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思蒙+陳寶峰
摘要:融資租賃物的善意取得問題一直是融資租賃業(yè)內(nèi)的大問題,加之缺乏對登記公示平臺的認可,導致相關糾紛層出不窮。因此本文通過案例分析的方法來分析該制度,以期提高融資租賃平臺的作用。
關鍵詞:融資租賃;善意取得
一、案情簡介
2010年3月,A公司與B公司簽訂保留所有權的《租賃協(xié)議》,約定由B公司購買機器M出租給A公司并登記在A公司名下,該債務由C公司提供擔保。B公司于同年5月將上述協(xié)議和設備均登記于人民銀行征信系統(tǒng)。2012年3月,D銀行與A公司簽訂最高額抵押合同,抵押物包括機器M,雙方在E交警支隊辦理了抵押登記。但履行過程中,A公司未按約定支付租金,導致C公司承擔保證責任,B公司將《租賃協(xié)議》項下的全部權利義務轉讓給C公司,A公司已接到B公司書面通知且無異議。后因A公司借款到期未還D銀行提起訴訟,訴求之一為D銀行對抵押物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法院作出支持D銀行的判決。隨之C公司提起了第三人撤銷之訴①。
二、案例評析
本案主要爭議焦點有三,一是D銀行能否善意取得抵押物的抵押權;二是D銀行是否應知抵押物實為租賃物;三是在人民銀行征信系統(tǒng)登記是否具有法律依據(jù)。
針對第一個爭議,《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規(guī)定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分別有:無權處分、善意、合理對價、登記或交付。本案中A公司不享有機器M的所有權卻與D銀行簽訂了抵押貸款合同、辦理了抵押登記屬于無權處分動產(chǎn);D銀行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向其發(fā)放貸款,符合支付合理對價與善意的標準。由于機器M登記在A公司名下,占有使得A公司具有所有權人的權利外觀,從而抵押登記時產(chǎn)生對外公信力及對抗效力。即D銀行善意取得抵押權與A公司有無所有權無關。故而D銀行是善意第三人,可善意取得案涉抵押物的抵押權。
針對第二個爭議,法條依據(jù)主要有三,一是《商業(yè)銀行法》第三十六條規(guī)定了商業(yè)銀行對保證人信息、抵押物權屬等進行審查的義務。二是《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三條做出了近似的規(guī)定。三是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關于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的除外情形,可概括為有顯著權屬標識的、辦理抵押登記的、未查詢的、知或應知標的物為租賃物的。雖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建立的融資租賃登記公示系統(tǒng)已于2009年7月上線,但法院堅持該規(guī)定只能說明D銀行的審查義務及對融資租賃公示系統(tǒng)存在的認識,并不等同于銀行應強制性地登陸公示系統(tǒng)查詢標的物權屬,因此本案D銀行善意取得抵押權并不屬于上述除外情形。2014年3月公布的《中國人民銀行關于使用融資租賃登記公示系統(tǒng)進行融資租賃交易查詢的通知》第三條明確規(guī)定銀行等機構嚴格審查后,應登錄融資租賃登記公示系統(tǒng)查詢標的物的權屬狀況。D銀行與A公司簽訂的抵押合同時間2012年3月,故而合理信任當時D銀行并不知該系統(tǒng)的公示效力。即D銀行雖具有審查權屬的義務,卻不能主觀斷定其對涉案抵押物是租賃物是知情的。
針對第三個爭議,法院遵循著因人民銀行征信系統(tǒng)并非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進行融資租賃交易查詢機構的邏輯,即使租賃協(xié)議和設備均登記于人民銀行征信系統(tǒng),也認為不產(chǎn)生D銀行應當知道抵押物為租賃物的法律后果。然而筆者卻持相反觀點。人民銀行征信系統(tǒng)就是提供租賃物權利登記公示與查詢服務,從而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降低風險、促進行業(yè)發(fā)展。由一行三會共同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小企業(yè)金融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第三條要求完善融資租賃公示登記系統(tǒng)、加強宣傳監(jiān)督、提高登記公信力和取回效率。各類通知足以證明融資租賃公示登記系統(tǒng)經(jīng)過數(shù)年的實踐積累,不能否認其公示效力。若因缺少從法律層面對人民銀行征信系統(tǒng)的認定而否認其作用,則喪失了建立融資租賃公示登記系統(tǒng)的意義和作用。筆者認為在不否認D銀行的善意第三人地位的基礎上,應肯定C公司的登記效力。只能說為了保護動態(tài)交易安全,物權沖突產(chǎn)生的不利法律后果由租賃物的實際所有權人承擔更合適,而涉及到的A公司的違約責任另案追究。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有學者認為通過將第三人的保證承諾轉變?yōu)榫吞囟ㄘ斘锵虺鲎馊颂峁┑盅簱#?使出租人依據(jù)擔保協(xié)議享有就第三人特定財產(chǎn)優(yōu)先受償?shù)臋嗬?可提升第三人擔保協(xié)議的價值, 督促承租人履行支付租金的義務②。然而從本案來看,C公司承擔保證責任后,因轉讓取得租賃設備的所有權及其他權利義務。此時C公司已經(jīng)從第三人的身份轉變?yōu)槌鲎馊?,D銀行提出善意取得傷害的是C公司的所有權,而這過程中是不存在再次加入第三人來承擔擔保責任的,故而專門的融資租賃立法是亟待出臺的。
三、結語
融資租賃的善意取得問題其實并不復雜,但正是因為我國相關法制建設的速度與融資租賃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的速度不成正比,而法律問題的解決又必須依附于法律,從而導致問題遲遲得不到良好處理。隨著法律的健全和公示系統(tǒng)被廣泛接受認可,我們相信無論是出租人還是善意的第三方,都能依法、合理的維護自己的權益,并且支撐著融資租賃業(yè)對風險更好地控制,發(fā)揮其國際第二大融資工具的巨大價值。(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
注解:
① 上訴人馬尼托瓦克(中國)租賃有限公司因與被上訴人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連分行、被上訴人大連兆峰機電安裝工程有限公司、被上訴人關兆峰第三人撤銷之訴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http://wenshu.court.gov.cn/Index.
② 劉朋.物權法對融資租賃交易安全的影響.[J].法學論叢,2007(11).
參考文獻:
一、著作類
[1]高圣平,樂沸濤.融資租賃登記與取回權[M].當代中國出版社,2007.
[2]程衛(wèi)東.國際融資租賃法律問題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2.
[3]王澤鑒.民法物權[M].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
二、期刊類
[1]丁建平.融資租賃新司法解釋明確四大爭議問題.[J].中國銀行業(yè),2015(02).
[2]高圣平.融資租賃法出臺為何不容易.[N].法制日報,2015(08).
[3]高圣平、王思源.輪融資租賃交易的法律構造.[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3(01).
[4]王利、李培卓.如何破解我國融資租賃業(yè)中善意第三方取得的問題.[J].經(jīng)濟導刊,2011(11).
[5]田育新、梁倩、張玲.融資租賃中善意第三方取得法律問題研究.[J].河北金融,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