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龍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124-01
小學是一個人的知識大廈的地基,并且語文對于人生至堪重要,語文學習成績好,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強,不論學習什么,都駕輕就熟,下面談一下我的教學體會。
1.激發(fā)興趣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那么,如何引起學生閱讀興趣?
1.1 情境引趣。對于一些寫景寫物或抒情的課文,教師帶領學生進入課文所講的情境中,引起他們自學的興趣。《小橋流水人家》、《桂花雨》、《圓明園的毀滅》、《松鼠》等文章,要么意境深遠,要么感情強烈,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遠教資源,把歷史資料或優(yōu)美景色或同學生疏的動植物再現(xiàn)出來,通過播放配樂課文、錄音或圖片展示,視聽結合。讓學生從具體、鮮明的畫面和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中產(chǎn)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怡然高漲。
1.2 設疑激趣。一般在開課伊始,教師要想辦法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運用巧妙的設疑辦法,激起他們的學習欲望和興趣,所以,教師要在許多能夠設疑的題目上精心設計,把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帶進課堂。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在學生讀完課題之后設疑:從課題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各個躍躍欲試:這是誰說的話?為什么要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說法?這樣設疑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1.3 多讀生趣。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以讀激情,使他們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去自學課文。如教《狼牙山五壯士》一文,采用了"以讀激情,語音傳情,以情促思"的"知情合一"的教學方法,并配合采用"導語撥動情思"、"范讀誘發(fā)情思"、"多讀激發(fā)情思"等方法,激發(fā)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情感,使他們帶著最佳的自學心境,進行品詞析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只要對讀書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會使學生忘掉疲勞,從而把讀書看作是最快樂的事情,這樣無形中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2.方法科學,形式多樣
多讀固然知其意,但并不是一遍又一遍的機械的、重復地讀,要講究方法,形式多樣,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避免單調枯燥感。我常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2.1 提出要求,有目的地讀。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要循序漸進。否則欲速不達。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不但要考慮不同年級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而且還應認真的備好每一課的朗讀要求,也就是為什么要讀,讀后要達到什么目的。在訓練中,教師要明確訓練目標,在朗讀的不同階段,應對學生提出不同要求,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2.2 教師以身作則,范讀引領。"打鐵還要榔頭硬",一名語文教師要使學生鐘愛朗讀,那么自己還真需是把硬硬的榔頭,不然怎么能使那一位位試與天公比高的調皮小子們信服呢?教師范讀能幫助學生正音,喚起學生的感情,把學生帶入文本之中,讓學生達到忘我境界,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孩子們其實是很善于模仿的,老師的范讀無形中為孩子們樹立了榜樣。這時他們也顯得躍躍欲試了,這時老師再因勢利導,讓學生試讀。學生反復吟讀最終領悟到課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悅,自然也就培養(yǎng)了閱讀的興趣。
2.3 創(chuàng)設氛圍,進入情境。首先可以利用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交融的氛圍。這樣,孩子們朗讀時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語言美、意境美。
2.4 邊讀邊想,再現(xiàn)情境。文章是表述作者感知到的客觀情境,要讓學生理解課文,重要的一環(huán)是使學生大腦中再現(xiàn)這種情境。這個過程必須由學生自己進行視聽神經(jīng)的協(xié)同活動,接受文字符號的音形復合刺激,從而形成對語言意義的整體組合,產(chǎn)生再造想象,實現(xiàn)再現(xiàn)。朗讀是一種好的方法,特別是低年級課文寫得生動有趣、有聲有色,兒童又長于形象思維,還原并不難。一般地說,只要稍加提示,學生即可入情入境,將課文讀出感情來。
2.5 重點地方反復讀,品詞品句,提高學生分析理解的能力。重點地方一般指課文中的關鍵性、主導性的詞、句、段。
2.6 自讀批注,邊讀邊悟。讀書要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可安排學生在課前或課中進行邊讀邊想邊批注的練習,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閱讀批注應先交給學生方法,然后讓學生反復實踐練習,練中提高批注的質量。
2.7 讀寫結合,相互滲透。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自內(nèi)而外的表達,讀則是自外而內(nèi)的吸收。在語文教學,"讀"實際上是作者"寫"的逆向活動過程。老師指導學生讀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打開文章的字、詞、句、篇等外在語言材料入手,像剝竹筍一樣,層層進取。讀一次有一次的認識、所得、進展。在讀書的過程中,由表及里逐步引學生入書中,領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弄清作者的選材立意、謀篇布局,并探索寫作脈絡,積極吸收別人的長處。教學生朗讀和熟讀了許多課文以后,課文里許多詞句,許多語言的表達方法,以及課文的篇章結構等,不斷地被學生吸收、積累和掌握,說話、寫作就能夠做到出口成章、信手拈來,熟讀了課文,詞匯多了,語言豐富了,他們的寫作能力也就提高了。從讀學寫,以寫固讀,強化練筆。借讀之力促輕松習作,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3.改變積累形式,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學生知識的增長是點滴積累而成的,因此語文學習要由少到多、由淺到深的積淀,這種過程積累顯得尤為重要。積累就是將摘抄內(nèi)容熟練背誦,牢記不忘,久而久之,無形中你身體里儲存的"糧食"就多了。在教學中,我利用課前5分鐘,開展背誦展示活動。每天背誦的內(nèi)容不同,總結為"一段二句三詞一整篇",一段即周一背一段優(yōu)美段落、詩詞;二句即周二被兩個名言警句、歇后語或俗語等;三詞即周三、周四背三個積累好詞,說意思并造句;一整篇即背一篇精美文章。在課堂中增加學生的背誦量,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的不同,或多或少的積累背優(yōu)美段落,不斷鞏固背熟練,力爭篇篇課文有背誦,記憶內(nèi)容要熟練。通過最大限度的記憶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另外通過兩周一次的"背誦大展示"活動,讓學生默寫強化,從中盡情享受識記的樂趣。
4.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班級授課制這個框架內(nèi),要有機地融會全班教學、小組教學和個別教學。在教學中,強調學生間的交往,教師與學生個體交往;在教學中,讓學生個體與學習小組交往,教師與學習小組交往,學習小組與學習小組交往。這種以活動形式的教學,要特別注意,在分組活動時,探究問題的難易程度要大小適宜,難度較大,會讓學生無從下手而影響活動結果,又會打擊學生的活動積極性;過于簡單,容易滋長學生的驕傲情緒,久而久之,就會使得這樣的活動失去意義而流于形式。問題一般都接近于學生的"最近思維發(fā)展區(qū)",讓他們經(jīng)過一定的努力最終能夠達到目標?;顒又薪處熞惨獣r刻掌握學生合作探討的發(fā)展動態(tài),看準時機給予適當啟發(fā)和點撥,堅持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這樣,既能讓學生保持合作探究的成就感,又能增進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也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總之,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語文教學要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要觸摸學生的內(nèi)心,讓他們學習起來不感覺枯燥,從而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