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洪余
踏著新課改的腳步,初中生物的改革顯得有點步履闌珊,雖然在某些地方取得些許成果,但“穿新鞋、走老路、重形式”的問題卻比較突出,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角色轉變不明顯
我們老師沒有完全理解新課改的具體要求與實質內涵,這導致我們老師在角色扮演上有偏差,或者沒有完全投入到新的角色當中去。對我們生物學科來說,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老師是一個灌輸知識的機器,很多知識都是生搬硬套,完全脫離了生物學的趣味性和實踐操作性,讓原本富麗堂皇的一堂課變得死氣沉沉。新課改對我們老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我們老師應該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對課本知識體系的構建者。這就要求我們老師不僅要熟悉教材,甚至還要自己去編寫適合我們自己學生的教材,根據(jù)學生的學情,抓住學生的特征,旁敲側擊地引導學生接受新知、探索新知、總結新知。要達到課改的最終目的,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老師都盡快地轉變好自己的角色,將那件嚴肅、生板、刻薄的外套脫掉,轉變成學生的一個亦師亦友的新時代教師形象。
二、注重結果性知識,忽略過程性知識
在生物教學中,我們往往太過于偏重結果,不管是對學生學習成績,還是學生的實驗操作,我們老師往往只重結果而忽視學生的整個探求新知的過程。事實上,在新課程這把尺子下,我們來衡量一個學生的標準不只是學習成果,還要將學生的探索過程充分考慮進去。我們要培養(yǎng)的不僅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需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轉化能力。這一點對我們生物來說非常重要,因為生物這個學科的特點要求學生要活學活用,在實踐中歸納總結,所以孩子們對知識的探究過程就顯得尤為重要。一個完美的探究過程勝過一個標準的結果。生物學既是追求結果的一門學科,又是強調求知過程的一門功課,兩者缺一不可,只有在科學合理的探求過程中才能得到一個準確而又漂亮的結果。
三、評價觀轉變不到位
教育的評價包括對學生的評價和對老師的評價。我們老師的評價觀念要從重視終結性評價轉變到重視發(fā)展功能的形成性評價上來。一定要發(fā)揮出評價的服務性,利于發(fā)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此外,還要注意及時反饋評價信息來相應的調整我們的教與學,讓評價促使學生萌生成就感,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在評價的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實施差異評價,提倡學生自評與他評,讓評價成為教師與學生互動、互通的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
總之,在新課程的教學中,作為生物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和總結,才能改變舊的教育觀念,適應新的課改要求,才能盡快擺脫“穿新鞋,走老路”的困境。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