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蕊
分類是根據(jù)實物的某種特征將其集合成類的過程。生活中分類無處不在:超市里分類整理過的貨品讓我們更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廚房里的各種調(diào)料分別碼放便于我們烹飪美味佳肴;垃圾分類可以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占地;圖書館的書按科目分類便于我們翻閱和查找。
以往我們看到很多關(guān)于教育活動中如何分類的案例和研究,其中不乏教師明確講解和演示,幼兒被動記憶和操作;幼兒按照教師的范例模仿操作,能正確分類卻不能清楚地表達出分類理由等現(xiàn)象。那么,一日生活中該如何為孩子提供更多的機會,幫助他們變被動為主動“區(qū)分”和“歸并”呢?在實踐中,我和孩子們在找一找、比一比、講一講中玩各種分類的游戲,孩子們一次次體會著生活中分類游戲的趣味和重要,以及帶給大家的便利。
收集材料,做分類游戲的主人
以往,教師總是設(shè)計制作大量精美的玩教具供幼兒學(xué)習(xí)和練習(xí)分類。如何讓孩子們做游戲的主人,我們嘗試從請幼兒參與和收集材料做起。秋天從樹上飄落下的不同樹的葉子;書架上擺放的大小、薄厚不同的圖書;毛絨、電動等各種功能的玩具;小朋友每天穿著的不同質(zhì)地、顏色、款式的服裝;吃到嘴里不同的谷物果實等等,我們利用這些身邊的材料和孩子玩分類游戲,幫助他們感受生活中的數(shù)學(xué)。
1. 小棉簽大樂趣
棉簽雖小,但也讓孩子們過了一把創(chuàng)造性使用材料的癮。蘭蘭到醫(yī)務(wù)室上藥后回到班里和我說:“醫(yī)務(wù)室的棉簽和我們家里的不一樣。幼兒園醫(yī)務(wù)室的棉棒是木棍做成的,一頭上有棉花。我們家棉簽兩頭有棉花?!被丶液?,我找出家里的棉簽,發(fā)現(xiàn)我家棉簽的棉棍是塑料的。原來,小小的棉簽竟有細微的不同,誰又能注意到這些呢?
第二天,我把棉簽帶到幼兒園,蘭蘭笑著說:“老師,我們家的和你的也不一樣?!蔽艺埿∨笥衙咳藦募?guī)б桓藓灒缓笫占饋?。隨著越來越多的棉簽來報到,孩子們發(fā)現(xiàn)棉簽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區(qū)角活動時,孩子們利用美工區(qū)的涮筆筒玩起了棉簽分類的游戲,把一個棉頭和兩個棉頭的分開;把木棍和塑料棍的分開。小科、睿睿還玩起了層級分類:他們把一個棉頭的木棍棉簽、兩個棉頭的木棍棉簽、兩個頭的塑料棍棉簽都逐一分出。在區(qū)角評價時,我請他們向大家介紹了這些玩法,越來越多的孩子在觀察的基礎(chǔ)上,先區(qū)分再合并,將棉簽分類。之后,我和孩子們用水彩筆將棉簽頭分別染成了黃色和藍色,孩子們還在一半的棉棒上畫了條紋。這樣的創(chuàng)造讓棉簽分類游戲擁有了各種變化的可能,使得無論是按照棉棍還是按照棉球都有了新的分法。孩子們參與收集材料的分類游戲,培養(yǎng)了他們對生活中的物品進行有目的地觀察和比較的興趣。
2. 拖鞋也能玩游戲
每天午飯前后,孩子們都會到柜子里拿拖鞋,這一換鞋的環(huán)節(jié)再平常不過。隨著季節(jié)的交替,天氣逐漸變冷。一天孩子們拿完拖鞋小聲交談:“我換新拖鞋了,原先的有點兒冷?!甭犞∨笥训恼?wù)?,看著大家把拖鞋像平常一樣放在椅子下面,我說:“咱們班有多少個小朋友還穿著原來的拖鞋,又有多少個小朋友換了新拖鞋呢?”孩子們立刻興奮起來,一邊商量一邊按薄厚分了兩堆:塑料的、棉毛的。這時晨晨指著塑料拖鞋喊:“怎么這么多藍色的??!”幾個孩子想把這些藍色的拖鞋擺出來成一堆,馬上遭到其他幾個小朋友的反對:“這樣不行!他們也是塑料的,就應(yīng)該在圈里?!蹦菐讉€孩子覺得他們說得有一些道理,可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就在這時,悅悅說:“要不咱們把藍色塑料的鞋擺在里面吧?!贝蠹倚⌒牡財[好,滿意地去幼兒餐廳進餐,飯后大家急忙回到教室,嘴里念著:“真好玩,真好玩!”擺好拖鞋上床睡覺。
接下來的幾天里,孩子們還在換鞋環(huán)節(jié)嘗試按鞋的顏色分為了紅、藍、黃、紫;按鞋上有無圖案進行分類;按照有沒有后跟分類;按照蝴蝶結(jié)、交叉帶、洞洞鞋等款式進行了好玩的分類游戲。沒想到,生活中每天陪伴的拖鞋在一段時間里竟成為孩子們最喜歡的玩具,讓孩子們體驗了有趣的多重分類。
3. 分享秋天果實的意外收獲
在秋天即將結(jié)束時,我們開展了一次親子活動。在活動中意外收獲了一份晚秋贈與我們的分類禮物?!捌咸阎g有縫的比較甜?!薄邦伾畹谋容^甜。”“太陽曬得多的比較甜?!薄按蟮奶穑 焙⒆觽兪遣烧闹魅?,他們在園子里比較葡萄珠的大小、顏色、疏密的關(guān)系,體驗著葡萄的甜度。回到班里我們把采摘和收集的葡萄和葡萄干放在一起品嘗:有的孩子按照顏色把葡萄分出了綠、紅、紫三種;有的孩子按照新鮮與否分出了兩類;有的孩子在分的過程中主動進行了層級分類:將又大又甜的葡萄,或者又紫又甜的葡萄或者葡萄干分出類,這是食物帶給孩子們的分類體驗。
交流方法,做方法的主人
喜歡思考的孩子才會和數(shù)學(xué)成為好朋友。怎樣讓孩子不僅知道要這么分,還知道為什么這么分?怎樣幫助幼兒不僅知道一種分法,還能想出更多分法呢?
1.多說說,為什么這么分
除了在一日生活中為幼兒多多營造分類的機會和情境外,在孩子們分完我會鼓勵孩子說一說“為什么這么分”。從而支持幼兒用語言對自己所分的結(jié)果進行表述,提高他們思維抽象和內(nèi)化的水平。
瑞瑞圖書整理得又好又快,一次在整理圖書后,我問:“你是按照什么分的?”他卻愣著半天說不出理由,我和他一起將分好類的書進行比較,他總結(jié)和歸納出整理的方法:“先按照書的大、中、小碼了三層,然后再把薄的書放在書架上,厚的書立在旁邊。”在過渡環(huán)節(jié),我請瑞瑞和其他幼兒分享了自己分類的想法和標(biāo)準(zhǔn)。在這之后,我又和孩子們制作了“圖書擺放提示卡片”,鼓勵孩子們說出更多的分類理由,并選擇出明確、利于表達的分類方法,和更多的幼兒分享。
2.多想想,還能怎么分
為激發(fā)幼兒不斷思考,促進他們發(fā)散思維的發(fā)展,我會對已經(jīng)分好類的幼兒提出挑戰(zhàn):“還能怎么分?”來激發(fā)孩子們換一種角度尋找事物間的不同。
植物角里孩子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植物,澆水的時候我和張老師樂此不疲地把植物在屋里窗臺和屋外木架之間運來運去。在區(qū)角活動的琪琪看著我們忙來忙去就說:“屋里的兩盆多澆水,陽臺有三盆要多澆水,要是挨著就好了?!蔽疫B忙問:“為什么啊?”琪琪還來不及回答,站在一邊的樂樂說:“這樣省事兒啊,一塊兒都澆水了?!庇辛撕弥饕?,孩子們緊鑼密鼓地忙活起來,大家很快把花盆按照澆水量分成一堆兒一堆兒的。這時我問道:“還能怎么分呢?”小米說:“咱們可以把喜歡陽光不怕冷的放在窗臺上,把喜歡喝水的放在屋里?!薄盀槭裁茨??”“這樣方便我們澆水照顧啊。”他的建議一說出來,好幾個孩子開始行動,一盆植物要具備兩個條件,在搬的時候,幾個眼尖的孩子喊起來:“錯了,錯了!”原來是有兩個小朋友把喜歡“喝水”、不怕冷的植物和需要多澆水和喜歡陽光的放屋里了。
有了這次幫植物搬家的嘗試,孩子們更關(guān)注如何既節(jié)省時間還能把植物照顧好了,植物們也因此搬了好幾次家。孩子們把同樣葉子的植物放在一起便于擦上面的塵土,把開花的植物放在一起便于小朋友觀賞、寫生等,他們想出了一些多重分類的方法。
跳集體舞《幸?;ǘ湮枨窌r,孩子們要和伙伴一起用手拉成圈舞蹈。一支舞中有兩段間奏,一共有三次和伙伴拉手的機會。跳了兩個星期后,孩子們想換一換伙伴,和不同的朋友拉手跳舞。又該跳舞了,妙妙說:“老師,我們能按男女生拉圈跳舞嗎?”她這一說,君君說:“還能按照高個子和矮個子拉圈。”“好哇!今天就按你們說的跳!”當(dāng)大家開心地和新朋友拉手跳舞后,又先后商量出按照穿園服和沒穿園服;梳小辮和沒梳小辮;雙眼皮和單眼皮等方法。每次的集體舞由于孩子們的好辦法而變得不同起來,每天都有著新的變化讓大家充滿期待,一次次體會著分類在舞蹈中帶給自己的創(chuàng)造和喜悅。
多重挑戰(zhàn),做集合游戲的主人
具備多種不同的特征或?qū)傩缘氖挛?,可以用不同的分類?biāo)準(zhǔn)把它們劃歸到不同的集合之中,我們把這樣按不同標(biāo)準(zhǔn)分類的方式叫做“多種分類”,也就是按多重標(biāo)準(zhǔn)進行多次分類。每個孩子在解決分類問題時,對物體特征和屬性的感受是不一樣的,為了避免分類活動中人人都用單一結(jié)果解決問題,我鼓勵孩子們通過采訪朋友的方式,嘗試做集合游戲的主人。
在大班下學(xué)期,小朋友在向往小學(xué)生活的同時,也開始回顧自己在幼兒園的點滴生活,萌生的友誼讓孩子們投入到好朋友采訪的活動中。針對孩子們的心理需求和表達能力,我從“多角度比較自己與伙伴的相同和不同,運用簡單標(biāo)記、符號記錄訪談結(jié)果”設(shè)計了采訪朋友的集合游戲。孩子們通過訪談和畫符號,將自己和同伴的相同之處畫在雙圈重合處,感知交集,將自己與伙伴的不同之處畫在圓圈的兩邊,并分別介紹。增進友情的同時,充分感受了兩個集合交集、差集中的元素。
“我是馬世辰,今年6歲1個月,是6月的生日。 平時梳短頭發(fā),愛吃蘋果,我是雙子座的男生。”“我是聶赫陽,今年6歲1個月,是5月的生日,平時梳兩個小辮,愛吃草莓,我是金牛座的女生?!眱蓚€小朋友:“我們倆的共同點是都喜歡跑步,都喜歡吃西瓜?!?/p>
兩個小朋友:“我們倆是很好的朋友,我們都喜歡冬天,因為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我們倆都6歲,因為太好了,好到兩個人坐在一把椅子上?!薄拔医刑萍无?,喜歡藍色,是獅子座的女孩,平時喜歡穿裙子,喜歡吃中餐,媽媽騎自行車送我到幼兒園。”“我叫姜弈同,喜歡綠色,是白羊座的男孩,喜歡吃西餐,每天爸爸開車送我到幼兒園。”
經(jīng)過這樣的集合游戲,孩子們更關(guān)注同伴的信息,主動地發(fā)現(xiàn)和比較自己與他人的喜好:“我倆都開始學(xué)滑冰了!”“咱們都是一個星座呀!”“原來你也喜歡寒冰射手(植物大戰(zhàn)僵尸里的角色)”……通過比較和朋友的異同而對朋友的了解更多,出于愛好相同還結(jié)交了更多的新朋友,促進了社會性交往。
在實踐中我不斷發(fā)現(xiàn)孩子們學(xué)習(xí)分類的特點:無論是從外部特征分類還是內(nèi)部屬性分;無論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還是層級分類,均是每個個體獨立建構(gòu)學(xué)習(xí)的過程。作為教師,我們要在生活中敏感地發(fā)現(xiàn)、正確地判斷、適時地指導(dǎo)孩子們主動形成有益的集合概念,不斷激發(fā)每個孩子喜歡數(shù)學(xué)的積極有益情感,做思維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