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蕾
【摘 要】 本文結合世界教育發(fā)展趨勢,立足各國體育課程的發(fā)展歷程和現狀,對體育課程變化規(guī)律和內涵進行深度追溯并探究其發(fā)展方向,從而為我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關鍵詞】 學校體育;改革;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5-0-01
前言:
健康是國人最重要的時代標簽和民生理念,目前我國正在構建“健康中國”格局和規(guī)劃,旨在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體,構建和諧社會的人群效應和群體特征。學校體育自責所在,重任在肩。依據2010年全國第四次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及通過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對我國基礎教育發(fā)展提出了較為清晰的發(fā)展思路和定位。自2001年實施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是在總結我國多年體育課程改革成果的基礎上,突出健康目標的學科內涵,逐漸與國外先進發(fā)達國家課程體系接軌,強化創(chuàng)新教育現代思想的反映,同時也體現了以人為本,培養(yǎng)面向21世紀全面發(fā)展人才的教育理念,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革命。但在多年來的課程改革實驗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和顯示出許多矛盾和問題,并在一定范圍內阻礙和制約改革的實施。本文旨在通過研究世界教育改革背景和體育課程變革的歷史回溯,為制定和完善適合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提供參考,又是全面構筑我國體育新課程改革全面體系的需要。
一、全球教育時代下的體育課程改革背景剖析
自20世紀至今,世界各國經歷了三次大的教育改革。而在幾次教育改革中,社會在不斷變革,課程改革始終是核心。
第一次教育改革在20世紀初。以杜威進步主義教育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批判了傳統(tǒng)教育的課堂中心、課本中心、教師中心,提出活動中心、兒童中心、兒童的興趣中心地主張—“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他提出“從做中學”的教學原則。杜咸的教育思想影響了美國教育幾十年,而且影響到世界各國。
第二次教育改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后期,1957年的蘇聯人造衛(wèi)星上天,促進了這次改革。使美國學術界許多人士對“生活適應”的功利主義教育進行了深層思考并提出了強烈的批評,195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國防教育法”,提出了一系列課程改革計劃。60年代初隨著終身教育思潮的興起,終身體育也逐漸興起并成各國體育發(fā)展的一個熱點。
第三次教育改革是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的。改革的動力來自教育的內外部諸多因素.外部因素是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并由此帶來生產的不斷變革和社會的深刻變化,國際局勢趨于緩和而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由于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非健康行為引起的現代生活方式病,也稱現代文明病對人類的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和影響,使人類身心不能應付外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的刺激(諸如社會運轉節(jié)奏的加速,競爭程度的提高,個體心理環(huán)境的緊張以及擁擠、噪音等),對生活事件產生某些生理層面、心理層面、社會層面的不良反應的結果,心血管系統(tǒng)、癌癥、腦血管、心理等各種疾病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等。青少年兒童的情況更另人擔憂,根據美國近十年來所做的每一次健康調查材料,確鑿地表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全國學校青少年的健康水不平不斷下降。5-8歲兒童中,40%存在著肥胖、高血壓和高膽固醇問題,而這些都是導致心臟病的因素,從而引起動脈硬化并導致心臟病。內部的因素是:一方面中等教育的普及和終身教育思潮的興起,另一方面中小學教育質量的下降.近幾十年來,各國學校體育的場地器材、體育教師、體育經費逐漸增和改善,但是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喜歡上體育課的人非但沒有增加,反而明顯減少。1983年美國高質量教育委員會發(fā)表的公開信“國家處境危險,教育改革刻不容緩”就反映了這個問題.之后,美國朝野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包括1991年布什總統(tǒng)提出的“2000年教育規(guī)劃”和克林頓總統(tǒng)完成的《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與此同時,日本、英國、法國也在進行教育改革。
二、世界各國體育課程改革的內容設置及目標拓延
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各國都普遍重視對學生進行體育與健康教育(保健教育),在整個教育課程中都包括了體育與健康教育內容改革。其主要的模式有三種:日本、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等國家是將健康與體育課程合二為一設為一門課程。日本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就把健康教育作為體育課程的必要組成部分,幾十年來,從小學到大學一貫堅持體育與健康相結合。每十年更新一次國家基礎教育課程。2002年實行的新課程,力求精選教學內容,留給學生更多自由發(fā)展的空間。日本學校教育中的體育科目在初中階段是冠以“保健體育”實實在在的科目。保健知識和體育一起列入教學大綱?!吧眢w教育是促進身體發(fā)育的教育,而健康教育是關于身體保養(yǎng)的系統(tǒng)教育,兩者在以身體為對象上是共同的,都是為了保持健康。初中三年的保健體育總時數260—295課時,保健占55課時;高中的保健占保健體育總學時的1/3,并按獨立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授課,教學工作由體育教師擔當。
美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注意到體育與健康教育的結合。目前,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的中小學將體育健康課程合并,由體育教師來任課。以英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將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分設。英國:1988年頒布<教育改革法),首次提出推行國家課程,制定國家課程標準。1999年英國教育與就業(yè)部頒布的新一輪國家課程標準(包括體育課程國家標準和健康教育課程國家標準)強調了四項發(fā)展目標:精神、道德、社會和文化方面的發(fā)展;六項基本技能:交往、數的處理、信息技術、共同操作、改進學習、解決問題。體育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游戲、舞蹈、體操、游泳、競賽、體現冒險精神的活動等知識、技能與理解的目標。健康教育課程特別強調,培養(yǎng)自信心、責任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公民形象;建立健康而安全的生活方式: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關系等。以俄羅斯為代表的國家將體育與生命安全基礎分設兩門課程模式。
俄羅斯在1992年制定國家體育課程標準。在這一標準中除了身體發(fā)展與運動技能標準以外,也規(guī)定了健康教育的內容,如衛(wèi)生、飲食、休息的知識:意志和道德品質的發(fā)展;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的身體調節(jié)和自我調節(jié)方法等。與此同時,俄羅斯還專門開設了生命安全基礎課程,使學生掌握自然災害、生產事故、交通事故傷害與攻擊等知識,并形成應變所需要的能力。這兩門課程基本上是由體育教師擔任教學工作。
三、我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時代趨向
1、學校體育課程確立“終身體育”的思想轉型
縱觀世界各國教育改革和體育課程的演變,可以看出體育課程改革的潮流和趨勢:隨著教育思想由階段體育向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的思想轉變;
2、學校體育人本主義的回歸及生活化趨向明顯
課程理念由學科主義向人本主義課程轉變;體育課程目標由注重運動技能的掌握向重視健康方向轉變;課程改革由教學任務向課程目標轉變。
3、體育和健康的終極目標的同一
越來越多的國家將體育與健康課程合二為一,并認為“沒有體育活動課程的教育計劃將與增進健康生活方式的失敗相聯系”。各國都十分重視對學生的體育與健康教育,并將此作為培養(yǎng)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新一代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楊成.西部地區(qū)學校體育改革非均衡發(fā)展的成因與對策.繼續(xù)教育研究,2011.03
2.(美)安德森《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40年回顧》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顧明遠《21世紀人才培養(yǎng)與教育創(chuàng)新——“2001.中國教育壇”》中國教育學刊,2001年第四期
4.楊成,李國義.中學體育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體育學刊,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