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歡++++田國英
摘 要: 教師的情緒帶動并影響著教師的思維、判斷和選擇,進而教師的情緒管理影響教師課堂教學效果。教師的情緒管理有其自身特點和價值,現(xiàn)實當中面臨一系列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搞好教師的情緒管理對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教師 情緒管理 改革
伴隨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發(fā)展,教師作為教育改革的主力軍處于同樣不可忽略的境地。他們在被社會寄予厚望的同時身心受到巨大壓力和考驗,面對越來越多的責任,心理負擔和情緒的波動尤為值得我們關注。教師的情緒不僅影響學生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而且關乎學生心靈成長,非常重要。怎樣在日益升高的壓力指數(shù)下提升教師的情緒管理能力,使他們更好地承擔起教育下一代的使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一、教師情緒管理的價值與特點
丹尼爾·戈爾曼在1995年發(fā)表的“EQ”(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書中首次提出“情緒智力”這一概念, 之后,情緒管理在此基礎上開始走向深入發(fā)展。伴隨心理學對人們內心世界的探索,學者們慢慢開始關注情緒在人們生活和工作當中的影響。情緒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一個人能夠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緒,那么他就能夠比較順利地工作和生活,對于廣大教師群體來說也毫不例外。情緒管理最先出現(xiàn)在管理學當中,指的是以人為核心的人本管理,簡單來說情緒管理就是對人們的情緒的管理,它把人的情緒提升到了一種資源的高度,作為一種資源進行管理。教師作為教育改革當中的一個重要群體,決定了搞好教師的情緒管理不可小覷??v觀現(xiàn)實狀況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的情緒管理問題亟待解決。
(一)面對社會現(xiàn)狀的緊迫性
社會飛速的發(fā)展的同時社會矛盾在逐步積累,貧富問題、社會公平等問題刺激著人們敏感的神經(jīng),整個社會處于一種戾氣彌漫的狀態(tài)之下,人具有多重角色性,教師也一樣,當角色發(fā)生變化,同樣遭受社會生活的種種壓力。學校也是社會的一部分,戾氣時常圍繞教師,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有關教師體罰學生的報道。通常情況下我們不考慮社會客觀環(huán)境的使然,只是一味給予教師道德上的譴責,提出更高深的師德要求,然而面對現(xiàn)狀往往無濟于事。我們不應該壓制教師的不良情緒,恰恰應該分析教師不良情緒產(chǎn)生的根源,幫助教師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研究并加強教師情緒管理的方法。
(二)面對教學效果的重要性
教師往往受到嚴格監(jiān)督,面臨來自社會、學校、學生和家長的多重壓力。種種壓力之下教師的心理負擔與職業(yè)倦怠等問題有增無減,往往使課堂教學效果惡化?!吨袊嗄陥蟆吩?jīng)報道,在某省舉行的大樣本調查當中,約58%的教師經(jīng)常出現(xiàn)焦慮情緒表示自己的壓力過大;約30%的教師時常因自身情緒低落而沒精神上課;約18%的教師承認會因為自己情緒不佳而在課堂上遷怒于學生;還有約14%的教師偶爾會因為上課氛圍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不懂得調試自身情緒進而影響整體的教學效果等;要知道,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情緒往往帶動著學生情緒,好的教學效果必定有一個好的教學情緒在主宰。教師必須通過情緒管理,使自身在和學生面對面交流時處于一個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保證課堂教學效果,以自身的積極情緒帶動學生,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和生活,這也是教師為師的本分與職責。
二、教師情緒管理的現(xiàn)實問題
(一)教師情緒管理方面的知識匱乏
多數(shù)教師對情緒管理方面的知識缺乏一定了解。教師群體當中,特別是年齡稍大的教師往往缺乏對自身情緒的感知和察覺容易把生活中的情緒帶入課堂之中,進而影響整個的課堂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許多教師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喜歡照本宣科,采用自上而下的講授和說教模式,不在乎學生的主體地位,慣性地忽略學生的情緒反應和情感體驗。有時候就算有的教師意識到了自身的消極情緒需要調節(jié),但是往往因為采用的情緒調節(jié)的策略機械、單一而達不到良好的效果而終止。
(二)教師培訓不重視情緒管理
當前,教師培訓的內容一直主要圍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技術等方面,恰恰忽略了教師情緒感受及情緒管理方面內容。教師普遍面臨缺乏情緒管理方面系統(tǒng)培訓的問題。由于缺乏知識方面的培訓,一般教師很難對自身情緒的變化及時察覺,大部分教師缺乏科學的情緒分析方法,以至于當情緒出現(xiàn)問題時很難選用恰當?shù)姆椒ǚ治銮榫w的癥結所在及時做出調整。部分教師也意識到了情緒調試的重要性,但是很難將其付諸行動,經(jīng)常因為措施的不夠有效而放棄,使得教師的情緒問題從自身角度難以解決。教師因為缺乏系統(tǒng)的情緒管理方法,僅依靠潛意識克服情緒問題,是導致教師情緒管理工作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三)學校情緒管理工作的缺失
教師的情緒管理不僅指教師個體對自身情緒的管理與調試,學校作為教師情緒的組織的管理者,也承擔著疏導和轉化教師負面情緒的職責。然而,現(xiàn)實的情況是學校對教職工的情緒管理工作呈現(xiàn)“缺失”狀態(tài)。部分學校雖然設置了針對教師的心理輔導室,但是形同虛設,沒有發(fā)揮應有價值,相當一部分教師都不知道有這樣一個部門存在。其實,從另一個側面也可以看出,學校行政人員在實際的工作當中認知取向的偏差,他們過多地關注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職業(yè)信念等,卻缺少了對教師的精神和情緒狀態(tài)的關注及重視。
三、教師情緒管理的策略
(一)增強教師的情緒管理意識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長久以來受認知理論的影響,教師培訓的重點往往集中于學科知識、專業(yè)知識、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技術等方面,忽視了教師的情感、情緒體驗,要通過多種途徑宣傳、普及教師情緒管理對教學的影響和作用,引導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體會自身的情緒狀態(tài)對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影響。要增強教師的情緒管理意識,引導教師樹立一個科學的情緒管理理念。在實踐中求發(fā)展,提升教師的情緒管理能力,幫助教師樹立獨立自主的發(fā)展意識,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構建和提高自身情緒管理能力。
(二)針對教師開設情緒管理的培訓課程
教師情緒管理培訓的不完備是影響教師情緒管理能力的因素之一,縱觀當前的教師培訓課程,要從培訓理念和培訓內容上對教師情緒管理的內容重視起來,不能像往常一樣忽略。雖然,學科知識、教育理論等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關鍵,教師的情緒管理也一樣不能一直處于被邊緣化的境地。新的課程改革對教師情感素質的要求不斷提升,教師培訓中情緒管理的內容必須凸顯出來,國外許多國家已經(jīng)開設有關情緒管理的相關課程,例如,美國的“社會與情感課程”、“情感判斷與分析”早已被列入教師的正式教育之中。在英國有P.S.H.E課程(Personal Social and Health Education)和精神關懷(Pastoral Care)課程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充實教師情緒管理相關知識的內容是當務之急。
(三)注重教師培訓的多元化,創(chuàng)新教師培訓的路徑
學校作為教師的管理者要承擔起教師情緒管理培養(yǎng)的責任,僅僅在學校內部開設心理咨詢室是不夠的,還需要將教師情緒管理有關內容滲透到教師培訓的各個方面。使教師的情緒管理培訓貫穿于教師培訓的職前和職后,職前要以理論學習為主,開設和情緒管理相關的課程,使教師在掌握學科知識與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同時具備情緒管理的相關知識,為情緒管理的培養(yǎng)鋪設理論基礎。這樣有了理論做基礎,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運用這一系列相關知識,使自身情緒管理能力逐漸生成和發(fā)展。職后培訓更多的是教師情緒管理能力的重構和提升階段,教師可以多途徑地學習情緒管理的相關內容,例如:自我培訓、校本培訓、同伴交流、專家引領等。
總之,深化教育的改革不僅是對教育制度的改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對人的改革。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課堂的教學效果,都離不開教師情緒使然,必須關注教師的情緒管理,不能忽視教師的情緒管理,使改革失去人性,影響教師和學生兩大主體的健康發(fā)展。因此,從“應然”角度出發(fā),要增強教師的情緒管理意識;針對教師開設情緒管理的培訓課程;注重教師培訓的多元化,創(chuàng)新教師的培訓路徑;為教師的發(fā)展,學生的發(fā)展,教育改革的進程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美]丹尼爾·戈爾曼.楊春曉,譯.情商[M].中信出版社,2010.
[2]張鐵.消除戾氣需要春風化雨[N].人民日報,2012.
[3]林崇德.教師的智慧——寫給中小學教師[M].北京:開明出版社,1999.
[4]朱朕紅.教師情緒管理能力提升研究—以XX初中為例[D].重慶:西南大學,2014.
[5]粟早霞.小學教師課堂教學情緒管理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遼寧:沈陽師范大學,2011.
[6]高福霞.論教師情緒管理的困境與策略選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