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話”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學習方式。教師在教育行走的過程中,要對話童心、對話伙伴、對話自我,要重構認知、重構自我、重構世界,這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成才之路,也是追求自我生命價值的修煉過程?!皩υ挕卑殡S著教師的一生。用“學習”來修煉自己,創(chuàng)建一個學習共同體,用對話教育理念,實證教育者的良知,這是教育課程改革對每一位教師的呼喚。
【關鍵詞】對話;修煉;儀式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22-0076-04
【作者簡介】潘娜,江蘇省蘇州市平江實驗學校(江蘇蘇州,215000)校長,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
“對話”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學習方式,一種教育理念,一種管理模式,一種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從1991年踏上工作崗位起,我就以教育者的社會角色,追求做一個有良知的小學老師。用“對話”重構自己,重構伙伴,重構世界。2008年,我走上了校長崗位。2011年被評為“蘇州市名校長”,2013年被評為“蘇州市首屆教育領軍人才”,2014年被評為“江蘇省第十三批小學品德特級教師”,同年被評為“江蘇省首批中小學正高級教師”?!皩υ挕卑槲页砷L,“對話”伴我一生。
一、成長——與學生對話,德澤童心
“對話教育”是一種人格平等、心理安全環(huán)境下知識、技能、情感、信息和經驗互動的教育理念。孔子、蘇格拉底、德國哲學家內樂松、巴西教育家弗萊雷以及近代教育家蔡元培等人都對這種人本主義教育理念有著豐富的論述和實踐的體會。隨著我們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學校教育和課堂教學正處在一個轉型期,一種由教師、學生、教材三要素構成的封閉模式向關注生命價值和意義,通過知識、情感、信息、能量交換,建立“學習共同體”的開放模式轉換。經過25年的探索,我建立起以“快樂情緒”為基調,以“生活經驗”為起點,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課程標準”為規(guī)范的品德課程教學范式。2013年我完成了26萬余字的專著《對話,品德教育的范式》,在中小學德育界獲得了好評。
1.夢想與現實。
與學生對話,就是與童心對話。留住兒時的美好記憶,留住幸福的童年,留住天真的童心,這是一個有良知的小學教師應該努力去做的有意義的事。
2014年11月,我借班執(zhí)教五年級上冊《我心中的那顆“星”》。課將近尾聲時,我拋出了一個話題:同學們,你心中的那顆星是誰?你能講一講,他夢想成真背后的故事嗎?一位不起眼的小男孩,突然把手舉得高高的,自信地站起來說:“我心中的明星就是您——潘老師?!苯又敿毭枋隽宋易鳛橐幻iL,平時傾聽教師、學生、家長的意見,為學校的發(fā)展做了很多的工作,為學生組織了很多有意義的活動,是一名優(yōu)秀的校長。今天這節(jié)課,通過我和學生之間輕松的交流,還使他感受到我上課時是這么的有趣。他今后也想成為像我一樣的一名優(yōu)秀教師和校長。聽了這位孩子的一番話,我驚呆了!童心無邪,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烙在孩子的記憶里,甚至這種烙印可能會影響到他的一生。我從孩子們的身上領悟到夢想與現實相距并不遙遠,只要我們不斷努力超越自己,夢想就會成為現實。
2.合理與自律。
回憶起我當班主任時的一件難忘的事。一位好學生作業(yè)沒有交,他說作業(yè)本給父母審閱后忘記放進書包了。旁邊同學都說他撒謊,根本就沒做。我當時想,如果難得一次忘了做作業(yè),也不是什么大事。但因此撒謊,甚至經常如此,就會有問題。怎么辦呢?我說:“這樣吧,我過會兒給他的父母打個電話,問問具體情況?!毕抡n后,我把這位學生叫到辦公室,讓他說實話。他承認忘記做了,也承認撒了謊,并保證以后一定不再犯這樣的錯誤了。最后,他還希望我不要在班級里揭穿他,替他保密,讓他在班級里能保持尊嚴。我答應了。這位學生工作后有一次回母??次遥瑢ξ艺勂鹆诉@件事:“潘老師,自從那次事情以后,我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業(yè),再也沒有忘記過一次。真心感謝您對我的教育?!?/p>
孩子是在撒謊中長大的。由于認知水平的局限,兒童的撒謊在成人看來是一種錯誤,在兒童看來是解脫困境的唯一辦法。如果教師粗魯地“揭穿”孩子的謊言,不僅傷害了孩子的自尊,而且可能會“破罐子破摔”。呵護孩子稚嫩的心靈,理解孩子所犯的合理性錯誤,讓孩子隨著認知水平的提升,從內化走向自律,這是我當教師始終遵守的教育原則。
二、成業(yè)——與自我對話,體悟生命
“對話”是一種自我修煉的學習范式。學習是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個體生命價值的表征。“與自我對話”自古就有。東方稱“反省”,西方稱“修煉”,認知心理學稱“內化”,社會學稱“反思”和“總結”。事實上,任何一個事業(yè)有成的人,都離不了“與自我對話”,離不了自我的重構。
1.建構與解構。
人生活在三個世界里:一是物理世界,也就是常說的物質世界;二是精神世界,也就是常說的主觀世界,包括文化信仰和道德認知等領域;三是網絡世界,也就是常說的信息社會中的虛擬世界。三個世界是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一個世界的存在,決定于其他兩個世界功能的發(fā)揮和文明進步?!芭c自我對話”就是從生命體悟的視角去調整、平衡自己在三個世界中的自我認知,建構起開放的、動態(tài)的認知機制,摒棄陳舊的、過時的思維定式,從而與時俱進,不斷超越自己。
前幾年,我執(zhí)教的課獲得過全國一等獎3次,參加全國級展示2次,江蘇省展示2次,市級展示3次。所有的課堂教學結構都是以課程標準為目標,以學習內容為載體,以道德認知為目的課型。關于對話教育理念的實施,僅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作了精致化設計,而在課堂教學的結構設計上并沒有“質”的突破。
2013年我執(zhí)教了《有多少人為了我》一課。課堂從荒島生存教育切入。提出一個問題:在現代社會中,每個人的生存“有多少人為了我”?從“問題——討論——求證——結論——理性地看待世界”這一邏輯關系,建立起一種“以問題為導向,以解決問題為載體,以提升理性認識為目的”的新型對話式課堂教學的新范式。我從理論到實踐都努力超越自己。通過幾年的探索,我深刻理解到課堂教學的結構變革不僅是手段的變革、內容的變革,還應該是課堂教學設計的目標變革和學習邏輯順序的變革。只有改變我們教師對課堂教學結構的傳統認知,新的教育理念才會得到真正地實施,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才會有“質”的飛躍。
2.實證與探究。
2014年我執(zhí)教的《塑料與我們的生活》在江蘇“教學新時空名師課堂”直播。學生情緒高漲,課題氣氛活躍。課后我還做了專題講座。但事后我一直在反思,課堂氣氛活躍是不是品德課的真正教育追求?情緒跟情感到底有什么不同?學生在品德課后真正獲得了什么?
關于情感和情緒,不同學科研究有不同的解釋。但是有一個共識:情感和情緒都是生命體在進化過程中發(fā)生和發(fā)展起來的。情緒不僅人類有,動物也有。情感是在與理性相互作用下,并在社會關系形成中發(fā)展起來的,它僅屬于人類。如果我們把品德課里學生反映出來的情緒當作情感,就缺乏一種對社會關系的理性認知,這是品德教育的誤區(qū)。
情緒是一種能量,由情緒所產生的生理機制能夠成為認知的先導?;钴S的課堂是需要情緒的,但是局限于情緒的激活是遠遠不夠的。在情緒激活的背后,我們應該讓學生理解自己和他人、自己和社會的關系,并且把這種關系提升為一種責任感。在責任感的指引下,思考自己應該做些什么。人對道德價值的學習是以“情感——體驗”為主要方式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的聯系,應該以理性思維活動為紐帶,讓學生在品德學習中體驗親近感、認同感、責任感、自豪感。對話教育中的間接對話是指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互動、互補、互融,讓“對話”成為由情緒轉變?yōu)榍楦械母咚偻ǖ溃嵘返抡n堂教學的實效性。
當代心理學家傾向于把道德行為看作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美國的雷斯特把道德行為產生的過程概括為:一是解釋情境,也就是一個人對道德情境的理解能力;二是作出判斷;三是道德抉擇,即個人內部理智與情緒的斗爭;四是履行道德計劃,完成道德行為。品德學科的課堂教學時效性差,并不是因為品德教育生活化不夠,而是缺乏道德抉擇的訓練,也就是個體內部理智與情緒的斗爭沒有激活。品德學科的對話教育理念主要關注學生理智與情緒的平衡,讓孩子的情感世界逐步豐富、深刻、穩(wěn)定,一步一步成熟起來。強調學生情感品質的培養(yǎng),是一位學校德育工作者的社會職責。
三、成功——與同伴對話,分享快樂
2000年,我走上了學校行政管理崗位。學校管理對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新領域。傳統的學校管理模式是制度型的層級管理。上層級怎么說,下層級就怎么做,一級對一級負責。這種模式有效率優(yōu)先的特點,集中性強,效率高。但是也有主動性差、創(chuàng)新力不足的弊病。我意識到學校管理從權力型轉變成學術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行政”和“學術”分離開來,還教師以教育主體地位,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
“與伙伴對話,讓校長從權力神壇上走下來”,這是我的管理座右銘。2011年我成立了“對話教育名師學習共同體”,2012年我又成立了“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2013年我吸納了姑蘇區(qū)十幾位骨干教師建立起“潘娜名師工作室”。實驗和推廣“對話教育”理念,使“對話教育”成為有蘇州地域特色的蘇式課堂教學范式。
1.模仿與創(chuàng)新。
“模仿”和“創(chuàng)新”是一塊硬幣的兩面,沒有模仿就不可能有創(chuàng)新。關鍵是模仿什么,如何去模仿。在教師團隊建設初期,我們采取了聽課、評課、磨課的學習形式,相互討論,吸納外地的有效經驗。但往往只是模仿教學手段、教學環(huán)節(jié),把“創(chuàng)新”停留在學習工具的變換層面,而對學習本質的認識并沒有突破。
創(chuàng)新是指對陳舊弊病的顛覆性改革。2013年我們教師團隊嘗試一種新的道德學習的模式:以現實生活的道德認知沖突為導向,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問題”,以解決沖突為目標,以解決認知沖突的過程為平臺,通過活動體悟,對話交流促使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生活實際情景產生信息、情感、知識和能量的交流,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情感的穩(wěn)定性。國外把這種學習方式稱作“翻轉學習”,我們把它稱作認知沖突學習法,也就是問題學習法。三年來,我們逐漸建立起了“對話教育”的品德課堂教學范式。2015年,我們從品德學科推廣到所有基礎學科,使對話教育成為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嶄新平臺,讓所有教師共享我們團隊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成果。
2.引領與合作。
校長的核心能力是什么?不同視角有不同的表述。從管理學領域看,校長的核心能力應該是課程領導力。因為課程是學校教育的軌道,沒有一個供師生發(fā)展的軌道,學校教育就無從談起。課程領導力又是什么呢?它應該是校長對國家課程的理解能力,學校課程的設計能力,動員和組織教師課程執(zhí)行能力,以及課程評價能力的總和。以前校長管理有一句格言:“有水平的校長管課堂,沒本事的校長管門房?!闭n堂是實施課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從現代管理學來看,校長僅僅管課堂是不夠的,而要以課程論、學習論視角,引領教師建構屬于學校自己的課程體系,讓每一個學生在優(yōu)質課程平臺上自由成長。
我經常在思考一個問題,學校的制度層級管理,校長總是站在事件發(fā)生的后面,用考核的辦法去趕著師生往前奔。這種辦法有三個弊?。阂皇菐熒狈Ψe極性,很被動;二是制度跟不上形式要求的變化,有的考核結果并不一定合理;三是引導教師往后看,總結過去,忽視前進的目標。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明天最重要。校長是否可以從后面鞭策轉為走到前面引領呢?就像運動員長跑的領跑員一樣,跑在大家的前面,指明目標,穩(wěn)住節(jié)奏。在跑幾圈以后,鼓勵運動員超過自己,發(fā)揮水平,創(chuàng)造成績。我意識到校長不能做裁判員,而要做領跑員,用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對教師職業(yè)的理解,對兒童文化的理解,去引領教師,在學校課程的軌道上前進。讓每一位教師超過自己,實現自己。
“引領”要有四個基本要素:一是有明確而正確的方向。教師的發(fā)展最重要的是喚醒教師的社會角色意識。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和傳播者。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教師自我需求層級的提升是最重要的。二是有精準的引領方法。引領是一種合作、交流,不是一種指揮和制約;引領是一種學習方式,不是一種管理模式。建立起一個有效的學習共同體,是引領的唯一途徑。三是終身學習的意識。營造一種合作學習的學校氛圍是引領最重要的平臺。四是有包容、寬容的胸懷。校長要能理解現實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一切事件。自己所遇到的一切工作困難都是有合理性的一面,要研究它,了解它,掌握它的規(guī)律,才能引領大家去解決。
“與伙伴對話,分享快樂”,是成功人士的秘籍。聯合國教科文衛(wèi)組織把“學會認知,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定義為現代社會人的四大基本能力。我是在學習中成長,在合作中成功,在實踐探究中創(chuàng)新的受益者。
四、成就——與文化對話,德潤文光
“文化”是一個廣義的概念。與文化對話,就是與人類文明對話。任何人都脫離不了文化對自己的影響。目前,關于文化的理解歸納起來有三種:一是把文化等同于知識、學歷或者藝術。例如對于大學生,我們稱之為“文化人”“有知識的學者”等;二是把文化視作一種生活方式,例如茶文化、酒文化、節(jié)日文化等;三是把文化定義為一個區(qū)域、一個族群中人員所持的信仰,以及在這種信仰支配下產生的情感、行為和社會關系。我所說的“與文化對話”是指學校文化建設,采用第三種詮釋,具體是指學校的信仰以及由信仰而來的“一訓三風”等。
我們平江實驗學校有著750年的歷史,是一所文化底蘊深厚的老校?!暗聺櫸墓狻迸曝腋邞掖蟪傻钌?,成為我校的校訓?!暗聺櫸墓狻笨梢岳斫鉃橛玫赖聺櫇上乱淮?,讓中華文化傳承、發(fā)揚、光大。“大成殿”是一座歷史的豐碑,提醒每一位學子牢牢記住要做一個“德才兼?zhèn)洹钡拇蟪烧摺!按蟪傻睢敝嘘惲兄J罚懣讨鴱倪@里走出去的國家棟梁。每位學子從一年級到六年級要經歷三次體驗性的“大成”禮拜,從“小成”走向“大成”,揚起人生航行的風帆。
1.儀式與潤化。
道德的形成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有外部作用和內部動力的互推互動,讓學習主體由動機變成行為,由行為變成習慣,由習慣變成品格。在學校德育領域,我們不可忽視隱性課程對學生的影響。其實校園文化建設,就是環(huán)境課程對學生的潤化作用。事實上,這是把學校建設當作一個特殊的學習場域,讓師生與環(huán)境對話,在對話中激發(fā)動機,由習慣逐漸形成品質。
我們校園是浸潤吳地文化的讀書圣地,形成“一體兩翼”的布局風格。進入校門就可以看到靜謐神圣的“大成殿”,兩旁有十八棵百年銀杏,“德潤文光”匾額高懸大殿中央,大殿南面是泮池、泮橋。東側是“平江書院”“源遠流長”碑刻廊、四大主題園——聲韻園、情景園、并蒂園、茂盛園,寓意著“聲情并茂”“大成卓越”。西側是“長元學齋”,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綜合室場。學校以“青竹氣節(jié)、荷花品性、銀杏精神、香樟品質”為信仰坐標,構建“天人合一”的自然環(huán)境。學校還建設了個園、生態(tài)館、德育樓……使學生沐浴著吳越文化的陽光,茁壯成長。我們不做只會背書誦經的圣人,而做有中華傳統美德,對社會有擔當、有責任感的國家棟梁。
儀式對話,是我們平江實驗學校的創(chuàng)新之舉。一年級新生的“大成啟蒙”入學典禮在大成殿舉行。通過“正冠”“躍泮”“行禮”“受書”“寫人”“宣誓”等儀式,讓每一個新生明確自己的社會角色,步入啟蒙學習的征程。三年級學生的“大成·啟智”成長禮,在校慶日集中到大成殿舉行。三年級是從幼童過渡到少年的開始。學校通過“筑夢”“祝福”“成長”“自律”等儀式,讓孩子在大智大成的目標指引下,自覺、自理、自律。六年級學生舉行“大成啟航”畢業(yè)典禮,這是人生的彎道,是步入青春期的開始。畢業(yè)典禮通過“感恩”“超越”“追夢”“啟航”等儀式,為升入中學作準備,讓每一個學生在與教師對話、伙伴對話、學校對話中留住童年的幸福記憶,開啟未來生活的暢想。
2.道德與智慧。
2014年,我們重構了學校課程框架,把課程分成三個領域。一是基礎課程,指國家有明確課程目標的課程;二是拓展課程,指國家課程綱要的活動體驗課程;三是提升課程,指根據學生需求開設的學校校本課程。我們注重理解課程標準,夯實基礎課程,根據社會和學生需求,拓展課程的基本策略,把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整合在一起,致力于知識、技能、情感和方法的有機統一,使學生在思維層級活動上,由記憶上升到智慧;在學習多元化水平上,由被動接受上升到主動探究,真正為每一個學生追求“做大器大成的中國人”奠定堅定基礎。
一個人的學習和修煉是永遠沒有盡頭的,教師的成長來自于跟社會對話,跟兒童對話,跟同伴對話,跟書籍對話,跟自己對話,跟機遇對話?!皩υ挕笔且环N生活方式,是一個人與大自然作能量、物質、信息交換以維持生命的特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