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育彬
語文教學內容的覆蓋面較廣,學生可以通過語文學習了解人文、社會、科學等各個領域的知識。高中語文教材是學生的饕餮盛宴,五味俱全。語文教師只有突出語文學科教育的人文性,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給學生打造平衡的高中語文課堂,讓高中語文學習五味俱全,才能促進語文教學活動效率的提高。
一、 人文味
人文性是高中語文學科的重要屬性之一,人文味也是語文教學五味之首。教好語文,必須讓語文教學活動具有人文味。人文教育是語文教育的內容,語文教育更是人文教育的組成部分。讓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具有人文味,就是要利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千百年來優(yōu)秀人文作品的美妙之處,使人文知識得以傳播,給學生營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讓語文學習內容內化成為學生個人的品質與修養(yǎng)。人文教育對于民族的發(fā)展與國家的進步來講十分重要。語文課堂是人文教育的主要陣地,營造具有人文味的高中語文課堂,是促進語文學科教學進步的關鍵。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語言點的講解,更要重視學生個人精神的陶冶。對高中語文教材中的人文教育 內容進行挖掘,用教學內容之美去感染學生,有利于心靈的美好化與人格的健全化。比如講解《沁園春·長沙》,教師可以利用寫作背景讓學生了解其中的人文精髓。這首詞寫于毛澤東離開湖南前往革命中心廣州之時,通過寫景與抒情回憶學生歲月與國家大事,發(fā)表個人對于國家的熱愛和樂于為革命事業(yè)努力的開闊胸懷。讓學生通過文學作品去了解偉人,了解國家的發(fā)展,能夠加強語文課堂的人文味。
二、 文學味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心打磨的文學作品,值得鑒賞。打造五味俱全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師一定要關注語文最為本質的特性——文學性,讓語文課堂充滿文學味,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文學之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多引導學生品味與欣賞所學文章,積累賞析各類文學作品的經驗,讓學生的心靈為文學作品所凈化。語文課文的學習,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語言,更能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感受文學作品的意境之美,會讓學生的人生更加多彩。像在講解《荷塘月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在頭腦中聯(lián)想出作者所描繪的情境,促進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 人情味
情感,是文學作品不可缺少的部分。語文教學,不能脫離情感教育而存在。課堂是師生交流學習的地方,更是師生交流情感的地方。每一次語文課堂學習,都加深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語文課本中的文學作品都是作者寄托個人情感的載體,引導學生與作者進行情感上的互動,感受作品傳達出來的思想與情感,能夠讓語文課堂具有人情味。
比如在講解《林黛玉進賈府》時,教師要對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因素進行挖掘,讓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同時與文章中的人物、作者進行情感互動。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林黛玉的角度出發(fā)看待賈府的一切,抑或從賈府之人的角度去分析林黛玉的行為,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語文課堂教學具有人情味。
四、 生活味
生活就是教育,教育的生活化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高中語文教學離不開生活的支持,生活的繼續(xù)更不能缺少語言。將高中語文教學與學生的真實生活結合在一起,讓語文課堂具有生活味,能夠讓學生的情感與靈魂為語文學習內容所感染。打造具有生活味的課堂,能夠讓學生了解到文學作品來自于生活,更能服務于生活。
突顯語文課堂的生活味,教師要在課前做好備課工作,認真分析教材,把握好學生的真實生活與文章的關系,努力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課堂情境。比如在講解《拿來主義》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講一講中國從外國引進的事物,也可以在課下組織學生通過實踐調查去了解“拿來主義”在生活中的體現,了解人們對于拿來主義的看法,讓語文課堂更有生活味。
五、 時代味
具有時代味的課堂,就是能夠跟上社會發(fā)展步伐的課堂。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應當緊追時代的脈搏,課堂應當與社會生活、人生相結合。教師要積極收集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社會熱點資源,利用學生關注的問題或現象去突出語文課本內容的正確性,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思路的活躍化。
比如在講解《咬文嚼字》時,教師可以將學生熟悉與喜愛的網絡語作為教學資源,與學生一起“咬文嚼字”,發(fā)現漢語的魅力。像“累覺不愛”“神馬”等,讓學生從自己的時代出發(fā)去驗證學習內容,感受學習內容,更好地去分析與欣賞教材文章。
綜上所述,語文是一門內容豐富的學科,給高中語文教學內容與方法“添油加醋”,讓課堂光彩四溢,才能激發(fā)高中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的提高。用五味俱全的語文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語文學習更有味道,是語文教師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