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方
【摘 要】??峦砥谒枷胫饕菍π轮黧w的構建,這個思想可在福柯之前的思想家那里找到一些端倪,維柯的“詩性智慧”、尼采的“上帝之死”和“超人”學說、海德格爾的“詩意棲居”中都可以看到??滦轮黧w思想的承繼。
【關鍵詞】???;新主體;承繼
中圖分類號:B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5-0240-01
一、“詩性智慧”對??隆靶钥旄小钡膯⒚?/p>
維柯對??轮黧w思想的影響主要在于《新科學》提出的“詩性智慧”的美學思想,維柯指出“詩性智慧”是一種處于蒙昧時期的早期人類在想象力的基礎上生發(fā)出來的一種感性智慧。維柯認為理性不是絕對的,不能解決一切問題。維柯在古希臘文獻,發(fā)掘了建立在感覺印象基礎之上的記憶的復合想象。他認為“詩性智慧”是一切認識的最初本源。
同樣站在反對理性主義的傳統(tǒng)哲學的立場上,??聦π轮黧w建構中的某些思路在維柯的“詩性智慧”中可見到端倪。這主要體現(xiàn)在幾個方面,一是英雄所見略同地將研究視角轉向了古老的新軸心時代,以溯源式的方法紛紛在古文獻中回歸了對傳統(tǒng)智慧的探討。二是與維柯重視感官想象相類似,福柯在《性史》中十分注重對以“性快感”為主的感官體驗的研究。三是建立在對神的恐懼與想象之類的感性之上而產生的虔誠、謹慎、正直和節(jié)制等德性的“詩性倫理”與福柯的以倫理為依據(jù)的道德主體,都不同于現(xiàn)代社會所倡導的以理性道德規(guī)則為依據(jù)的道德法則。
二、“上帝之死”與??隆叭酥馈钡某欣^
??略谛纬山嬓轮黧w的思想過程中,在時代相差不遠的尼采那里得到了更多的啟示。尼采提出了他的新主體構想——“超人”,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福柯在尼采宣稱“上帝之死”后提出的“價值重估”里找到了自己的公式。
首先,尼采式的“上帝之死”,事實上是一種信仰之死。繼尼采之后,??略诟笍氐乩斫狻吧系邸迸c理性之關聯(lián)后,完成尼采所期盼的戰(zhàn)勝上帝的陰影——理性主體的過程,在《詞與物》中提出了“人之死”來徹底地否定西方理性主義的傳統(tǒng)哲學,從這個角度上看,??碌摹叭酥馈迸c尼采的“上帝之死”間有著明顯的承繼作用,“人之死”是在“上帝之死”的基礎上對基督教和理性主義對人的壓制的徹底性批判。
其次,尼采向世人描繪了一個理想的主體形象——“超人”。尼采的“超人”是融合了他的所有理想的復合體,他是一個不受規(guī)則束縛、不屈從權威、具有強力意志的、帶“啟蒙”色調的獨立自主的“人”;他是一位勇于超越現(xiàn)有的一切,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聦ζ洹俺藢W說”中的新主體某些特性也持肯定姿態(tài),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福柯也注重樹立主體的獨立人格,認為真正的主體應當不盲從權威,擺脫不成熟的狀態(tài);其二,??乱擦⒆阌诂F(xiàn)實,重視身體感官,強調熱愛生命。
三、“詩意棲居”對??隆吧婷缹W”的啟迪
在訪談《驚奇與欺騙的“雙重游戲”》中,福柯說:“閱讀海德格爾決定了我全部哲學的發(fā)展道路?!盵1]
海德格爾的“詩意棲居”是源于他對詩人荷爾德林的詩句“充滿勞績,然而人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的理解。他自己將之解釋為一種“置身于諸神的當前之中,并且受到物之本質切近的震顫”[2]的生活姿態(tài)。海德格爾認為我們應該像詩人一樣,在語言中體會存在,要在對語言的聆聽和應和中,“莊嚴地吟唱著酒神,追蹤著遠逝諸神的蹤跡,盤桓在諸神的蹤跡那里,從而為其終有一死的同類追尋那通達轉向的道路。”[3]顯然,海德格爾這是在對缺乏精神信仰、生命短暫的現(xiàn)代人前途命運的擔憂的基礎上,為現(xiàn)代人如何自處方能在精神上得到救贖指明了“詩意棲居”的道路。
海德格爾的“詩意棲居”主要在對語言的認識上和審美化的生活姿態(tài)上對??碌闹黧w思想產生啟迪。首先,海德格爾的語言哲學,顛覆傳統(tǒng)地把語言當作工具的語言觀,賦予語言一種自主性和相對于人來說的獨立性。福柯在《詞與物》中從語言的角度考察了“人之死”的問題,他“不僅明確地提到了海德格爾的名字,而且還使用了大量的海德格爾的話語”。[4]其次,海德格爾指出人可以通過作為語言的藝術的詩得到精神的救贖,認為生活于現(xiàn)實大地之中的人可以通過精神的富足達到一種自由的、超越的、不為物役的生存態(tài)度。而??峦砟陝t明確表明,由于當今社會中人們很少用審美的態(tài)度來觀照生活,因此“我們必須把自我、我們的生命、自我的存在當作藝術的主要工作來給予關注,并且把他們視為我們應用美學價值的主要領域?!盵5]
總之,維柯、尼采和海德格爾的與主體相關的思想學說,對??轮黧w思想的流變的過程形成外在影響力。先輩賢哲們思想中對主體的多元探索為??略谏疃壬虾蛷V度上更好地思考主體問題提供了更多的視角。
參考文獻:
[1][法]米歇爾·福柯著.嚴鋒譯.權力的眼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16.
[2][德]海德格爾著.孫周興譯.荷爾德林詩的闡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46.
[3][德]海德格爾著.孫周興譯.林中路[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284.
[4]莫偉民.主體的命運[D].上海:復旦大學,1995.20.
[5][法]米歇爾·??轮?汪民安編.福柯文選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108.
作者簡介:
周 方,女,湖南岳陽人,現(xiàn)就讀于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