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讓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能夠達到理想的水平,演唱好各種不同題材、體裁、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歌曲,達到歌唱教學的目的,學生必須解決吸氣的方法。根據(jù)歌曲的情緒變化,吸氣在時間上有快慢之分,在容量上有多少之別,一般有四種練習方法。
【關(guān)鍵詞】聲樂教學;呼吸部位;吸氣方法
中圖分類號:J6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6-0224-01
一、呼吸部位與身體姿勢
呼吸器官包括口、鼻、咽、喉、器官、支氣管、肺以及胸腔、橫膈膜等,其中最重要的呼吸器官是肺,它位于整個發(fā)聲器官的最下面,具有風箱的作用,輸送聲音震動所必需的空氣,氣管上接喉腔,下通肺,是氣息的通道,呼吸通道是依靠整個呼吸器官的聯(lián)合運動來進行的。呼吸由兩個連續(xù)不斷的動作構(gòu)成:把空氣吸入肺部,再把它呼出來,這樣形成的一股氣流,就是使聲帶震動的動力。為了獲得以腹肌為支持的胸腹式呼吸,歌唱者必須使身體放松,腿直立,頭稍向前傾,小腹微收,立腰挺胸,雙肩下垂,頸部、下顎、牙關(guān)等部位放松,眼光平視,口鼻自然稍張,精神處于興奮狀態(tài)。將氣吸到肺下部,稍待穩(wěn)定后再徐徐呼出。腰的周圍有略微向外擴張之感,要注意不能將氣吸得太淺,在胸部,這樣會像劇烈運動后喘息的狀態(tài),控制氣息的力量會很弱;反之,也不能將氣吸得太深,到下腹,這樣小腹的力量完全松弛,拉長了氣息輸送的距離。
二、氣息的支持和吸氣方法
聲音的色彩變化取決于呼氣和吸氣的方法,因此,學習正確的呼吸是歌唱藝術(shù)中最重要和最必需的基礎(chǔ),呼吸法是一門獨特的藝術(shù),教師應當讓學生懂得:在發(fā)出聲音時要托住氣,就像吸氣的過程在延續(xù)著,這樣才能使嗓音有氣息的支持,換句話說,用氣息支持聲音就非常干凈,而且沒有雜音,更重要的一點是聲音有氣息的支持才能夠圓潤、厚實,如果沒有氣息的支持,就會變得過于緊張或者成為白聲。所以說聲音發(fā)出后必須給它應有的支點,首先要把氣吸夠,如果發(fā)聲時肺部只有一半的氣,那聲音很快就會失去支點(力度),有時還會出現(xiàn)唱不準音的情況。為了正確地吸滿氣,必須挺胸,同時讓腹肌松弛,呼氣時則過程相反,橫膈膜和其他重要器官四周的肌肉通過這樣的練習會變得更結(jié)實,并能很好地支持氣息,它們是控制氣息的重要因素。
要讓學生演唱好各種不同題材、體裁、風格、形式的歌曲,必須解決吸氣的方法,根據(jù)歌曲的情緒變化,吸氣在時間上有快慢之分,在容量上有多少之別,一般可分成四種:第一,“聞”(慢而多);第二,“喘”(快而多);第三,“補”(慢而少);第四“偷”(快而少)?,F(xiàn)將其分述如下:
(一)“聞”如聞花的感覺,一般用鼻子不用口,吸得深,一般多用于慢速練聲曲和抒情緩慢的歌曲。1.演唱慢速練聲曲時要用聞花的感覺將氣吸深,不要在胸部,也就是在練習緩吸緩呼練習曲時一定要記住的要點;2.演唱舒展廣闊的樂句時也要用聞氣的方法和感覺,很深沉地唱出來;3.演唱緩慢溫柔的樂曲時也用聞氣的方法和感覺,從心里唱出來;4.表現(xiàn)悲痛、思念等情緒時也用聞氣的方法來表達情緒。
(二)“喘”的方式吸氣快而多,一般是口鼻同時吸,在歌唱中許多地方需要用“斷音”的唱法,唱“斷音”的呼氣情形則與唱長音時完全不同,它既要短促有力,又要富有強烈的沖擊氣勢,因此,不可應用唱長音的方法,唱短音正確的呼吸方法是暫時使胸部的全部肌肉不動,保持對抗力量的平衡狀態(tài),而運用腹上部肌肉與隔膜對抗,做一松一緊的動作,可用狗喘氣的動作來體會。1.喘氣可用于快速的跳音練聲曲;2.可用于情緒激昂、悲憤時的歌曲演唱,如《白毛女》中的《想要逼死我,瞎了你的眼窩》,很多地方都要運用;3.可用于花腔歌曲的演唱,如《瑪依拉變奏曲》等曲目中。
(三)“補”:補氣是在保持原有的氣息上補進一部分氣去,使氣息維持飽和的狀態(tài)。1.在練習比較慢而長的練聲曲時常使用;2.在情緒連貫不斷但又需要補氣時也常使用,如演唱《江姐》中的《五洲人民齊歡笑》時常使用;3.在兩個樂句的銜接處也常使用補氣的方法,如《白毛女》中的《我盼爹爹心中急》。
(四)“偷”這種吸氣方法是快而少,要在不知不覺中吸進氣,當唱完一個短句而又必須換一口新氣的時候,不要把最后一個音的音長全部唱完之后突然以一種痙攣的方式吸進一點氣,這樣的演唱非常糟糕。要想用這點氣息支持一個音飽滿的新句子,可以用偷氣的方法來吸氣,動作要敏捷。1.在唱比較長的跳音練習中常使用偷氣的方法;2.在演唱字多曲調(diào)快的樂句時也可使用偷氣的方法,如歌劇《江姐》中的《我為共產(chǎn)主義把青春貢獻》。
參考文獻:
[1]段繼敏.試論聲樂教學中的呼吸方法及訓練[J].音樂創(chuàng)作,2009,(2):142-144.
[2]尚璇.淺談聲樂教學中的呼吸訓練[J].科教文匯旬刊,2008,(4):106-106.
[3]費志虹.淺談聲樂教學中呼吸的支持與控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97-98.
[4]柳述.論聲樂教學中科學歌唱的基礎(chǔ)[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1(4):185-186.
作者簡介:
和桂蓮(1961-),女,納西族,云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市人,本科,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藝術(shù)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音樂、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