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馬 駒,任橋偉,辛振祥
(青島科技大學(xué) 計算機輔助設(shè)計橡膠研究室,山東 青島 266042)
我國是屬于橡膠資源非常匱乏的國家,天然橡膠相宜的種植范圍較少,僅僅局限在云南、海南少數(shù)幾個地區(qū)[1];同時,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也是橡膠需求大國,由于橡膠的難降解性質(zhì),高消耗必然產(chǎn)生大量的“黑色污染”,因此我國也成為世界上廢舊橡膠產(chǎn)量最大的國家[2]。最初人們對廢橡膠的處理方式為填埋、焚燒、丟棄等簡單原始的方法,廢舊橡膠難降解,有毒性,所以以上處理方式會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和極大的資源浪費。
隨著科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以及人們對環(huán)境保護和資源再生的重視,開始把廢舊橡膠資源作為重要的可利用的資源加以研究[3]。再生橡膠具有一定的加工性能和物理機械性能,與生膠配合劑混煉方便;它能代替或部分代替生膠使用,降低成本和改善膠料的工藝性能。再生橡膠除廣泛應(yīng)用于輪胎、力車胎、膠鞋、膠管、膠帶、膠板等橡膠制品外,亦可在涂料、油氈、防水卷材、鋪路等方面應(yīng)用[4-7]。本課題以三角帶底膠生產(chǎn)配方為基礎(chǔ),研究了再生橡膠的用量及硫化體系對產(chǎn)品硫化特性、加工性能及物理性能的影響。
天然橡膠:SCR 5,西雙版納固可力有限公司;丁苯橡膠:SBR102,上海谷島實業(yè)有限公司;炭黑N550、N330:江西黑貓化工廠;再生橡膠:中膠橡膠資源再生(青島)有限公司;其它原料均為市售工業(yè)品。
開放式煉膠機:X(S)K-160,上海雙翼橡塑機械有限公司;橡塑試驗密煉機:XSM-1/20~80,上海科創(chuàng)橡塑機械設(shè)備有限公司;自動硫化機:HS 1007-RTMO,佳鑫電子設(shè)備科技有限公司;無轉(zhuǎn)子硫化儀:GT-M2000-A,臺灣高鐵公司;電子拉力機:AI-7000S,臺灣高鐵公司;老化箱:GT-7017-M,臺灣高鐵公司;DIN磨耗試驗機:GT-7012-D,臺灣高鐵有限公司。
將天然橡膠、丁苯橡膠、再生橡膠加入密煉機中,再加入活化劑、填充物,混煉7 min后排料,其中進料溫度為70 ℃,排料溫度為130 ℃左右。然后在開煉機上加入硫化助劑、硫化劑,混合均勻后,打三角包5次,打卷3次,下片。停放24 h后用無轉(zhuǎn)子硫化儀測試。在平板硫化機上硫化試樣,硫化條件為165 ℃×10 MPa×(t90+20%t90)min。硫化試樣停放24 h后進行性能測試。
硫化特性按照GB/T 16584—1996進行測試,硫化溫度為165 ℃;拉伸強度、100%定伸應(yīng)力、拉斷伸長率按照GB/T 528—2009進行測試,拉伸速度為500 mm/min,測試溫度為室溫;撕裂性能按照GB/T 529—2008進行測試,拉伸速度為500 mm/min,測試溫度為室溫;DIN磨耗按照GB/T 9867—88進行測試,測試條件:室溫,相對濕度為50%;熱空氣老化性能按GB/T 3512—2001進行測試。
再生橡膠的全項檢測和基本性能檢測如表1和表2所示。各檢驗項目均在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性能測試值符合廠家的要求。
表1 再生橡膠全項檢測
表2 再生橡膠性能
2.2.1 實驗配方
實驗配方(質(zhì)量份)為:天然橡膠 60;丁苯橡膠 40;炭黑50;填充劑 35;硫化劑 1.5;促進劑1.5;防老劑 1.5;其它 10;再生橡膠 變量(0、30、50、70、90)。
2.2.2 硫化特性
再生橡膠用量對扭矩的影響見圖1。
再生橡膠用量/份圖1 再生橡膠用量對扭矩的影響
由圖1可知,空白樣的MH、MH-ML最高,隨著再生橡膠含量的增加,硫化橡膠的MH和MH-ML逐漸減小。MH-ML反映交聯(lián)密度,因為硫化體系用量沒有變化,隨著再生橡膠用量的增加,混煉膠的交聯(lián)程度減小,導(dǎo)致MH-ML的值呈現(xiàn)減小趨勢。
由圖2可知,空白樣的焦燒時間(ts1)和正硫化時間(t90)最長,隨著再生橡膠的含量增加,ts1和t90呈現(xiàn)減小趨勢。這是因為再生橡膠中本來就含有硫化劑和促進劑,會加快硫化速度,使ts1和t90變短。
再生橡膠用量/份圖2 再生橡膠用量對ts1和t90的影響
2.2.3 門尼黏度
由圖3可以看出,隨著再生橡膠用量的增加,門尼黏度越來越大,原因是再生膠粉表面會有很多C·和S·活性自由基,在儲存過程中活性自由基會重新結(jié)合,所以再生橡膠用量越大,門尼黏度越高。
再生橡膠用量/份圖3 再生橡膠用量對門尼黏度的影響
2.2.4 物理機械性能
由圖4可以看出,不添加再生橡膠的配方拉伸強度最大,隨著再生橡膠含量的增加,拉伸強度逐漸降低,但下降幅度不大,所以在三角帶中加入再生橡膠50份左右基本不影響其拉伸性能。加入再生橡膠后硫化橡膠的拉斷伸長率明顯高于純膠膠料,而且隨著再生橡膠用量的增加,拉斷伸長率呈現(xiàn)增大趨勢。原因是再生橡膠用量增加,再生橡膠里的雜質(zhì)小顆粒越來越多,容易形成應(yīng)力集中點,使并用橡膠發(fā)生破壞,所以再生橡膠拉伸強度下降更快,拉斷伸長率明顯增加。
再生橡膠用量/份圖4 再生橡膠用量對拉伸強度和拉斷伸長率的影響
由圖5可知,加入少量再生橡膠后,硫化橡膠的撕裂性能變化不大,當(dāng)加入70份時撕裂性能較好,再生橡膠用量繼續(xù)增大,撕裂性能下降。原因是再生橡膠可以改善加工性能,在相同的工藝條件下,加入適量的再生橡膠可以使得補強劑、填充劑及其它助劑分散得更加均勻,撕裂性能較好。
再生橡膠用量/份圖5 再生橡膠用量對撕裂性能的影響
由圖6可知,隨著再生橡膠用量的增加,磨耗性能先增加后下降,當(dāng)其用量為50份時性能最佳。在少量的再生橡膠中,顆粒雜質(zhì)被當(dāng)作交聯(lián)點形成交聯(lián)網(wǎng)絡(luò),而當(dāng)用量過多時,就成為應(yīng)力集中點,使磨耗性能下降。
由表3可知,經(jīng)過100 ℃×24 h老化后,隨再生橡膠用量的增加,耐老化性能變好。這是因為再生橡膠用量增大,硫化劑用量沒有改變,在100 ℃下老化24 h,硫化膠繼續(xù)交聯(lián),耐老化性能反而比未加再生橡膠的要好。
再生橡膠用量/份圖6 再生橡膠用量對磨耗性的影響
表3 再生橡膠用量對熱氧老化性能的影響1)
1) 熱氧老化條件為100 ℃×24 h。
2.3.1 實驗方案
廢輪胎在生產(chǎn)再生橡膠的過程實質(zhì)是分子鏈的裂解過程,包括S—S、C—S和C—C鍵的斷裂,相對于生膠來說,再生橡膠雙鍵數(shù)目減少,加之含有部分剩余助劑,因而加入的硫化體系與生膠有區(qū)別[8-11]。表4選用不同硫化體系S/CZ/DM、S/CZ/DM/DTDM、S/CZ/DM/NS、S/CZ/NOBS、S/DM/NS、S/DM/NOBS,以研究其對天然橡膠/丁苯橡膠/再生橡膠性能的影響。
表4 不同硫化體系配方
2.3.2 硫化特性
不同硫化體系對硫化橡膠硫化特性的影響見表5。
表5 不同硫化體系對硫化橡膠硫化特性的影響
1) 硫化指數(shù)(CRI)=100/(t90-ts1)。
促進劑NOBS中有一個防焦基團和活性基,因此克服了噻唑類促進劑焦燒時間短的缺點,促進劑是酸性的,活化基是堿性的,所以NOBS是一類酸堿并用的促進劑,ts1長,硫化速度快,硫化膠綜合性能好。防焦燒的能力與和氨基相連基團的大小、數(shù)量有關(guān),基團越大,數(shù)量越多,防焦效果越好。由表5可知,改變硫化體系可以控制ts1,加入1份NOBS可以明顯延長ts1。
2.3.3 物理機械性能
由表6和表7可以看出,改變硫化體系對膠料的物理機械性能影響不是很大。100 ℃×24 h老化后拉伸強度都變小,拉斷伸長率都增大,加入促進劑NOBS,體系的老化性能好于其它體系。
表6 不同硫化體系對膠料物理機械性能的影響
表7 不同硫化體系對膠料熱氧老化性能的影響1)
1) 熱氧老化條件為100 ℃×24 h。
(1) 通過實驗表明,將不同用量的再生橡膠填充到天然橡膠/丁苯橡膠中,隨著再生橡膠用量的增加,ts1、最大扭矩、扭矩差值逐漸減小。拉伸強度和100%定伸應(yīng)力均有下降趨勢,拉斷伸長率則有增大趨勢。
(2) 通過研究不同硫化體系對再生橡膠填充天然橡膠/丁苯橡膠性能的影響,發(fā)現(xiàn)采用S/CZ/NOBS和S/DM/NOBS硫化體系具有較長的ts1和t90,與三角帶基礎(chǔ)配方中硫化體系S/CZ/DM(3/1.5/2)相比,ts1分別延長了73%和10%左右,最高扭矩值、扭矩差值較高,與其它硫化體系相比,各項物理性能基本不變,耐老化性能有所提高。
參 考 文 獻:
[1] 楊清芝.實用橡膠工藝學(xué)[M].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2005.
[2] 錢伯章.朱建芳.廢舊橡膠資源循環(huán)利用與技術(shù)進展[J].橡膠資源利用, 2010(4): 31-40.
[3] 董誠春.廢橡膠資源綜合利用[M].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 2003.
[5] 所同川,李忠明.廢舊橡膠回收利用新技術(shù)[J].江蘇化工,2004,32(6):1-6.
[6] 何永峰,劉玉強.膠粉生產(chǎn)及其應(yīng)用──廢舊橡膠資源化新技術(shù)[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1:60-146.
[7] 孫玉海,張培新,劉劍洪.膠粉的生產(chǎn)利用現(xiàn)狀及前景分析[J].再生資源研究,2004(1):24-27.
[8] FANG Y,ZHAN M,WANG Y.The status of recycling of waste rubber[J].Materials and Design,2001,22(2):123-127.
[9] D DEBAPRIYA,D DEBASISH.Reclaiming of ground rubber tire (GRT) by anovel reclaiming agent[J].European Polymer Journal,2006,42:917-927.
[10] B ADHIKARI,D De S MAITI.Reclamation and recycling of waste rubber[J].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2000,25:909-948.
[11] P PUNNARAK,S TANTAYNON,V TANGPASUTHADOL.Dynamic vulcanization of reclaimed tire rubber and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blends[J].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2006,91: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