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輝
摘要:我國農(nóng)村學校普遍存在著英語成績差的現(xiàn)象。那么,作為英語教師、加強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自然是責任重大、意義深遠。本文針對筆者所在學校高一學生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調(diào)查分析,找出影響有效教學的主要因素,并結(jié)合筆者的教學經(jīng)驗,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
關(guān)鍵詞:教學;英語課堂;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6-0030
新課標的實施推動著課堂教學的改革,新的教學理念已經(jīng)被大多數(shù)教師接受并努力地進行實踐。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也變得多姿多彩,但很多教師也因此而產(chǎn)生了新的困惑——以學生為中心的、伴隨豐富多樣活動的課堂似乎并未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任何課程改革,其首先必須思考的問題便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否則改革便失去了意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線,學生能學到什么,提高什么,在哪方面得到了發(fā)展,這都應(yīng)該是每一位教師關(guān)注的重點。那么,我們要怎樣做才能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認為應(yīng)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關(guān)注每個學生,激發(fā)學習興趣
就現(xiàn)在的學生而言,讓他們都能主動自覺地聽我們講完整堂課,幾乎是不可能的,只是我們的一廂情愿罷了。作為教師,我們最好能夠關(guān)注到每個學生,及時提醒那些開小差、發(fā)呆的學生。學生不聽你講,那你又講給誰聽呢?你提醒他,他會自覺回到你的課堂。
有這么一次,筆者正在講練習題,突然聽到有人在剪指甲。學生上課剪指甲的確讓人很反感,很不喜歡。有些教師也會覺得學生太不尊敬教師了。但實際學生沒有想那么多,沒有考慮到尊不尊敬的問題。于是,筆者走到他面前,開玩笑地說:“哦,指甲刀用的很好啊,聲音清脆,滿教室都聽得到。”他一下子臉就紅了,急忙收了起來。其他學生也都被筆者的話逗笑了。筆者什么都沒說,繼續(xù)認真上課,他們也都馬上進入狀態(tài),認真聽課了。當然,講笑話也要看學生的,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反應(yīng)。有的教師遇到這樣的情況可能會勃然大怒,嚴厲批評他,他可能會認錯,但他的心情一定不好了,沒有繼續(xù)聽課的狀態(tài)了。你的心情可能也不會好的,其他的學生也多多少少會受到影響,這樣會使你的課堂比較嚴肅、緊張。而英語課堂不宜這樣,英語學科已經(jīng)讓一些學生感到枯燥無味了,再加上緊張的氣氛,更讓學生覺得英語是一個負擔了。營造比較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課堂的效果會更佳。若是遇到脾氣不好的、會頂撞教師的學生,反而會讓教師下不來臺。你尊重學生,學生也一定會尊敬你的,而且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
二、符合學生思維邏輯,讓他們每天都有收獲
有位老教師就和筆者講:“上課的順序太重要了,效果會有天壤之別?!彼f的不僅是指一節(jié)課的順序,更是要把整個教材的知識進行重組,要考慮到知識的鏈接,更要考慮學生的思維邏輯,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規(guī)律。英語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語法了。最不該的做法是把一大堆的理論一條一條地給學生,讓他們背下來。即使他們背下來,做題也一樣不會的。我們一般都會先給他們一個他們比較感興趣的例句,再從例句中總結(jié)要點,再做練習加以鞏固。我們也常常把教材的不同部分重新組合,如,M 3中UNIT 2,常常會把COME AND EAT HERE (1)和COME AND EAT HERE(2)重新組合,一起講解授課。英語課也比較忌諱整節(jié)課都在講解,也不宜整節(jié)課都在記筆記。也許其他學科是可以的,如政治、歷史。但是英語卻不適合,如定語從句,要學生記得的東西很多,整節(jié)課都讓他們記筆記,或整節(jié)課你都在講解,學生是無法消化的。就只有把它分解成多個部分了,分別講解。所以,該分時則分,該合時再合,重新組合,讓其更合乎學生的接受程度,更符合學生的思維邏輯。
三、授課內(nèi)容精簡,易于學生接受
濃縮自己的課堂,不宜面面俱到。俗話說:“貪多嚼不爛”,就是這個道理。在有限的時間里,一個人頭腦中存貯的知識量是有限的,再聰明的學生也是如此,所以我們備課的時候,該省則省,改減則減。英語一篇Reading里的language points是很多的。以前學過的,現(xiàn)在要講的,以后要學習的,都覺得重要。以前的,他們沒掌握,所以要講;現(xiàn)在的,更不必說了;以后的,尤其是任教過高三的教師,認為他們也要掌握。于是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變成兩節(jié)的或三節(jié)的,又為了教學進度不停地講解。正是這樣的做法才有了學生的現(xiàn)狀,正是學生的現(xiàn)狀導(dǎo)致了我們的這種想法,于是惡性循環(huán)下去。我們抱怨,一個知識點,講了很多遍,學生還是不會,高一講,高二也講,高三更得講。這不是更加說明我們的課堂效率不高嗎?我們應(yīng)該反思了。
四、強化及時訓練,便于鞏固知識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記憶就是忘卻的過程”。是說要不斷的、反復(fù)的記憶。而更重要的是及時鞏固和提高。現(xiàn)在記住了,但若不加以訓練,很快就會忘記的,及時強化練習是非常必要的。在A SAD LOVE STORY 中有一個句式:It is/was obvious that...上一節(jié)作文課中講到了句式:We can see easily that ...于是馬上就在課堂上練習了27期T4中的句型轉(zhuǎn)換,學生一看就知道了答案是:obvious 或clear 。效果很明顯,下課后又發(fā)了小半張試卷進行提高練習。這種講練結(jié)合的方式對于很多學科都是很實用的。記得筆者在讀初中的時候,化學不是很好,總是似懂非懂的感覺。后來教筆者的那位教師請假了,另一位老教師代課,他的課讓筆者茅塞頓開,而且覺得化學很有意思,不再是主觀上刻意讓自己去學了。他講完一個專題后,馬上就給我們做練習。記得是看完1、2頁,就會跳到40幾頁或50幾頁做練習。在他代課的一周中,筆者的化學有了質(zhì)的提高,他讓我們做的練習,筆者沒有錯一道題,可是同樣一本書,那個年輕的教師教筆者時,卻有很多錯。學生有了興趣,學生才會喜歡,自然會主動學。試想,如果聽都聽不懂,怎么可能會喜歡?有效教學的效果又在哪里呢?
教育專家格林曾說過:“教育必須從人的內(nèi)心深處下功夫,那就是利用人的生命發(fā)展中的主動性規(guī)律。”就是說,我們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難度、幫助他們不斷地獲得學習的快感,提高教師個人專業(yè)技能,這些問題都是相輔相成、密切相關(guān)的。
(作者單位:浙江省蒼南縣礬山高級中學 3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