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
青年編輯作為出版行業(yè)的生力軍,除了要有扎實的業(yè)務技能外,還要堅守編輯原則,擁有心中裝有讀者的編輯情懷,有互聯網思維,同時做到身勤、心勤、眼勤、手勤、口勤。只有具備“四有五勤”素質,才能擔負起出版行業(yè)生力軍的重任。
青年編輯作為出版行業(yè)的生力軍,除了要有扎實的業(yè)務技能外,還應該堅守編輯原則,擁有“心中裝有讀者”的情懷,要做到“四有五勤”:有技能、有原則、有情懷、有互聯網思維,身勤、心勤、眼勤、手勤、口勤。只有這樣,青年編輯才能擔負起文化引領者和傳播者的重任。
一、有技能:策劃為先,品質取勝
近年來,期刊業(yè)的競爭非常激烈。期刊社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要以特色和品牌來滿足讀者的需求,而特色和品牌的打造首先要具備出色的選題策劃?!多l(xiāng)鎮(zhèn)論壇》雜志通過反復的市場調研,提出了“策劃為先”的期刊出版理念。
首先,選題策劃一定要有創(chuàng)新性,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佳”,才能形成特色,才能迎合市場。在選題信息異彩紛呈的當下,策劃者要對眾多的信息進行加工選擇,這種選擇和加工是對編輯綜合素質的考驗,是對策劃者的眼光、膽識的考驗。如果能成功捕捉到雜志的空白點和讀者的關注點,有所創(chuàng)新,就能讓期刊品牌屹立不倒。
其次,選題策劃應注重“三個貼近”。第一,貼近讀者。做策劃,貴在實。選擇策劃注重和基層讀者約稿。做策劃不能湊文章,對文章要精挑細選,不重復,不雷同。特別是鄉(xiāng)村干部對基層最了解,也最有感觸,因此多跟他們約稿,讓他們發(fā)聲,讓雜志的策劃接地氣。對于選稿,編輯應該有自己的原則,那就是,“收之欲其廣,用之欲其慎”,“采訪宜多,委用宜慎”。意思就是,在選稿的時候,要采用廣收的原則,而在用稿的時候要“慎用”。第二,貼近高校專家。做策劃,貴在深。選題策劃注重和高校專家交流約稿。一個好的選題,離不開專家的畫龍點睛。文章選好了,需要專家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對問題進行分析,讓策劃更有深度。第三,貼近發(fā)行片區(qū)。做策劃,貴在活。選題策劃注重和發(fā)行片區(qū)相結合。編輯要和發(fā)行片區(qū)的干部多聯系,挖掘該地區(qū)的基層創(chuàng)新亮點,多配合宣傳,助力雜志發(fā)行。
再次,選題策劃可通過“三個途徑”。一是通過會議論壇做策劃。利用機會多走出去,參加會議論壇,多吸取營養(yǎng),建立起和基層作者以及專家的交流。二是利用調研采訪做策劃。在采訪中善于挖掘亮點,發(fā)現問題,從而總結利用做選題。三是緊跟國家政策方針做策劃。應注重三農新政策保持敏感,如跟農村基層民主相關,積極策劃。
作為一名編輯,要經常學習,要“銖積寸累”。曾國藩曾在一篇名叫《克勤小物》的筆記上這樣寫道:“古之成大業(yè)者,多自克勤小物而來。百尺之樓基于平地,千丈之帛,一尺一寸之所積也,萬石之鐘,一銖一兩之所累也?!痹谠鴩磥?,一個博聞強記的才子,家中一定是手稿累筐;一個躬行實踐的君子,一定時常面色興奮。對于一個編輯,更應該如此。
二、有原則:知行合一,守正出新
引領知行合一,求索守正出新。我們引領知行合一,明晰的是辦刊方向,即理論聯系實際,實現道德理念認知與新聞傳播實踐的統一。我們倡導的知,是以正確的世界觀、事業(yè)觀、群眾觀為核心的價值體系;我們倡導的行,是立足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而展開的一系列實踐行動。
我們求索守正創(chuàng)新,強化的是辦刊原則,即維護正義公平,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實現黨性原則與新聞規(guī)律的統一。守正,是新聞宣傳的基石,是黨性原則的要求?!罢?,是為人民、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的大方向,是中國社會發(fā)展的主旋律。當今社會處于深刻的社會轉型期,輿論環(huán)境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復雜多元,雜志更要唱響、唱好主旋律,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把堅持正確導向和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體現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的一致性?!俺鲂隆?,是出于新聞規(guī)律的必然要求。如果偏離新聞性這一共性,就會失去市場、失去活力。只有持續(xù)不斷的創(chuàng)新,才能讓期刊的發(fā)展更有生命力。
編輯本身應該是一個“知者”。對于編輯來說,掌握基本的常識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整合專家資源,以此來擴張自己認知的觸角。遇到一個問題,編輯的認知是需要判斷從哪幾個角度嵌入它、分析它。在行的過程中不斷發(fā)現地看到自己知識的盲區(qū),在行的過程中修正知,然后再采取進一步行動,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而且編輯這個行業(yè)也應該是一個行動者,永遠在探尋真相的路上,所以說知行合一是編輯職業(yè)最本質的行為。每一個人都是行動者,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到知行合一的時候,實際上就會帶來很多改變。
三、有情懷:心中裝有讀者
期刊要讓讀者愛不釋手,讓文章內容直抵人心,首先必須心中裝有讀者,能打動讀者。讀者與期刊的關系,是亦師、亦友。讀者會為期刊的發(fā)展提出中肯的建議,就像是老師一樣,諄諄善誘;期刊也像是讀者的知己一般,為讀者帶去精神的愉悅、滿足。期刊與讀者的緊密關系,體現在讀者的一封封來信中,或求助,或咨詢,體現在期刊對讀者需求的積極回應,不辜負讀者的期望。以《鄉(xiāng)鎮(zhèn)論壇》雜志為例,鄉(xiāng)鎮(zhèn)論壇雜志自1989年創(chuàng)刊至今,贏得了廣大農民朋友的信任實屬不易,我們的辦刊宗旨是實際實在、實話實說,說農民的話,為農民說話。正是雜志編輯對農民朋友飽含深情,對廣袤農村有一份牽掛,才讓雜志辦到了農民朋友的心坎里。
期刊為基層、為讀者服務,然而,更多的時候是讀者感動了我們。面對讀者的求助、面對讀者深深的期許,我們作為媒體,除了幫助呼吁外,能做的實在有限。盡管我們的聲音很微弱,盡管我們發(fā)出的只是一道微光,但是仍想化作一個火種,點亮整片的星空,綻放無限的光芒。
四、有互聯網思維:融合發(fā)展,內容為王
互聯網改變了世界,也引發(fā)了出版革命。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迅猛發(fā)展的今天,大數據、云計算、移動終端等的應用,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的強勢興起,給傳統的期刊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面對新形勢,傳統期刊必須重視對符合發(fā)展潮流的編輯意識的培養(yǎng),才能提高編輯素質,提升期刊傳播能力和影響力。
互聯網時代,編輯要有“讓內容為王”的意識。“內容為王”是傳統編輯熟知的從業(yè)箴言,然而,新時代,互聯網產生了海量信息,海量信息使內容越來越不稀缺,又因為許多內容沒有參與價值交換而越來越不值錢。因此,新時代,編輯要樹立“讓內容為王”的追求。如何做到?第一是內容獨一無二,內容要有獨特性。第二是有規(guī)模的系統內容。網上的許多內容是分散的,而專業(yè)編輯團隊可以開發(fā)大型出版工程。第三是內容的優(yōu)質整合。網上內容雖不稀缺,但專業(yè)、權威的內容卻不多。四是即時內容。快節(jié)奏的現代社會,熱點和話題層出不窮,在網上內容還來不及充分供應時,快速反應的出版機制就可以贏得讀者。這需要對話題的敏感和特點有預先判斷的能力。
互聯網時代,編輯要有通過互聯網來思維的意識。通過互聯網,發(fā)現新選題:編輯可以借助現代技術手段,開放平臺、聚焦互聯網、手機移動客戶端等發(fā)布信息、征集選題、檢索選題,通過讀者的熱點,拓展選題空間。通過互聯網,發(fā)現作者:傳統編輯滿世界找作者,或者鎖定幾個作者長期受用,其實大量作者分布在網絡中。通過互聯網,發(fā)現讀者:不同類型的讀者都在網上留下他們閱讀偏好的痕跡,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鎖定目標讀者。學會在互聯網中思考問題,從互聯網中提取智慧精華和各種出版資源,是傳統編輯的新功課。
互聯網時代,編輯要有服務用戶的意識。要重視與作者、讀者之間的互動,重視其在期刊編輯策劃中的主體作用。傳統期刊在提供服務方面缺乏互動,單向性明顯,社交化不夠。在互聯網時代,要實現期刊平臺與用戶的深度溝通互動,有針對性地提供理論與實踐方面的增值服務,實現盈利模式的多樣化。比如,通過數據的搜集,通過圖表化、視頻化等多種方式,多渠道提供給用戶,實現定制化、專題化、層次化增值服務。通過不同形式的成果分享,實現編輯策劃的自然延伸,既符合用戶體驗要求,有能夠獲得準確的信息導向,增強選題策劃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影響力。
五、達“四有”要“五勤”
編輯要達到“四有”,應該做到“五勤”:即身勤、心勤、眼勤、手勤、口勤。
身勤:實際就是行動與實踐的表現。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編輯應該多到基層了解農村實際情況,多采訪調查。“身到”應該“三貼近”,撲下身子,投入感情,否則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得不到真實的東西。
心勤:就是多思考、多學習。社會變革時期,每天應對的新事物、新問題層出不窮,我們就是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專心學習,認真鉆研成就事業(yè)的本領,就是要獨立思考,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通過比較反復,找到工作中的規(guī)律。
眼勤:就是要多觀察。我們選稿用稿時,碰到一篇文章,一定要反復閱讀、審閱,不僅要看字面意思,要看字里行間的意思。把文章的內容放到農村工作的大背景下閱讀。
手勤:就是要多記錄。常動筆,記下身到、眼到之所聞,記下心到之悟,記住讀者關心的難題,常總結工作的得與失,常反省干事的成與敗。這樣日積月累,可以提高自己工作的能力與水平。
口勤:就是要多問、多溝通。與作者、讀者多溝通,才能有好的稿子;多和基層干部多溝通,才能了解農村實際;多和同事、主編溝通,才能對雜志的方向有把握。
編輯工作是平凡的,但是青年編輯不能安于平凡。青年編輯應該立足“四有五勤”,練就扎實的業(yè)務功底,磨練平和淡薄的心境,懷有愛心、耐心、感恩之心,在編輯崗位上成就事業(yè),實現人生價值。
(作者單位系《鄉(xiāng)鎮(zhèn)論壇》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