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良知視域下人生的四重境界

2016-05-30 19:03:39程飛達
關鍵詞:王陽明良知

程飛達

摘 要:王陽明在晚年提出了“致良知”這三個字,更是將“致良知”這三個字稱作是儒家學說的“正法眼藏”?!爸铝贾钡睦碚摪研呐c理、知與行、道德修養(yǎng)與社會實踐融為一體,將孟子的“良知”與《大學》的“致知”相結合,表達了宋明理學“本體與工夫”結構的基本內涵,對當世和后世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文章以良知為視域,力圖對本我的良知呈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的良知掩蓋、作為修養(yǎng)工夫的“致良知”以及作為終極實在的“良知”進行一定程度的闡述,從而展現(xiàn)人生之四重境界。

關鍵詞:良知;四重境界;王陽明

從陽明思想的發(fā)展脈絡來看,以龍場悟道為標志,“致良知”成為了陽明畢生之學的高度凝練。王陽明曾評價“致良知”:“致知二字是千古圣學之秘,向在虔時終日論此……此是孔門正法眼藏,從前儒者多不悟到,故其說卒入于支離。仕鳴過虔,嘗與細說,不審閑中曾論及否?!雹龠@里的“致知”二字實際上就是王陽明的“致良知”思想。由此可見,陽明能夠將“致良知”三個字歸為儒門之正法眼藏的地位,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而在筆者看來,王陽明的四句教“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究其本質而言,恰恰是以良知為視域對人生的四重境界進行闡述的集中體現(xiàn)。其中,“心之本體”即是“良知”的本然顯現(xiàn),“知善知惡”體現(xiàn)的是良知本然的道德評判標準。另兩句則是對于工夫論意義上的“格物誠意”、“知行合一”的方法論。人生中的道德準則需要我們“由內而外”地發(fā)揚,我們?yōu)榱烁玫厣钜矐撊ラ_拓存于內心的良知首先,良知作為本體之說具有先驗的性質,在人出生之時便有所呈現(xiàn),是所謂“人人心中有仲尼”。其顯現(xiàn)程度也成為了劃分凡夫俗子、賢人與圣人的重要標志,揭示了現(xiàn)實生活中你我皆為等閑之輩的道理。而作為修養(yǎng)工夫的“致良知”更是闡述了從“蕓蕓眾生”向“圣賢之人”轉化的方法論。本文就力圖從本我的“良知”呈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的“良知”掩蓋、作為修養(yǎng)工夫的“致良知”以及良知的終極實在四個角度出發(fā),對人生的四個境界進行一番闡發(fā)。

1 良知——人的本真存在方式

孟子所言,“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雹谥械摹安粦]而知”體現(xiàn)的是良知自身的先驗性。孟子的四端說正是對這種內在良知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解釋。陽明繼承了孟子關于良知的闡釋,他依此曰:“知是心之本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雹燮渲?,“不假外求”強調了良知是一種“向內”的功夫,不需要從“自我”之外尋求。良知更是人們內心的一種本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這種本能是人與生俱來的,或者說是人之為人的特征之一?!斑@心之本體,原只是個天理,原無非禮,這個便是汝之真己。這個真己是驅殼的主宰。”④所以說,良知本體就是人心的本來面目,亦稱為心之本體、心體,是“本我”的應然狀態(tài)。

良知作為心之本體,是人所固有的先驗道德意識、先驗道德規(guī)范和先驗道德本體,表現(xiàn)為普遍之知、先天之知?!傲贾谌?,隨你如何不能泯滅,雖強盜亦自知不當為盜,喚他做賊,他還忸怩?!雹菡珀柮魉v,良知在人出生之時便伴隨著人而存在,無論如何都不會泯滅。因為它就在那里,是人的本然存在狀態(tài),只是現(xiàn)世的人察覺的程度不夠深刻罷了。除此之外,良知是人人都有的,無論圣愚、無論老少、無論古今。換句話說,“良知”實際上就是天理人性的自覺自明?!皩W者真能見得良知本體,昭明洞徹,是是非非,莫非天則。天則即天理,是是非非指良知本體具有判斷是非的認知功能,即只要體驗到良知本體,就能發(fā)現(xiàn)良知是光明的,是知是知非的?!雹?/p>

2 現(xiàn)實的生活狀態(tài)——論“良知”的掩蓋

上文說明心體本然狀態(tài)應該是良知的全部呈現(xiàn),它是先驗的道德原則,能夠對人的行為進行約束。但雖然如此,現(xiàn)實生活中多數(shù)人仍舊為等閑之輩,與圣賢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即使“人人心中有仲尼”、“人人胸中有圣人”,但現(xiàn)實生活中絕大多數(shù)人卻仍不能夠觸碰到最真實最全面的“良知”。其原因就在于“胸中有圣人”是指良知本體而言的,對于現(xiàn)實的人來說,我們只能說是潛在的圣人。這里面就存在“本有”與“現(xiàn)成”之間的區(qū)別。

陽明認為,多數(shù)人之所以不能像圣賢一樣,原因就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心之良知被私欲遮蓋,很難以顯現(xiàn)其全貌。人心之本體作為一種靈能本應該指引人們的道德行為。但人們之所以不能發(fā)現(xiàn)良知、按照良知的要求去做,原因就在于心中的“私欲”。當人們的私欲與道德行為發(fā)生沖突,私欲的力量便會阻礙良知的發(fā)現(xiàn),指引人們朝著錯誤的方向發(fā)展?!瓣柮髟凇秱髁曚洝飞弦央[約地提出致(良)知就是充擴自己發(fā)見于日常生活意識中的良知,使阻礙良知的‘私意全部去除,使良知全體得以充塞流行,毫無滯礙?!雹邽榇?,陽明舉了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君子之學以明其心。其心本無昧也,而欲為之蔽,習為之害。故去蔽與害而明復,匪自外得也。心猶水也,污入之而流濁;猶鑒也,垢積之而光昧。”⑧即常人的心體即良知就好像清水和明鏡,本來是光明無昧的,但受私欲習氣之蔽而黑暗了,就像一潭清水流入了污水,也像一面明鏡堆積了灰塵。實際上,這里面提及得私欲習氣也可以被解釋成“自我”、“小我”。陽明正是用這樣的比喻生動地指出了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自我的膨脹往往使我們渾濁了雙眼,不再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3 “非我”的現(xiàn)實超越——作為修養(yǎng)工夫的“致良知”

王陽明“致良知”的思想從對“良知”和“致”的分析解釋入手,在肯定人性本善、良知即是本性的前提下,主張人們通過后天的道德修養(yǎng)來祛除蒙蔽良知的物欲,回歸至善的本心。在這一過程中,王陽明對本體與功夫的關系進行了融合,既肯定了回歸人只要覺悟隨順良知本體的“順其自然”的可能性,又進一步肯定了后天致良知功夫的必要性——不僅對世人保持本心有鼓勵作用,更有利于人人加強道德修養(yǎng)功夫,達到社會和諧,真正是“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功,知善知惡的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⑨的理想宗旨。同時,本體與功夫的關系的解決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深了對知行關系的理解,肯定了知行合一的重要。其知行合一的理論將先天之知與后天之致的關系結合在了一起,不同于程朱理學朱熹將知與行相割裂從而將其抽象化,他的學說理論更貼近實際。“致良知”的學說包含了良知本體的基本意義,又明確了整個學說的道德指向,并且兼具本體工夫渾然合一的效果,有著強烈的實踐性,很好地體現(xiàn)了先天之知與后天之致相結合所產生的對世人的有益影響,不僅有利于現(xiàn)實中對心性的把握,更為后世學者和理論思想提供了寶貴的基礎和思路。

4 無我的終極復歸

“無我”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的終極實在。無論是“圣人之學以無我為本?!边€是“諸君要常體此,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無纖介染著,只是一個無我而已。胸中切不可有,有即傲也,古先圣人許多好處也只是無我而已?!雹舛伎梢钥闯?,陽明認為人生的終極實在境界應該是“無我”。按照陳來老師的說法,“無我既是本體,也是境界,又是功夫。通過無我的功夫,達到無我的境界,以恢復心之無我的本然狀態(tài)?!保枯??輯?訛這種境界實際上是一種本然狀態(tài)下的復歸。由于“私欲”對我們的干擾,使得良知本體被遮蓋。而這一境界便是從私有中走出,大徹大悟般發(fā)覺人之本然,復歸于終極實在的存在。然而陽明之強調“無我”與佛家和道教所倡導的“無”已然有所區(qū)別。佛教直接否定了“我”的非法性,倡導經由“無我”的狀態(tài)實現(xiàn)涅槃,與人世間一切凡事劃清界限。而相對于陽明而言,其學說是儒家理想的一脈相傳,發(fā)揚光大儒家思想,自然不能脫離塵世。它真正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在于個體與整體之間的如何成為一體的關系。而陽明之學因此則強調“流行無礙”,即“學問功夫于一切聲利嗜好俱能脫落殆盡,尚有一種生死念頭,毫發(fā)掛礙,便于全體有未融釋處。人于生死念頭從生身命根上帶來,故不易去,若于此處見得破透得過,此心全體方是流行無礙?!??輥?輰?訛所謂“毫無掛礙”便是在接受外物的浸染之后,仍然保持內心之充實不動,不為外物所累。對于一切“聲利嗜好”都能保持“物來順應”的態(tài)度。

總而言之,從良知的視域下可以總結出人生的四種境界,即出生之后的本然“良知”呈現(xiàn),被私欲浸染的“良知”現(xiàn)狀,超脫欲望的“致良知”以及“良知”的終極實在狀態(tài)。這四種境界實屬人生之不同階段,也只有慢慢品味,才能發(fā)覺其中的義理所在。

猜你喜歡
王陽明良知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第11章 良知未泯
論王陽明的仁孝思想
良知
醒獅國學(2019年6期)2019-09-16 04:38:07
良知與知識之辯:陶望齡論“學”
哲學評論(2017年2期)2017-04-18 01:15:32
王陽明“因時致治”法律思想探討
法律史評論(2016年0期)2016-11-08 01:42:10
“良知”的義務
良知說話
詩選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1
淺析王陽明“知行合一”說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43
關于王陽明的入仕之道
王陽明研究的知識進路
额尔古纳市| 吉安市| 宁蒗| 本溪| 二连浩特市| 当涂县| 望都县| 八宿县| 泸定县| 峡江县| 仲巴县| 囊谦县| 商都县| 绥阳县| 衡水市| 林口县| 靖安县| 大竹县| 南召县| 巍山| 珠海市| 怀集县| 东莞市| 柳州市| 海伦市| 兴文县| 康平县| 察隅县| 武邑县| 崇信县| 汝城县| 抚远县| 渭南市| 突泉县| 茌平县| 修文县| 绿春县| 屯留县| 张家川| 静乐县| 内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