(yè)做出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陳慶海.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J].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14(1).
[2]田明亮.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語文兩種新課型的有益嘗試[A]. 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