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興永 劉旖
人的思想,即人的觀念或認識,本質上講,也是文化。抑或說,思想的來源是文化。同樣,毛澤東思想首先應該是毛澤東的思想,是毛澤東的認識論。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chǎn)物。這其中,便包括了中國文化。毛澤東思想的文化根基非常深厚。其中,屈原文化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影響,尤為突顯。
一、屈原文化及其特點
屈原文化的根脈來源于屈原對楚文化的執(zhí)著與忠貞,顯示出明顯的熊楚特性。
1.擔當與憂患共存的忠潔品格。屈原有一句至理名言:吾將上下而求索。溯其理論根基,當系儒家“憂”文化。就是說,屈原文化的理論根基應系儒家思想,其精義是擔當。當國家面臨強敵、人心浮躁時,屈原正道直行,冒死進諫,即使遭罷官流放,亦初衷不改。這種勇于擔當?shù)纳鐣熑?,正是儒家擔當精神的要義,就是體現(xiàn)在先秦儒家憂道、憂世的憂患意識上,并內化為挺身而出,不屈不撓而奮斗的精神動力。所以,林云銘《楚辭·離騷》稱“屈原全副精神,總在憂國憂民上?!边@樣的解讀,脫去了屈原身上“忠君”與“愚忠”的解讀障礙,屈原形象中“民主”成分開始增加。
2.以民為本的政治理性。從屈原的作品中,不難領悟其政治理性中的正能量。一是民本仁愛。這是發(fā)自其內心的心理本性?!峨x騷》中“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皇天無私阿兮,賢民德焉錯輔”。《哀郢》中“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冻樗肌分小霸笓u起而橫奔兮,賢民尤以自鎮(zhèn)。”等,無不體現(xiàn)出屈原忠君愛民的崇高境界。作為先秦政治家,提出民生、民心、民德、百姓等命題,并用全部生命為之付出,彌足珍貴!二是追求賢明政治,這是屈原美政理想的政治抱負。美政,是《離騷》中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話語,即美好清明之意。這種思想是以夏、商、周三代開國君主美好清明的政治環(huán)境為典范的?!拔羧笾兇赓?,固眾芳之所在”;“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三是修養(yǎng)個性,實踐美政?!峨x騷》:“豈余身之殫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忽奔走以先后兮,以前王之踵武?!薄俺蓑U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屈原以“道”自任,將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與楚國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別人皆醉我獨醒”,是走在時代前面的真君子。
3.播散楚文明的詩性典范。屈原詩作的突出貢獻在于打破了以《詩經(jīng)》為代表的四言詩格調,吸收了民間詩歌形式與特點,創(chuàng)造了一種句法參差多變的新詩體“楚辭”。他“哀民生之多艱”,愛楚之心不移,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潛心文學修煉,傳播楚文化。其代表作《楚辭》,反映了南楚(湖南、湖北、江西)先民的文化生活方式,是對湘楚民間文化的發(fā)現(xiàn)和總結。這是詩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他將詩歌從《詩經(jīng)》后的沉寂,推向了第二個高峰。
二、屈原文化對毛澤東及其思想的影響
屈原對毛澤東與毛澤東思想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楚辭》等這一精神文化載體來實現(xiàn)的。
1.“騷體”與“毛體”:楚辭對毛澤東文學思想的影響。眾所周知,在文學界,人們習慣將楚辭呼之為“騷體”,而將毛澤東詩詞、毛澤東書法稱之為“毛體”。雖然,二者均為獨創(chuàng)一體,但是,“騷體”為“毛體”提供了有益的精神食糧。毛澤東詩詞中,有不少典故、詞語、句式則源于屈原作品。
例一,神秘數(shù)字“九”在屈原作品中山現(xiàn)了20多次,“九天”、“九州”、“九嶷”、“九死”等等。如屈原《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九歌·少司令》:“登九天兮撫彗星”。毛澤東亦推崇“九”,在其詩詞中“九天”、“九派”、“九萬里”等多次出現(xiàn)。如毛澤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p>
例二,毛澤東也沿用楚式“兮”字創(chuàng)作詩詞。1915年夏,湖南一師學生毛澤東,組織同學游泳,寫了一則《游泳啟事》:“鐵路之旁兮,水面汪洋;深淺合度兮,生命無妨。凡我同志兮,攜手同行;晚餐之后兮,游泳一場?!贝嗽娪谩百狻鼻度?,有趣有韻味。1976年,毛澤東《春日游花園小吟》四言詩,有“今我來兮,楊柳依依”的詩句。
例三,屈原與毛澤東的作品中,“龍”、“鳳”頻繁出現(xiàn)。屈原作品中,“鳳”字出現(xiàn)20多次,如《離騷》“為余駕飛龍兮”、“駕八龍之婉婉兮”、《九歌·湘君》“駕飛龍兮北征”;《招魂》“仰視刻桷,畫龍蛇些”;《九章·哀郢》“顧龍門人而不見”;《天問》“應龍何畫”、“焉有虬龍,負熊以游”、“日安不到,燭龍何照”等等。同樣,“龍”、“鳳”在毛澤東詩詞也不乏其用。如1934年《賀樂能、鳳珠團圓》:“十年重逢,喜龍得鳳,歷盡劫難,破鏡重賀圓”;1935年《念奴嬌·昆侖》:“飛起玉龍二百萬,攪得周天寒徹”;1935年《清平樂·六盤山》:“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薄_€有,毛澤東在詩詞中也有化用騷體的句式。屈原《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九疑繽兮并迎”。毛澤東《七律·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下翠微?!鼻峨x騷》中有“雖九死其猶未悔”、“貫薜荔之落蕊”,毛澤東《念奴嬌·井岡山》和《七律·送瘟神》中有“九死一生如昨”、“千樹薜荔人遺矢”。
例四,在抒發(fā)情感上,屈原的《天問》,向天詰難?!八旃胖?,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共向蒼天問了173個問題。而毛澤東于《沁園春·長沙》:“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毛澤東雖只向天問了一個問題,但實際上都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發(fā)問。
2.毛澤東對屈原文化的推崇與推廣。毛澤東不僅學習和靈活運用屈原作品于詩賦文章中,以指導革命實踐,而且在很多場合下都是公開推介屈原文化。
例一,1949年12月6日,毛澤東在去蘇聯(lián)訪問的火車上與蘇聯(lián)漢學家費德林談話時說:“屈原不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無私無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里,無論在國內國外,屈原都是一個不朽的形象。”他還說:“屈原生活過的地方我相當熟悉,也是我的家鄉(xiāng)么。所以我們對屈原,對他的遭遇和悲劇特別有感受。我們是這位天才詩人的后代,我們對他的感情特別深?!?/p>
例二,1951年7月,毛澤東邀請老朋友周世釗、蔣竹如到中南海,在交談中多次稱贊《離騷》“有一讀的價值?!?/p>
例三,1957年12月,毛澤東囑工作人員將各種版本的《楚辭》及相關著作50余種收集,用于閱讀。1959年、1961年他兩次要《楚辭》,并特別點名要人民文學出版社影印的宋版《楚辭集注》。
例四,1958年1月l2日,他在一封信中說:“我今晚又讀了一遍《離騷》,有所領會,心中喜悅?!?958年張治中陪毛澤東在安徽視察工作時,毛澤東向張治中推薦《楚辭》,并說:“那是本好書,我介紹給你看看”。
例五,1958年毛澤東在廣西主持中央會議,某天晚上,他正在看書,突然停電。毛澤東對衛(wèi)士長李銀橋說:“你去把蠟燭給我點著”。他看的就是《楚辭》。會議期間,毛澤東批示印發(fā)《離騷》給與會者。他在講話中說:學《楚辭》,要先學《離騷》。
例六,例七,l961年,毛澤東作《七絕·屈原》:“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沖向萬里濤?!?/p>
例七,1972年9月27日,毛澤東在周恩來陪同下會見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毛澤東將線裝本朱熹《楚辭集注》贈送給田中角榮。田中角榮問:“這是送給我們大家的,還是送給我的?”毛澤東微笑著說:“就是送給你的?!贝伺e,既表明《楚辭》是中華民族的“國粹”,又有力回擊了日本學術界的“屈原否定論”。
3.毛澤東對屈原文化的評價
毛澤東對屈原有多次正面的評價,說明屈原精神已成為毛澤東思想的重要養(yǎng)分。
例一,1954年10月26日,毛澤東對印度總理尼赫魯說:“屈原是中國一個偉大的詩人,他在兩千多年以前就寫了許多愛國的詩,政府對他不滿,把他放逐了。最后,屈原沒有出路,就投河而死。千百年來,中國人民把他死的這天作為節(jié)日,就是舊歷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人們在這天吃粽子,并把它投到河里喂魚,使魚吃飽了不再去傷害屈原?!碑斈岷蒸斠x京赴外地訪問時,又到中南海向毛澤東等中國領導人辭行,毛澤東當場吟誦了屈原《九歌·少司命》中的“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兩句詩后說:
“離別固然令人傷感,但有了新的知己,不又是一件高興的事嗎”?
例二,1958年3月中央成都會議期間,毛澤東在提倡干部要講真話時,說屈原是敢講真話的人,敢為原則而斗爭,雖然不得志。
例三,1960年2月,毛澤東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屈原如果繼續(xù)做官,他的文章就沒有了,正是因為開除‘官籍,‘下放勞動,才有可能接近社會生活,才有可能產(chǎn)生像《離騷》這樣好的文學作品。”
三、屈原文化與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實際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的產(chǎn)物。而中國實際,當然包括歷史文化實際。因之,屈原文化的精義融入到毛澤東思想中,并成為毛澤東思想中活的靈魂,對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有積極意義。
1.屈原文化對毛澤東思想形成的影響
屈原文化對毛澤東思想的影響,始于毛澤東的青年時代,即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時期。主要體現(xiàn)在:第一,屈原愛國主義思想的影響。毛澤東的青年時代,立志改造中國與世界。凡“在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具有革新思想和革命精神的人物,都給以程度不同的肯定評價。他很推崇和贊賞戰(zhàn)國時代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1910年,毛澤東17歲報考湘鄉(xiāng)東山小學堂時,所寫作文不是關于“尊孔讀經(jīng)”、“學而優(yōu)則仕”的內容,而是《言志》。在學校期間,他閱讀了中外歷史、地理、社會科學和哲學方面的書籍,從中尋找救國之路和成才之道。他寫過《救國圖存論》、《宋襄公論》等作文,國文老師譚詠春閱后批道:“有仙骨,似黃河之水,一瀉千里!”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讀書時,毛澤東對《楚辭》的學習與崇拜無以復加。他的47頁《講堂錄》,開頭11頁就用工整的小楷抄寫了《離騷》與《九歌》全文。顯然,屈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給予了毛澤東以極強的感染力。1918年4月,毛澤東寫的《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中說:“年少崢嶸屈賈才,山川奇氣曾鐘此?!卑澚饲Z誼的才氣和精神。1921年端午節(jié),毛澤東的好友易白沙,只身赴京刺殺北洋政府首腦未果,旋即南下組織軍隊北伐計劃失算,于是,便跳海自沉,以喚醒民眾。這天正好是屈原投江紀念日。毛澤東寫的挽聯(lián)道:“無用之人不死,有用之人憤死,我為民國前途哭;去年追悼陳公,今年追悼易公,其奈長沙后進何”。陳公即湖南新化人陳天華。他也是學習屈原,為救國喚起民眾而在日本跳海自殺的。
總之,毛澤東青年時代就學習和崇尚屈原作品與精神,致使屈原文化成為了毛澤東思想形成的精神食糧。
2.屈原文化對毛澤東思想發(fā)展的影響
第一,屈原文化與毛澤東唯物主義思想。1964年8月18日,毛澤東在北戴河與吳江、邵鐵真、龔育之等幾位哲學工作者談話時,十分贊賞柳宗元的哲學思想。他從唐代柳宗元的《天對》、劉禹錫的《天說》回溯到屈原的《天問》。毛澤東說:“柳子厚,出入佛老,唯物主義。但他的《天對》,太短,就那么一點。他的《天對》,從屈原的《天問》產(chǎn)生以來,幾千年來只有這一個人做了這么一篇。到現(xiàn)在,《天問》沒有解釋清楚,《天對》講什么,也沒說清楚,只知其大意?!短靻枴妨瞬黄穑瑤浊暌郧疤岢龈鞣N問題,關于宇宙、關于自然、關于歷史。”1965年6月20日,毛澤東在上海與古典文學史專家劉大杰談論文學時說:“屈原寫過《天問》,過了一千年,才有柳宗元寫的《天對》,膽子很大?!睆拿珴蓶|這幾次談話中,對柳宗元唯物主義思想和以回答《天問》的形式,創(chuàng)作了哲理詩體《天對》,給予了充分肯定,實際上也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映射。
第二,屈原文化充實了毛澤東教育思想的內涵。1958年8月22日,毛澤東在《對陸定一(教育必須同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一文的批語、按語和修改》一文中說:“中國教育史有人民性的一面......屈原的批判君惡......不能不影響對人民的教育,談中國的教育史,應當提到他們?!泵珴蓶|認為,屈原文化是中國教育史的重要內容,具有人民性。無疑充實了毛澤東的教育思想。
第三,屈原文化與毛澤東文學思想的結合。1959年8月16日,毛澤東在《關于枚乘(七發(fā))》一文中說:“這是騷體流裔,而又有所創(chuàng)發(fā)。騷體是有民主色彩的,屬于浪漫主義流派,對腐敗的統(tǒng)治者投以批判的匕首。屈原高據(jù)上游。宋玉、景差、賈誼、枚乘略遜一籌,然亦甚有可喜之處......昭明文選所收曹植《七啟》,張協(xié)《七命》,作招隱之詞,跟屈、宋、賈、枚唱反調,索然無味。”在文學思想上,毛澤東愛憎分明,認為騷體在政治上“是有民主色彩的”,“七體”雖不如“騷體”,但也“有所創(chuàng)發(fā)”。這些見地,令人耳目一新。
第四,屈原文化與毛澤東的干部教育思想。1958年1月21日,毛澤東在南寧會議上作結論報告時說:“例如,皇考是遠祖,還是祖父,還是父親?三后是楚國的三后,還是禹、湯、文,還是顓頊、帝嚳、軒轅?蘭是現(xiàn)在這樣的蘭,還是另外一種?以上是概念問題。例如: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彼]堯舜之耿介兮,固[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紂之昌[猖]披兮,夫唯截[捷]徑以準[窘]步?以上是判斷問題。”毛澤東提出的這些問題,正是《離騷》詩篇中爭論較多的問題,既充分反映了毛澤東深厚的楚辭學功底和研究造詣。又反映了毛澤東實事求是的干部教育思想。其真實意圖是要對干部進行教育和引導,使之正確判斷是非。要像三位先王那樣有高尚的道德,自然吸引眾芳。要像唐堯虞舜一樣正大光明。毛澤東將屈原的政治思想運用到干部的政治教育之中,恰到好處,而且發(fā)人深省。
第五,屈原文化與毛澤東的民主思想。1962年1月30日,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話中說:“不論黨內黨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就是說,都要認真實行民主集中制。......一個人為什么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呢?......司馬遷說過: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毛澤東認為,民主集中制也許會給個人的政治前途帶來影響,但能使人在逆境中成長。
第六,屈原文化與毛澤東學術民主思想。1961年“五一”節(jié),毛澤東在上海錦江飯店與周谷誠共同探討了“離騷”的含義。周谷誠說:“據(jù)說屈原的‘離騷就是牢騷,說是‘離、‘牢同聲?!泵珴蓶|卻說:“可能是這樣,但也未必一定?!敝芄日\又進一步解釋說:“離騷可能就是牢騷,牢騷可能就是羅唆?!?、‘羅同聲,‘騷、‘唆同聲,念羅唆。可能就是發(fā)牢騷?!泵珴蓶|未置可否,顯然不認同這種說法。但反映了毛澤東不恥下問的學術素養(yǎng)和學術民主的良好風尚,也反映了毛澤東對屈原文化的執(zhí)著與不斷探索的可貴精神。
綜合言之,屈原文化是毛澤東思想的精神食糧。毛澤東從青年時代便執(zhí)迷于楚辭的學習與研究。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與上下求索、追求美政理想的崇高品質,是貫穿毛澤東一生的精神動力。屈原文化的正能量,融合在毛澤東思想中,更突顯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