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趙濤
?
張抗抗:要警惕變成知道最多而思考最少的人
文-本刊記者趙濤
1969年,19歲的杭州姑娘張抗抗赴北大荒上山下鄉(xiāng),在黑龍江省鶴立河農(nóng)場勞動、工作了8年。1977年,她考入黑龍江省藝術學校學習編劇,畢業(yè)后從事文學專業(yè)創(chuàng)作。20世紀80年代中期定居北京?,F(xiàn)任國務院參事室參事、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張抗抗是一位勤奮的作家。迄今已發(fā)表小說、散文共計600余萬字,出版各類文學專著90余種。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隱形伴侶》、《赤彤丹朱》、《情愛畫廊》、《作女》。她的作品,直面人類復雜的靈魂世界,充滿著理性思辨的意味。同時,強烈感情的介入,又不乏浪漫主義的色彩。
張抗抗還是一位敬業(yè)的政協(xié)委員。2011年3月,她上書溫家寶總理,推動了《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工作的啟動。從2014年開始,她連續(xù)三年提出《關于提高作者稿酬個稅起征點的提案》。除了關注全民閱讀、實體書店的生存發(fā)展、維護著作權法等文化問題,她還多次提出有關環(huán)保生態(tài)、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等提案……
張抗抗連續(xù)擔任三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今年是她履職的第14年。14年間,上交提案近百份。她說,“作家和政協(xié)委員這兩種不同的身份,使我在文學寫作之外更為自覺地負有社會責任感?!?。
《中國青年》:這次兩會,您帶來了什么提案?
張抗抗:這次政協(xié)會議,我提交了9份提案,涉及環(huán)保、農(nóng)業(yè)、交通、婦女兒童權益等。維護作家權益幾乎每年都提,前些年主要是反映網(wǎng)絡侵權、著作權法修改等。這三年來,多次建議財稅部門盡快制定提高稿酬個稅起征點的方案,真正實現(xiàn)勞動報酬的公平正義、體現(xiàn)政府合理稅收的政策原則。
今年我還提交了《關于加強整頓治理教科書編寫出版單位侵害著作權行為的提案》,建議加強對教科書出版單位不付酬行為的行政執(zhí)法監(jiān)管。
《中國青年》:2015年,您獲得了世界知識產(chǎn)權組織版權金獎,媒體稱你為“作家版權代言人”,為何對作家權益如此看重?
張抗抗:著作權事關原創(chuàng)文學作品創(chuàng)新成果的保護,體現(xiàn)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實力和創(chuàng)造力。近年來,我國納稅人的工資、薪金的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經(jīng)過多次上調(diào)已提高到3500元,而稿費的起征點卻一直遵循1980年的規(guī)定,保持在800元不動。稿酬個稅的起征點不僅未與月薪的起征點拉平,而且遠遠低于后者,這種稿費少反而納稅多的不合理狀況,嚴重損害了作家、藝術家和學者等群體的創(chuàng)作積極性,引起了文字工作者的極度不滿。目前財稅改革正在不斷完善,希望陽光能夠照到“文字”這個角落。
《中國青年》:您覺得把社會問題寫進提案,與寫小說有什么不同?
張抗抗:提案是反映問題解決問題的公文,直接與生活相關,去推動解決實際問題。小說是文學作品,需要用文學語言刻畫人物、講好故事,文學關心人類的精神問題,潛移默化地對人心發(fā)生影響。
《中國青年》:最近發(fā)布的國人閱讀習慣顯示,80后、90后成了手機閱讀的主力,閱讀方向以消遣和獵奇為主,您為這樣的現(xiàn)象感到擔憂嗎?
張抗抗:當然擔憂。因為在一個在高科技時代、信息時代,手機和平板電腦已基本普及,不可能拒絕這些工具的應用,它畢竟快捷方便,所以無處不在。問題在于電子閱讀的內(nèi)容,大多是快速生成的網(wǎng)絡通俗小說、八卦新聞、輕松娛樂的低營養(yǎng)物質(zhì)。其實,用什么工具閱讀不重要,重要的是閱讀的內(nèi)容??罩械教幎际切畔⒉ǎ藗儽恍畔⒔壖?,很少能夠完整地閱讀一本書、一部經(jīng)典或是文史類讀物。這使得很多人變成了知道得最多、而思考最少的人。
如果一個人的時間完全被快速、娛樂化的閱讀所占用,等于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那只是一些可有可無的信息,并非知識或是局部的真理。
《中國青年》:網(wǎng)絡帶來的生活碎片化,在閱讀上也無法避免,相對于你們上山下鄉(xiāng)沒有書讀的年代,現(xiàn)在的煩惱是信息太多了,讓年輕人無所適從,對此您有怎樣的建議?
張抗抗:很多人抱怨,碎片化的時間把我們的閱讀碎片化了。其實不然,大多數(shù)人都有雙休日,長假,如果我們的心還完整,就會有完整的時間。是你自己缺乏自控能力,把生命任意揮霍掉了。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原本就由時間的碎片組成,需要我們?nèi)タp合連接。
建議青年朋友還是適當閱讀那些被時間證明了的經(jīng)典作品。如果覺得有些經(jīng)典書籍年代過于久遠,很難產(chǎn)生閱讀興趣,也可以選擇一些當代文學作品。
媒體每年都有年度好書排行榜,閱讀這些專家學者篩選出來的書籍,可以幫助讀者節(jié)省一點盲目選擇的時間。建議年輕人讀一些中國古典詩詞,那是一種起碼的文化修養(yǎng)。
《中國青年》:在國人的生活中,閱讀已經(jīng)被邊緣化,人均圖書閱讀量不到5本,不及鄰國日本韓國的一半,怎么看這個短板?
張抗抗:閱讀的數(shù)量與質(zhì)量,是一個民族文化軟實力的體現(xiàn)。近年由于科技發(fā)展、娛樂方式豐富、日常節(jié)奏加快,吸引年輕人興趣的好玩東西太多。書籍的閱讀變得可有可無,生活中閱讀的比重在逐年下降。我想,這可能與人們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有關。古詩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學而優(yōu)則仕……這些都有誤導。書中有知識與情感,和黃金屋沒有直接的關聯(lián)。閱讀在短時間內(nèi)很難得到效果,金錢和時間對于閱讀的投入,不能期待快速回報。讀書不能有功利心,而是為了豐富與完善自己。構建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一個艱巨的過程,需要全社會共同營造讀書的氛圍,提供各種閱讀的便利。
《中國青年》:現(xiàn)在的年輕人習慣自我矮化,自我否定,比如“絲”一詞已成為很多年輕人的自我標注,您怎樣看這樣的亞文化流行?
張抗抗:自我矮化如果出于對“高大上”那個時代的一種逆反和調(diào)侃,可以理解。生活中總得有一點小幽默的情趣吧。“自我矮化”是自嘲、戲謔和自娛自樂,也許恰恰是在尋找自信。
但我很不喜歡剛才你提到的那個粗鄙的詞。很多人根本沒有搞明白那是什么意思,覺得很好玩,就開始使用并流傳了。那不是自我矮化,而是自虐。
《中國青年》:如今,不少年輕人覺得自己生活壓力大,沒辦法“晃蕩青春”,去追尋“詩與遠方”,您怎么來看這個社會問題?
張抗抗:年輕人生存和生活的壓力大,這是事實。不過,如今大多數(shù)青年,溫飽總可以解決吧?“晃蕩青春”并不需要很多錢,帶著干糧步行去郊外爬山、坐火車去海邊……真心要晃蕩,還可以晃得更遠些,騎自行車去西藏什么的……我們的知青歲月,比現(xiàn)代的年輕人窮多了苦多了,我們真的可以說是“一無所有”,但也仍然會想盡辦法苦中作樂,雖然前途渺茫,但讀一本好書、看一場電影,只要沒有虛度,就有希望。
《中國青年》:作為“知青一代”,有什么樣的人生經(jīng)驗可以和青年來分享?
張抗抗:這個問題太大了。半個世紀過去,今天的時代背景和我們當年太不一樣了。但有一點我想和青年人分享:在逆境中永不氣餒、永不屈服,永不放棄。堅持自我奮斗、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這樣的人生觀,任何時代都是適用的。
《中國青年》:您眼中的“80后”、“90后”是怎樣的一個群體?
張抗抗:80后與90后還有不同,據(jù)說80后對90后也會有不屑啊。如果混在一起說,總體印象是他們思想活躍,吸收新事物快、有個人見解和獨立精神。不過,他們好像普遍比較脆弱,不善于協(xié)作共同完成工作,考慮自己得失較多,自我中心,有時挺自私,不太關心別人……不過,相信這些弱點都會在生命的成長過程中被逐漸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