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彥君 孫舒
本文是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從《法國中尉的女人》研究約翰·福爾斯女性主義創(chuàng)作思想”(項目編號:12542327)的階段性成果。
摘 要:《法國中尉的女人》是英國著名作家約翰·福爾斯的杰出的代表作。該作品具有豐富的內涵。作為一個存在主義作家,約翰·福爾斯在這部小說中反映了一個重要的終極問題,也就是人與其生存條件。約翰·福爾斯以作品中的人物為載體,通過他們對自我存在的選擇以及對自我存在的探索,從而揭示了自由選擇以及追求自由人性的重要性。濃重的存在主義哲學意識滲透于小說之中。
關鍵詞 :約翰·福爾斯;《法國中尉的女人》;存在主義
作者簡介:谷彥君(1966-),女,黑龍江省齊齊哈爾人,學士學位,齊齊哈爾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國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7-0-02
約翰·福爾斯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具創(chuàng)新精神的小說家,也是英國文學史上享有盛名的作家?!斗▏形镜呐恕分v述的是貴族出身的查爾斯和出身于貧困家庭的莎拉,以及出身于富商之家的歐內斯蒂娜這三個人之間的愛情故事。故事發(fā)生在維多利亞時代于一八六一年三月的一個早晨,貴族出身的查爾斯和他的女友蒂娜一同來到萊姆鎮(zhèn)附近的海邊。他們倆看見一個穿著黑色衣服的女子獨自一人站在海岬的一頭。她一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向遠方的大海遙望著,猶如正在企盼著自己心愛的人早點回來。這個黑衣女人就是莎拉——當時在萊姆小鎮(zhèn)里名聲敗壞的那位“法國中尉的女人”。當地小鎮(zhèn)的人們都知道莎拉以前和一位法國海軍的軍官有染。當時在維多利亞時代,清心寡欲是當時所提倡的主流思想,因此莎拉明顯與當時的主流思想背道而馳犯了當時的大忌,她遭到人們的鄙視。但當小說的男主人公查爾斯遇見莎拉時,雖然他已經和出身于富商家庭的蒂娜訂婚,但他還是被莎拉所吸引,他無法控制自己,還是和莎拉發(fā)生了本來就不應該發(fā)生的愛情故事。約翰·福爾斯可謂是一個存在主義作家,他在他的小說中反映了人以及他的生存條件并且他還嘗試地解決這個終極問題。存在主義這一哲學思想對約翰·福爾斯的文學創(chuàng)作有十分重大的影響。存在主義哲學色彩滲透于《法國中尉的女人》這部小說之中。本文目的在于分析該小說中的存在主義意識。
存在主義的首要基本點就是把自我意識當做存在的核心。根據《法國中尉的女人》這部小說的女主人公是出身卑微的女子莎拉,她可以說是存在主義的一個典型人物。存在主義的這一首要的基本點在女主人公莎拉身上體現出來。根據薩特存在主義學說,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人是自己造就自己,人自身賦予了自己的生活意義。每個人都是自由的,所以每個人的選擇也都是自由的。這個理論可以恰當地運用到小說的主人公莎拉的身上。在小說的開始,約翰·福爾斯描述了莎拉獨自一人孤零零地站在海邊向遠方的大海遙望著。這時小說的男主人公查爾斯帶著他的女友蒂娜在海邊散步遇見了莎拉。作者通過營造出如電影中的畫面的藝術效果,讓莎拉的出場籠罩上了非常濃重的色彩。作者描述了孤零零的穿著黑色衣服的莎拉,寒風凜冽的早晨,冷峻的海岬以及海邊的古老的壁壘。約翰·福爾斯通過這些描述暗示著女主人公正處于充滿險惡的社會環(huán)境,同時也暗示了莎拉的悲劇性的命運。在小說中,莎拉所做出的自我選擇總共有三次。在這三次自我選擇中莎拉完成了自我存在的探索。小說中的女主人公莎拉生于貧困之家,她的父親在莎拉十八歲時就去世了,莎拉沒有親人了便成了孤零零的人。莎拉在做家庭教師時,曾經精心護理了一位法國中尉,他是一位失事輪船的幸存者。這位法國的中尉很快恢復健康。中尉與莎拉產生了愛情并且兩人相愛了,他向莎拉海誓山盟并且許諾會很快從法國回來接莎拉,同莎拉結婚??墒沁@位法國中尉卻從此消失沒有任何音信。這樣莎拉便成了出名的壞女人。莎拉雖然出生卑微的貧困家庭,但是她卻開渴望著自由向往著自由,因此莎拉無法融入當時的社會,她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她受到了社會的欺壓,受到了當時人們的嘲弄。但這一切不但沒有讓莎拉屈服,她沒有任人擺布,卻使她的自我意識變得更加清晰更加強烈。正是莎拉的強烈的自我意識成了她艱難生存下來的動力。被人鄙視為“法國中尉的娼妓”之后,莎拉卻能泰然處之,這是莎拉的第一次自由選擇。雖然莎拉臭名遠揚,但是她依然我行我素。莎拉被曾自己深深愛著的并與她海誓山盟的一名法國中尉狠心地拋棄了,成了小鎮(zhèn)出名的壞女人。莎拉被小鎮(zhèn)的人鄙視為“法國中尉的婊子”,但是她仍然呆在萊姆鎮(zhèn),安心地生活在小鎮(zhèn)里,過著與別人不一樣的自由生活。后來莎拉被海爾蒂尼夫人進行了全方位的監(jiān)控,她的一舉一動被曲解被夸大,但她沉默地面對所受的恥辱,進行著無聲的反抗。莎拉主動與查爾斯結識并且和他交往,這可謂莎拉的第二次自由選擇。查爾斯出身于貴族家庭,崇尚科學,他被莎拉的奇特的美以及莎拉的野性的熱情所吸引。但他自從結識莎拉之后常常因為自己內心無法控制的情感感到煩惱迷茫甚至是絕望,經常到教堂里對自己感情上的出軌進行懺悔。而莎拉自結識查爾斯之后,主動接近他,不斷地制造與他相遇的機會。她向查爾斯傾述自己所受的恥辱及不公平的遭遇。當莎拉與查爾斯的相愛至深,查爾斯向她求婚時,莎拉卻拒絕他并且消失了,這是莎拉的第三次自由選擇。這個時候莎拉已經成熟自立,不想因為婚姻而失去自由。莎拉此時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滿意,她認為她的工作是豐富多彩的,她對自己的生活現狀也感到滿意。莎拉十分珍惜她的自由生活,所以她不想讓婚姻剝奪了她的自由生活,她沒有依據傳統(tǒng)的道德規(guī)范來選擇自己的命運,她只是依據自由的原則。
信任自我力量,這是存在主義的第二個基本點。人應該積極地行動起來,應該通過自己的行動使自己的存在變得有意義,應該通過自己的選擇改變自己的命運。我們可以從《法國中尉的女人》的女主人公莎拉的身上看到這一切。莎拉的出身卑微,但她不向命運低頭不甘心接受命運的擺布,她以常人無法理解的方式尋找著她的獨立和解放。在小說的開頭,莎拉就我行我素不顧一切地與一名法國的中尉相愛,因此成了遠近聞名的壞女人,但她沒有選擇離開萊姆鎮(zhèn),寧愿生活在人們的指責聲中,享受著與別人不同的自由。當莎拉認識查爾斯后,顯得積極主動,一開始就點燃了愛情之火。當他們的關系達到高潮后,莎拉竟然選擇了神秘的失蹤。當查爾斯找到她并向她求婚時,莎拉卻委婉地拒絕了他。因為莎拉滿意自己的現狀,她珍惜她的幸運,不想讓婚姻剝奪她的自由,使自己沒有了獨立感。莎拉對自己命運的選擇,完全不依照傳統(tǒng)的規(guī)范,甚至可以說無視道德。自由是她所依據的唯一的原則。而查爾斯的選擇卻不像莎拉那樣堅定。查爾斯對所處的社會中的道德觀產生懷疑,認為是存在著虛偽性,但他并沒有真正地超越它,卻是在一直努力地符合社會所給與他的各種角色。因為他自己認為是達爾文主義者,所以他推崇達爾文的進化論。但他卻感到他成了達爾文進化論的犧牲品。他不知道自己應該去適應什么。事實上他自己已經喪失了自由的選擇的權利。他曾想擺脫自己目前的僵化的生活狀況,但他對莎拉的生活方式的意義卻不能完全理解。他是從莎拉那獲得了超越舊我的動力,并且建立了新的世界觀。他向莎拉求婚遭到拒絕后,他似乎覺得自己再一次剛剛出生,好像覺得一切都要從頭學起。同時他也在自己身上發(fā)現了一點信心。因此,是在莎拉的指引下,查爾斯最終也會將通過自己的行動使存在獲得應有的意義。出身貴族家庭的查爾斯向女主人公莎拉卻是緩慢而又艱難地靠近。是在莎拉的指引下查爾斯從自我迷失中找到了自我存在的意義,完成了尋找自我的過程。在查爾斯將與出身于富商家庭的蒂娜結婚時在海邊第一次遇到了莎拉,并且被她深深地吸引了。莎拉多次主動約會他,他們在海邊經常相見并且彼此相愛,查爾斯的感情天平漸漸地向莎拉這邊傾斜。但因為受他所處時代的道德觀念的影響,查爾斯經常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而懺悔,甚至為是否選擇莎拉而感到煩惱乃至陷入絕望的地步。然而當他與莎拉在一家旅館浪漫約會后,是性愛的力量使他擺脫了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束縛,他選擇坦然地面對莎拉的感情。正是在莎拉的引導下查爾斯完成了這一切。當查爾斯向莎拉真誠地求婚卻遭到了莎拉的婉言拒絕時,查爾斯感受到了新的震撼。這時又是在莎拉的引導下使得查爾斯對自我存在的絕對自由開始進行認真的思考從而對人性的自由產生了進一步的深刻的認識。使查爾斯開始獨立思考并且獨立成長,認識到了自身的價值。查爾斯是在莎拉的引導下完成了對自我的尋找。
作者約翰·福爾斯竟然為小說中的男主人公查爾斯設計了三個完全不同的結局。一個是讓男主人公查爾斯與他先前的未婚妻蒂娜履行他們的先前的婚姻約定并且生育孩子,一個是讓查爾斯重新找到他心愛的女人莎拉,讓兩個相愛的人終成眷屬,最后一個是查爾斯雖然歷經辛苦終于找到了他的心愛之人莎拉但是卻遭到莎拉的冷酷拒絕而從此一人孤零零地生活。作者通過這三個不同的結局體現了作者存在主義的“自由”與“選擇”主題”,讀者也能從中領悟到作者約翰·福爾斯創(chuàng)作的新觀念。但是從與作品的主題思想相吻合這一方面來看,作者所設計的第三個結局——莎拉為了堅持自己已經獲得的自由和獨立而拒絕查爾斯——才是真正能夠體現作者的哲學理念的。小說《法國中尉的女人》從人物塑造的這個角度,充分詳盡地闡釋了作者約翰·福爾斯的存在主義這一哲學觀念在其作品中的全面體現。小說中的歷史人物的選擇也充滿了現代的焦慮感,這些無疑都給當代的讀者以深刻的啟迪,并使他們對存在主義哲學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參考文獻:
[1]約翰·福爾斯,法國中尉的女人[M].劉憲之,藺延梓譯,北京:百花文藝出版社,1985
[2]柳鳴九,沙特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3]張和龍,幽閉的自我,畸變的心靈[J].外國文學評論,2000,(1)
[4]鄭克魯,外國文學史(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 [英]福爾斯.法國中尉的女人[M].陳安全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