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琢 (安徽省宣城市信息工程學校,242000)
?
傳承·改革·發(fā)展
—安徽省第五屆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分析與思考
姚琢 (安徽省宣城市信息工程學校,242000)
本次比賽共有來自全省16個地市和1個省管縣的115名選手參賽。每個地市可報7位參賽選手(省管縣3名),其中小學教師3人(女教師不少于1人),中學教師4人(初高中各2人,女教師不少于1人),所有參賽教師均需有5年以上的任教經歷。
比賽內容共分為理論部分和實踐部分兩大部分,理論部分分值為20分,要求每一位選手現場撰寫一份“教學設計”,觀看一節(jié)錄像課后現場撰寫一份“看課評價報告”;實踐部分分值為80分,要求每一位選手依次參加“廣播操、武術操”、“隊列隊形”、“自選項目”、“規(guī)定項目”的等項目比賽;廣播操、隊列比賽為全隊集體展示,“自選項目”由各位選手在報名時從規(guī)定的10個項目中選擇1個參加比賽,各代表隊自選項目不能重復,“規(guī)定項目”由選手現場抽取授課課題進行模擬課堂教學比賽。
(一)參賽教師任教年限情況
通過對本屆參賽選手的任教年限進行統計(見表1),本屆參加比賽的選手以任教6~9年的為主,占48.7%,其次是任教10~14年和剛剛任教5年的,分別占19.1%和17.4%,任教15年以上的只有14.8%。這說明安徽省參加基本功比賽選手的年齡結構呈現年輕化特征,青年教師是主力軍,中年教師參賽比例明顯偏少。
表1 參賽教師任教年限構成
(二)參賽教師性別比例
通過參賽教師的性別進行統計(見表2),本次比賽中共有52位女教師參賽,占45.22%,按照學段劃分,小學學段參賽女教師有24人,占48.97%;中學學段有28人,占42.42%,與比賽規(guī)程中對各學段女教師參賽人數不少于1人的要求相比,女教師的參與程度遠遠好于預期。
表2 參賽教師性別構成
(三)參賽教師職稱情況
通過對參賽教師的職稱構成進行統計(見表3),具有高級職稱的只有1人,參賽教師以初級職稱為主,小學、初中學段具有初級職稱的分別有42人和35人,分別占各學段參賽人數的85.71%與53.03%,這與表1反映出來參賽教師以青年教師為主是相互一致的。另外小學教師的低職稱比例明顯高于中學參賽教師的現象,可能與當前各地在職稱評審過程中實施評聘合一,小學學段學校的崗位職數有限有關。
表3 參賽教師職稱構成
(四)參賽教師來源情況本次比賽中來自農村學校的小學和中學教師的比例很低(見表4),分別只有16.33%和10.61%,這可能與農村學校教師實力較弱,競爭力不足等原因有關,導致他們在各地市選拔過程中成績不盡理想,未能參與本次比賽,這也是當前城鄉(xiāng)教育整體水平發(fā)展不均衡的表現之一;此外,職業(yè)學校教師參加比例也較低,只有3.03%,與國家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提升職業(yè)教育質量的需要是不相符的。
表4 參賽教師來源構成
(一)團體項目成績分析
為比較不同區(qū)域教師的教學技能水平,根據安徽省的行政區(qū)劃,將參賽代表隊劃分為皖北地區(qū)(包括阜陽、淮南、淮北、亳州、蚌埠、宿州)、皖中地區(qū)(包括合肥、六安、滁州、安慶)和皖南地區(qū)(包括蕪湖、馬鞍山、銅陵、宣城、池州、黃山)共3個區(qū)域進行比較(不包含省管縣)。通過對不同區(qū)域教師最后成績進行統計(見表5)。從統計情況看,區(qū)域平均分最高的為皖中地區(qū),最低的為皖南地區(qū),分別為82.13分和79.34分,通過統計分析,皖北與皖中地區(qū)、皖北與皖南地區(qū)的均分未見顯著性差異,而皖中地區(qū)與皖南地區(qū)的均分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個人最高分和最低分分別在皖中地區(qū)和皖北地區(qū),分別為89.61分和59.23分,經查驗最低分選手的各項比賽成績,發(fā)現該教師自選項目為田徑項目,由于技能未能達標,得零分所致。
(二)自選項目情況分析
表5 不同區(qū)域教師最后成績統計
自選項目主要是教師自身運動技能的展示。在本次比賽規(guī)程中共提供了10個自選項目,包括田徑(田賽、徑賽)、球類(籃、排、足球)、武術(徒手、器械)、體操(徒手、器械)和韻律體操與舞蹈(小學)、健美操與舞蹈(中學)等項目,每個代表隊的7位選手的自選項目的選擇不能重復。自選項目成績占總成績的30%,,田徑、球類的籃球、足球項目的成績是由技能達標分與動作技評分構成,其中達標分為20分,技評分為10分,其他自選項目只進行動作技評評價,分值為30分。
1.自選項目選項人數變化分析
第五屆比賽中田徑、籃球、足球三個自選項目的參賽人數均較第四屆有所減少(見表6),其中田徑項目減少最多,由上屆的28人減少到本屆的19人,這可能與田徑項目的達標標準要求較高,參賽教師尤其是女教師難以達到技能標準而影響最后總分和獲獎名次,而導致教師不愿意選報;此外,武術項目選報人數增加明顯,大都選報武術徒手項目,這可能與武術項目得分較高(見表7)、技術動作容易掌握有較大關系。
表6 第四、五兩屆自選項目報名統計
2.自選項目成績分析
從安徽省第四、五屆的比賽成績統計(見表7)看出,通過達標與技評兩個因素進行評價的田徑、籃球、足球項目的得分均低于其他單純采用技評進行評價的項目。田徑均分最低,籃球足球其次,與這三個項目存在技能達標要求,達標成績要求較高,分值比重較大,而參賽教師難以達到有關。
表7 第四、五兩屆自選項目成績統計
3.自選項目成績與最后總分關系
自選項目得分與最后總分的相關分析顯示,相關系數為0.804,顯著性概率p<0.01,表明二者之間存在著強相關關系(見表8),可見,教師自選項目成績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他們的最后成績總分,關系到參賽教師的獲獎情況。
表8 自選項目成績與最后總分之間相互關系統計
(一)參賽教師的構成不全面
從參賽教師的任教年限、職稱、性別及來源地等情況來看參賽教師的構成非常不均衡,以青年教師為主,初級職稱教師居多,女教師參與性高,農村學校教師參賽人數過少,職業(yè)學校教師寥寥無幾,這雖然可能一方面與各地市依據省里文件要求進行初選選拔的結果有關,另一方面各地市為了在省賽中取得佳績,也可能會選拔那些運動能力較強的年輕教師參加,從目前的參賽人員構成來看,不能夠全面反映安徽省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真實情況。
(二)存在著地域差異
從比賽成績來看,皖北、皖中地區(qū)的比賽成績高于皖南地區(qū),其中皖中地區(qū)均分與皖南地區(qū)的均分存在顯著性差異,這可能與區(qū)域地理位置、人文、教育、經濟等方面的差異有關,另外,皖南地區(qū)各地市人口總數較少,體育教師總數相對偏少,體育教師結構性缺編,教師年齡偏大可能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自選項目評價標準難易度不同
從第四、五屆自選項目成績來看,田徑項目均分最低,籃足球項目其次,與體操、武術等項目均分有著非常顯著性差異,雖可能存在裁判評分差異因素,但更多的是由于這三個項目存在著技能達標要求,達標分值權重較大,未考慮參賽教師年齡實現區(qū)分評價有關,這對于工作年限較長的教師來說自選田徑、籃球、足球項目來說存在著一定的不公平。
(四)重實踐輕綜合
比賽過于強調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和專業(yè)技術水平,用競技化的形式來對教師的基本功進行評價,重技輕能,重實踐輕綜合,未能重視教師的“技能應用”和“綜合素質”在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作用。
(一)全員參與,讓基本功比賽常態(tài)化
教學基本功是廣大教師的看家本領,要進一步提高對加強教師教學基本功重要性的認識,舉辦基本功比賽要立足教學、圍繞教學、服務教學,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定期舉辦基本功比賽,在層層選拔的基礎上要考慮參賽教師的人員構成,每個代表隊組隊參賽時要有老中青教師參加,要有一定比例的農村教師參加,要有高職稱的教師參加,使得基本功比賽成為廣大體育教師的一項重要的業(yè)務活動,提高廣大體育教師的參賽積極性。
各地要開展常態(tài)化的體育教師教學基本功培訓與管理工作,對教師基本功進行有計劃、有目標、有分類的培訓和訓練,選聘一些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專家型教師和高校教師利用暑期等時間為廣大體育教師進行基本功訓練輔導;各校也要利用校本研修開展經常性、多樣性的教學基本功操練,讓教師在相互研討、練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基本功。常態(tài)化的基本功比武,有助于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才能為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
(二)科學分析,制訂合理的評價標準
基于教學基本功全員參與的理念,優(yōu)化評價指標體系很有必要,要科學劃分參賽教師年齡組別,對那些有技能達標要求的自選項目要針對教師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分組,可將男教師分成40歲以上組和40歲以下組,女教師可酌情考慮減少5歲分成兩個組進行比賽。因此,要根據參賽教師的年齡與性別的差異,要修改自選項目的技能達標的標準,使之更貼近教師的實際情況;同時每個組別的技能、技評評價權重也要有所不同,低年齡組別技能達標、技評成績可各占50%,高年齡組別技能達標成績可占30%~40%,技評成績占60%~70%,使得比賽更富科學化和人文化。
(三)與時俱進,適當調整比賽項目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技能也要緊隨時代的變化與時俱進,這樣,我們的體育課堂教學才會有活力。因此,在優(yōu)化、完善現有的基本功比賽項目的同時,體育教學基本功比賽要增添現代氣息,如體育教師對現代網絡媒體的利用能力、利用現代媒體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能力、體育教師制作體育教學課件的能力等等。同時,還可增設體育基礎理論知識的考核內容,考核教師對體育法規(guī)政策、體育心理學、體育理論及裁判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情況等等。
參考文獻:
[1]余華龍等.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基本功之我見[J].體育師友.2011,4.
[2]徐國忠.對全國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基本功功能價值的思考[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