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曉雨
我一直都覺得,比生活本身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
Mint是我身邊最能堅持自我生活方式的朋友之一。她28歲,梳著干凈利索的短發(fā),每個月都堅持外出旅行一次。
我們剛認識的時候,看她整日飛來飛去的行程安排,我一度認為那是她作為職業(yè)旅行家養(yǎng)家糊口的工作,否則,會有誰不知疲倦地整日出去瘋跑呢?
后來熟起來,我才知道,這個姑娘的本來工作竟然是某國企的項目經(jīng)理。一個整日穿梭在山川湖海、脖子上掛著相機的江湖俠女,竟然也會身著正裝滿臉嚴肅地坐在桌子前批文件,這個反差著實太大了些。當然,令我最佩服的,是她對于旅行和生活的調(diào)控力。畢竟在繁忙的工作中能抽出時間去旅行,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澳闶菑哪睦矧v出那么多時間去旅行的?”面對我的疑問,Mint直言道:“如果等一切都剛剛好,那你永遠都無法出去旅行?!?/p>
事實上,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Mint微博更新照片的時間,都是在周末和法定節(jié)假日。在這些時間里,她都能夠游刃有余地將旅行安排妥當。長假就辦簽證去國外,短假就坐飛機在國內(nèi)四處找有意思的落腳點,即便是實在擠不出時間來,她也會開車到郊區(qū)走走逛逛。
Mint如此愜意從容的生活方式,真是令人肅然起敬。愛冒險卻不沖動,討厭拘束卻能夠做好本分,比誰都信奉自由靈魂,卻也比誰都能夠克己守律。或許,真正深愛這個世界的人,從來都是他們這些不只把愛和夢想掛在嘴巴上的實干家。
當然,或許有人會說,她旅行、她冒險,是她不愁生計,不用為了看人臉色做事情,才有那么充裕的時間去享受生活啊!可是,我很想說,有些地方,從來都無需昂貴的花費呀。
我有一個讀者,是個剛剛上大學的男孩。作為一名山地自行車運動愛好者,他舍不得買品牌衣服,舍不得換最新款的智能手機,卻毫不吝嗇地將所有能傾注出去的資源都投入到自己的愛好上去。他和我第一次說話的時候,正是他意外受傷、剛剛從醫(yī)院躺回家的那幾天,他一邊站在陽臺上澆花,一邊和我說話:“姐,我什么時候能再出去騎車啊……”
我一個白眼翻過去,當真是熱愛啊,病痛都無法阻攔,你就在家先好好養(yǎng)著吧。
雖然表面上對他這種“鬼迷心竅不要命”的態(tài)度表示無語,但實際上,我內(nèi)心深處涌現(xiàn)出的那縷情愫,用感動這個詞來形容更為恰當。擁有對一件事物的高度熱情,并能夠堅持下來,大概就是傳說中的不老秘笈了。
等他痊愈后,我們一起吃飯,發(fā)生在他身上的趣事兒似乎怎么也講不到頭。
“住最便宜的青旅,逛門票不太貴的景點,挑選有人情味兒的地方待著”,他說完自己的騎行日常,又忍不住吐槽,這年暑假,他一路吃蘭州拉面騎過去,都快要吐了,不過想想一頓大餐的錢都快夠他再走一個城市的成本了,想要多看看這個世界,適當放棄點味蕾享受,也是值得的嘛。
他這笑言,讓我不禁感嘆,果然每個人的生活側(cè)重點都不一樣。像我這種吃貨,是決計無法錯過美味食物的,而像他這種騎行愛好者,卻寧可節(jié)省成本以延伸自己腳下的路。
好的生活,不一定非要價格昂貴。適意和詩意都很重要,沒有五花馬千金裘的豪氣,可以試試手倦拋書午夢長的小憩;沒有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天涯足跡,可以騰出閑敲棋子落燈花的片段安逸。從古至今,好的生活歸納起來總是相似的,都是其背后有著優(yōu)秀的、滿懷個性的生活方式。
(摘自《品讀》201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