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璐
【摘 要】協(xié)奏曲《永恒的水》(1998)是譚盾“有機音樂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其中的第二樂章——活潑的行板,是極具音樂色彩和中國曲調(diào)韻味的一個樂章。本文探討的重點將是第二樂章中三個音樂主題的特點與分析。
【關(guān)鍵詞】譚盾;協(xié)奏曲;《永恒的水》;音樂主題
中圖分類號:J6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5-0078-01
協(xié)奏曲《永恒的水》(1998)是譚盾“有機音樂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由紐約愛樂交響樂團委約創(chuàng)作,1998年6月由指揮家?guī)焯亍ゑR祖爾指揮、克里斯托弗·蘭博擔任打擊樂獨奏,在林肯中心首演。
總的來說,無論是旋律還是節(jié)奏方面,第二樂章都是具有色彩性和中國曲調(diào)韻味的一個樂章。音樂主題明確,并有邏輯的呈現(xiàn)和發(fā)展。
主題A是一段自由抒情的旋律樂句,由大提琴獨奏在第二小節(jié)奏出。這段旋律具有典型的東方音樂氣質(zhì)和中國韻味:使用了大量滑音、裝飾音和顫音,以五聲音階F-G-A-C-D作為骨干,為G商調(diào)式。同時加入了變宮E和經(jīng)過音降A(chǔ)。
接下來段進入主題B,以重音和滑音,以及固定音型C-D-F-G(小二度-純四度-大二度)作為特征,由打擊樂watergong演奏。段開始,主題A在單簧管聲部再現(xiàn),短笛在第二句時進入,雙簧管在第三句時進入,最后又加入低音單簧管,主題音色逐漸加厚。同時伴隨著主題A在管樂聲部的進行,弦樂聲部撥奏主題B中的四個音符:C-D-F-G。段則體現(xiàn)出這一樂章的另一特點:使用五度、四度音程??梢钥吹蕉痰眩ˋ-E/G-D)、雙簧管(D-A/C-G)、單簧管和小號(A-E/G-D)的兩聲部均為五度音程。長號聲部略有不同,更多的使用減五度(#A-E/#F-C)。
主題B在34小節(jié)圓號聲部和小號聲部回歸。主題A第三次出現(xiàn)在段管樂聲部,但這一次以聲部的全奏代替獨奏(倍低音管除外)。段弦樂聲部以撥弦方式開始主題B,改為拉奏的同時管樂聲部進入。
從段我們迎來一個新的主題C,由豎琴演奏。主題C由四個音符構(gòu)成兩組純五度音程:bB-F/C-G。管樂在段將音程變?yōu)榧兯亩扰c純五度交替(F-bB/C-G)。段開始音樂分成兩層:管樂聲部繼續(xù)演奏主題C,而弦樂聲部反復(fù)演奏主題A。段可以被視作樂章的尾聲,簡短的再現(xiàn)主題A后轉(zhuǎn)向主題B直到樂章結(jié)束。
在譚盾的音樂里,隨處可見中國民間音樂曲調(diào)的痕跡。例如第二樂章的三個音樂主題均已中國調(diào)式作為基礎(chǔ)展開;避免使用樂隊的全奏,而傾向于用獨奏引出音樂主題等等。
此外,固定音型在樂曲中大量使用,可能源于對湘西巫祝儀式中所用音樂形式的模仿。例如第二樂章中,幾乎每一種水樂器都擁有自己的特定“形態(tài)”:
譚盾癡迷于湘西的民俗文化,更對其中的巫祝文化進行了深入的素材挖掘,集中體現(xiàn)在其創(chuàng)作中那些“怪異”的聲響效果上,這無疑是對巫祝文化儀式的一種模仿和再現(xiàn)。他曾說,童年時的第一個夢便是夢見自己成為像巫祝們一樣通靈的音樂家。對譚盾來說:“音樂像極了巫祝們在儀式上的吟唱,無論對現(xiàn)實世界還是精神世界,都有著類似儀式一樣神奇的力量”。(“Music has an extraordinarily intimate relation to ritual. It has the power, like ritual, to be both specific and abstract in its allusions”①)。
注釋:
①Rothstein,Edward.“A shaman without religion”[N].New York Times,1991-12-15.
參考文獻:
[1]劉颯颯,韓梅.“根籟——譚盾與家鄉(xiāng)的對話”[N].湖南日報,2000-7-1.
[2]Rothstein,Edward.“A shaman without religion”[N].New York Times,1991-12-15.
[3]石崢嶸.譚盾音樂的神秘主義傾向[J].藝術(shù)教育,2006(8).
[4]王越.神秘的音響世界—論譚盾音樂作品中的中國藝術(shù)精神[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xué),2010.
[5]張潔.譚盾:尋著音樂回故鄉(xiāng)”[J].人民論壇,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