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杰
摘 要:語言習得的關鍵期在母語習得領域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實,但是在二語習得領域或者外語學習中是否也存在關鍵期是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本文主要回顧和介紹了關于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的理論探索和實證研究,同時對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的意義與局限進行了概括與討論。
關鍵詞:關鍵期假說;二語習得;年齡
[中圖分類號]:H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0--01
1、引言
語言習得中的關鍵期假說(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概念最早來自生物學,它是指個體發(fā)展過程中環(huán)境影響能起最大作用的時期。關鍵期階段,在適宜的環(huán)境影響下,個體行為的習得特別容易,發(fā)展特別迅速。有大量的研究事實表明,生物體在某種行為的形成過程中確實存在關鍵期。后來從20世紀50、60 年代開始,這一概念被應用到語言習得領域,吸引了越來越多研究者的目光,成為二語習得中的重要問題(崔剛,2011)。許多學者對年齡在二語習得中發(fā)揮的作用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回顧和介紹了其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對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的意義與局限進行了簡單的概括與討論。
2、理論基礎
年齡,與性別、天賦和動機等個體因素一樣,被認為是影響二語習得的關鍵因素。但是概括來說,年齡與二語習得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復雜并且是具有爭議的。最早將關鍵期假說應用到兒童語言習得領域的是Penfiled和Roberts(1959),他們認為兒童學習一門新語言的最佳時間是9歲之前,也就是關鍵期。9歲之后人類大腦開始逐漸變得僵硬死板。60年代,心理語言學家Lenneberg 發(fā)展了這一觀點,并提出了著名的關鍵期(又稱臨界期)假說。他認為,在語言的習得中存在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內,語言的習得比較容易輕松,而過了這個時期,語言的習得相對更加越來越困難。他將這個語言習得的關鍵時期定義到二歲開始至青春期之前。因為在10歲到12歲之前,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而且這時語言的理解和產生涉及到大腦的兩個半球,整個大腦都參與語言學習,語言的習得就相對較自然容易。青春期到來之后,人腦開始發(fā)生側化(Lateralization),神經系統(tǒng)的彈性逐漸降低,語言的學習越來越難(楊連瑞,2012)。
基于Lenneberg 的從神經學角度對關鍵期假說的探索,Scovel(1969)提出青春期大約是習得的第二語言發(fā)音能夠像將其作為母語的說話者的口音的關鍵時期。與此同時,其他學者如Krashen(1973)指出,人的大腦側化可能在其5歲是就完成了。這與側化發(fā)展理論是不太一致的。Bub 和Leventer(1981)對之前的研究進行了檢測,聲稱沒有神經學上的證據表明語言習得的關鍵期到青春期就結束了。
在關鍵期假說的發(fā)展過程中,Johnson和Newport(1989)進行了一項抽樣研究,對46名從不同年齡開始學習英語中國人和朝鮮人進行了語法判斷和口語水平測試,并對測試結果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年齡是參加者在測試中取得成績的關鍵因素。將他們按到達美國的年齡分為四組,3-7歲年齡段的移民最終測試水平與本族語者沒有明顯的差異。8-10歲年齡段的移民得分情況普遍低于第一組。11-15歲和17-39歲年齡段的移民成績隨著年齡的增加下降更為明顯。而且年齡越大越無法達到本族語水平或者是3-7歲年齡組移民的水平,。由此可見,青春期之前移民的初始學習年齡和測試成績具有很強的相關性。而青春期之后,隨著大腦發(fā)育的成熟,年齡和語言水平之間將不再有直接關系。這項研究得到了其他研究者的高度認同,本認為是支持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的最好依據。然而,完美的研究成果是不存在的,Bialystok和Hakuta(1994) 重新檢驗了Johnson和Newport的研究數據,指出年齡因素只是對其中的一部分語法測試有影響。他們對研究數據進行重新檢驗,發(fā)現參加者的語言學習能力從20歲開始下降,相比較青春期而言要晚的多。
3、結語
語言的關鍵期假說從提出到現在,已經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但是在有關問題上仍存在許多爭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關鍵期假說涉及的一些關鍵概念以及語言習得的最終水平沒有明確界定。還沒有形成定論確定關鍵期的開始、結束時間、關鍵期內具體語言技能的習得以及關鍵期的絕對化程度。Singleton(2005)指出,在有關關鍵期假說的文獻中,不同研究者對關鍵期的有不同的定義,而且關于關鍵期開始和結束的時間也有不同看法。關鍵期內語言不同技能的習得受年齡的影響也是不一致的。其次,沒有明確的標準判斷學習者是否達到近似本族語水平。Long(2005)指出,由于每項研究中都存在受限條件或設計上的缺陷,無法得到精確的研究結果。因此,要對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進行充分研究,我們必須借助認知學、語言學等各方面的知識多維度多視角地來研究第二語言習得過程。
參考文獻:
[1]Penfield,W & Roberts, L. 1959. Speech and Brain Mechanism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崔剛. 2001. 關于語言習得關鍵期假說的研究[J]. 外語教學.
[3]楊連瑞 2012. 爭論中的臨界期假說再思考[J].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