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逸歡
在武俠傳奇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件號稱“刀槍不入”的天蠶衣,讓人競相爭奪。這樣逆天的寶物其實也并非完全憑空捏造——在現(xiàn)實世界中,確實存在一種名叫“天蠶”的昆蟲,它吐出的絲雖不能阻刀擋劍,卻也精美絕倫,素有“賽過黃金的軟寶石”之稱。
天蠶是鱗翅目大蠶蛾科中的一種,又名山蠶,其發(fā)育過程需要經(jīng)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屬完全變態(tài)型昆蟲。
天蠶以柞樹葉為食,所以江河湖澤邊的柞樹林就是天蠶的主要棲息地。每年七八月,天蠶蛾把卵產(chǎn)在柞樹枝干上。隨后,天蠶卵遭風吹雨打而落入林下草叢,被泥土、枯葉覆蓋起來,天蠶卵這樣的經(jīng)歷,能保證其順利越冬。第二年春天,柞樹長出新葉,從卵中孵化出來的幼蠶便爬到樹上,以嫩葉為食,大約40~50天后,幼蟲就開始結(jié)繭成蛹,等待蛻變。
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天蠶對環(huán)境的要求都不同。如果林地密不透風,或者缺少枯枝落葉,那落地的天蠶卵就不能很好地越冬。而干旱氣候同樣是天蠶的生存挑戰(zhàn),因為一旦干旱,柞樹上就容易寄生螺卵,幼蠶食了帶有寄生螺卵的柞樹葉后則會被腐蝕。如此苛刻的生存條件,限制了天蠶繁殖發(fā)育,因此其群落較為稀少。
天蠶絲珍貴,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天蠶稀少,更重要的還是因為它本身品質(zhì)很獨特。天蠶絲天然成綠色,而且還具有很強的折光性,在太陽的照耀下,天蠶絲可以幻化出七彩光芒,故而也贏得了“絲中鉆石”的美譽。此外,天蠶絲的柔韌性和延展性皆高于普通桑蠶絲,且織物也不易褶皺。
天蠶絲織成的衣服,自然華貴無比,引人爭奪也在所難免。因為價高物稀,天蠶絲便多用于服裝和飾品的裝飾,而即便是這樣,大凡有一點點天蠶絲裝飾的制品也價格不菲。在國外,一些貴族依然保持著古老的傳統(tǒng)觀念,認為天蠶絲是吉祥的象征,可以給人帶來好運,因而對天蠶絲制品情有獨鐘。
除了外表華麗而被人欣賞外,天蠶絲還具有很高的醫(yī)用價值。天蠶絲本身組成成分主要為蛋白質(zhì),富含多種氨基酸,天蠶絲絲素膜降解后可被人體吸收,對修復皮膚創(chuàng)傷很有幫助,是理想的人造皮膚材料。
絲可裝飾,可美容養(yǎng)顏,抽絲剝繭后的蛹同樣可貴。在我國,將蠶蛹蒸煮后入宴待客早有記錄,《本草綱目》同樣記載:蠶蛹,人食可強身,入藥可醫(yī)多病。而天蠶作為天然的野生蠶種,其蛹的氨基酸含量全面且均衡,同時具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且以鋅、鎂含量最高,故有人言,“世人都說蟲草補,天蠶更比蟲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