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松
摘要:《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一經出版,即遭到了自由主義者胡適、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楊明齋的批評。他們的批評體現(xiàn)了當時一個廣闊的文化背景。對各方批評者的文化觀,我們應當客觀辯證地看待。
關鍵詞:《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社會輿論;胡適;楊明齋
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傳統(tǒng)文化面臨著空前危機,如何革新傳統(tǒng)文化成為清末民初思想家探索的主要課題之一。以胡適、陳獨秀為代表的新文化運動,痛斥愚鈍落后的儒家思想,渴望西方的科學與民主。而梁漱溟卻冒著“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危險,在北大講壇“替釋迦講個明白”的同時,又要“替孔子講個明白”。1922年出版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即遭到了西化派自由主義者胡適、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楊明齋的批評。
1《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的文化觀
中國現(xiàn)代思想家李石岑曾說,“梁漱溟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出版一年,銷售十余萬冊,有近百篇論文和幾十個小冊子同他辯論,大打筆墨官司。翻成了十二國文字,把東西兩半球的學者鬧個無寧日?!本烤故鞘裁丛蚴勾藭艿奖姸鄬W者的重視,引來如此多的筆墨官司?
梁漱溟先從文化的定義人手:“你且看文化是什么東西呢?不過是那一民族生活的樣法罷了。生活又是什么呢?生活就是沒盡的意欲。”在他看來“意欲”的不同是導致東西方文化不同的根本原因,從而產生了人類生活的三種不同文化路向:
(1)本來的路向:就是奮力取得所要的東西,設法滿足他的要求,也就是奮斗的態(tài)度。
(2)遇到問題不去解決,而是自覺地改造自己意欲,不改變局面。這就是一種回避的、隨遇而安的態(tài)度。
(3)這種方法就是從根本處著手,徹底將所遇到的問題取消。換句話說,這種方法就是要求人們從根本上取消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無欲無求,也就是禁欲。
通過對三種不同途徑的分析,梁漱溟區(qū)分了西洋文化、中國文化和印度文化的不同。西方文化處處體現(xiàn)了“奮力改造局面”這一人生態(tài)度;中國文化的突出特點是隨遇而安、一味安于現(xiàn)實;而印度文化的典型特點是要求向內,強調自身無欲無求。
在對西、中、印三方文化進行了比較研究之后,梁漱溟引出了“世界文化三期重現(xiàn)說”理論。即西方文化為第一期,解決人與物的關系問題;中國文化為第二期,解決人與人的關系問題;印度文化為第三期,解決人自身的身心平衡問題。三期文化相續(xù)繁盛,各領一段歷史風騷,世界未來的文化最終是孔家的文化。
2《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的社會輿論
梁著《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出版,立即成為學術界爭論的焦點,遭到了西化派自由主義者胡適、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楊明齋的批評。
2.1來自胡適的批評
梁漱溟從文化淵源和人生哲學對五四新文化運動進行了全面的清算,引起了胡適的不滿。胡適認為梁氏文化觀犯了籠統(tǒng)的毛病,“文化的分子繁多,文化的原因也很復雜,把每一大系的文化各包括在一個簡單的公式里,便是籠統(tǒng)之至?!币驗槲幕m有其同一的一面,卻也有各自不同的一面。
西方化與印度化,表面上誠然很像一個向前要求,一個向后要求,然而我們平心觀察印度的宗教,何嘗不是極端的向前要求。就是被梁漱溟視之為中國文化之“根本精神”的“調和持中”“隨遇而安”的態(tài)度,乃是世界各種民族的常識里的一種理想境界,絕不限于一民族或一國。
在批評了梁漱溟的“文化路向說”之后,胡適提出了“有限的可能說”。認為,“民族生活的樣法并不像梁漱溟所說的那樣走的是不同路向,而是根本大同小異的”。因為“生活只是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而人類的生理的構造根本上大致相同,故在大同小異的問題之下,解決的方法也不出那大同小異的幾種?!?/p>
針對胡適對他的激烈批評,梁漱溟深為不滿。他抗議胡適沒有認真地讀懂他的書。雖然不能否認梁漱溟的反駁多少有些偏執(zhí),但公平地說,他對胡適的指責也是有道理的。胡適只看到了文化的時代性,而忽視了文化的民族性,以至于梁漱溟發(fā)出感慨:“先生根本不承認有所謂一種風氣、一種色采,一種精神、一種趨向,而有為此言者皆屬糊涂,亦誰能與先生爭?”
2.2來自楊明齋的批評
楊明齋所著的《評中西文化觀》是當時為數(shù)不多專門探討中西文化問題的著作之一。他以馬克思唯物主義的觀點,批判了梁漱溟關于“意欲決定”文化觀和直覺的運用觀點,宣揚了歷史唯物論的文化觀。
首先,楊明齋批判了“意欲說”文化觀,認為拿沒盡的意欲和不斷的滿足來解釋生活,是很不妥當?shù)摹R驗椤叭祟惖囊庥巧碇蠼枭窠浵档囊环N表現(xiàn),有時神經受了病,而意欲也隨之失了平常的作用,可是仍然生活。”認為梁君以意欲的方向不同來解釋民族文化的不同是主觀觀念太深的主張?!耙庥鞘苌碇蟮闹淝覂A向物質之美。文化之產生及其不同的原因甚復雜,其中之最要者以地理經濟為主,教育次之,民族的遇合又次之。”針對其“意欲說”導出的三路向,楊明齋認為“人類的意欲只有前進求榮,脫痛苦的一個方向,并無向后走的路向。所謂不同,并不是方向不同,是求生榮與脫痛苦的步驟不等。”
其次,針對梁漱溟對西方及中國所列出的宗教、哲學問題,楊明齋從反直覺主義的角度人手,批判了其西洋、中國的理智直覺感覺之運用的公式。
在西洋方面,梁漱溟認為:
(甲)宗教初于思想甚有勢力,后遭批評失勢自身逐漸變化。
(乙)形而上學初盛,后遭批評,幾至絕路,今猶覓路復活。
(丙)知識之部當其盛時掩蓋一切為哲學之中心問題。
(?。┤松坎患扒岸恐⒂执譁\。
楊明齋對此逐一作了批判。他認為“西洋人的人生思想仍舊未脫宗教的觀念。所謂遭批評失勢及宗教革改者,是批評教會所立的儀式如拜偶像,改革其舞弊如贖罪券,人生來就有罪惡,并未革改其所有之教義?!币蚨J為形而上學在歐洲又要復活的樣式這樣的話實在籠統(tǒng)。
在中國方面,梁漱溟認為:
(甲)宗教素淡于此,后模仿他方關系亦泛。
(乙)形而上學自成一種與西洋印度者不同,勢力甚普,且一成不變。
(丙)知識之部絕少注意,幾可以說沒有。
(?。┤松孔钍⑶椅⒚钆c其形而上學相連,占中國哲學之全部。
楊明齋認為中國人素淡于宗教的信仰而模仿他方、國人沒有統(tǒng)一形式的宗教是實事,而說沒有系統(tǒng)的宗教信心是不可能的。因為“人類生活離不開信仰,所以沒有統(tǒng)一的形式宗教,也必有一種迷信和系統(tǒng)的倫理代替宗教?!蓖瑫r,認為中國人的知識及求知識的方法幾乎沒有一說,也非常的籠統(tǒng)?!半m然中國人缺乏西洋那種物理之客觀知識及其求知識的法子,但情感人情之主觀的知識及其方法比較西洋也不少一大些。中國人有一種與西洋不同的文化即倫理及其組織?!?/p>
通觀全書,楊明齋的文化觀主要有兩大特征:其一,從唯物而不是唯心的立場來討論問題的。其二,從大多數(shù)人而不是單純從精英文化的角度來研究文化問題。這些特征與梁漱溟的文化觀是截然不同的。
3結語:批評者與被批評者
從上述兩個批評者的個案分析,可以窺見當時東西文化爭論的激烈。胡適與梁漱溟的分歧在于中西文化的差異是時代的不同,還是類型的區(qū)別?中國文化的出路是西方化還是東方化?胡適的“有限的可能說”在批判文化保守主義者的基本觀點方面有它積極的歷史意義。然而,從學理上來說,胡適的“有限的可能說”卻也有其不足之處。它過于注重人類文化的同一性和時代性,而忽略了文化的特殊性和民族性。
而楊明齋和梁漱溟文化觀的分歧主要在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的論爭。針對梁漱溟認為“文化是一民族生活的樣法”的觀點,楊明齋相應強調:“文化是補助人類生活的方法?!北M管楊明齋關于文化的定義未必全面,但他從文化源于物質、源于生活的角度說明了文化的固有本質,因而具有鮮明的唯物主義色彩。而梁漱溟不贊成唯物觀的看法,是因為他認為唯物史觀忽略了人的精神作用,從而使人處于被動境地。這或許是當時大部分知識分子對初入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