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順來
布魯納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的主動參與者?!弊灾鲗W習,無疑是培養(yǎng)學生個性、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慢慢學會學習。
一、讓學生自尋預習方式
預習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中高年級的課文都有導讀、預習。如今,教師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但一味強調學生預習,把一系列陳規(guī)都擺出來,表面上可能學生預習了,但收效甚微,原因何在?主要是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潛能。教師要對學生的預習授之以法,而不拘泥于形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指導他們做出自主的選擇。自我預習的方法有:查找與本課有關的資料;通過工具書掌握生字、理解詞語;標出自然段并勾畫重點語句,養(yǎng)成“動筆后再讀書”的習慣;預習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預習課文正文前“預習”;看課后題預習。
二、讓學生自主讀書,形成能力
1.初讀質疑
學生在掃清文字障礙之后,就可以針對課文提出問題。教師大可不必煩瑣地去問許多內容來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只簡單地提出一個問題:你讀了課文想知道什么?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提出問題。提問方法可采納以下幾種:
(1)依據(jù)課題提問。如在上《鳥的天堂》一文中,學生就根據(jù)課題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鳥的天堂為什么叫鳥的天堂?作者為什么要稱它為鳥的天堂?
(2)根據(jù)重點語句提出問題。如《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文中有“紋絲不動”一詞,學生的提問如下:戰(zhàn)士們?yōu)槭裁础凹y絲不動”?“紋絲不動”有什么好處?邱少云的死與“紋絲不動”有關系嗎?
(3)根據(jù)人物言行提問。
(4)根據(jù)環(huán)境描寫提問。
2.再讀解疑
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讀書解決,通過反復閱讀、推敲、思考,直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最后能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能說出自己的依據(jù)。
3.細讀品味
好的文章都是越品越有味。學生要在不斷地細讀中體會文章主旨,領會作者的用意,從而學會把自己的感情融進作文中。細讀要一段一段地讀,一遍一遍地讀,直到自己讀懂為止。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方式來表明自己“讀懂了”。教師留給他們展示的機會,自愿站起來入情入境的朗誦;也可以動筆寫感情,再讀出來大家評論;還可以在課后動手做些手抄報、藝術作品等表達自己的情感。
三、讓學生自我檢測,總結方法
學生在完成了以上兩步后,就可以進行自我檢測,看自己是否完成了任務,取得了預期效果:本節(jié)課的字詞我學會了嗎?自己提出了問題解決了嗎?我的朗讀有感情嗎?我能像作者那樣把自己的感情通過文字表達出來嗎?
學生的自我測驗,不僅可以一課一測,還可以幾課一測,一個單元一測:本單元的課文,自己理解準確的詞語越來越多了嗎?我的問題提得有深刻意義嗎?我的寫作能力有進步嗎?讓學生在自己的鞭策下不斷進步。
四、讓學生自我嘗試,更新方法
學生都是喜歡成功的。教師要多給學生機會,激發(fā)其自學的積極性。教學閱讀課文的時候,可試著讓學生上講臺,與同學共同學習,看看自己以往的方法是不是還可以改進,從其他同學身上是否可以學到更好的方法。每個學生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一句話,營造廣闊多樣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主體主動參與、自主發(fā)展,讓每一堂語文課都能煥發(fā)生命力。
五、讓學生選擇一些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
課外讀物涉及面廣、量大,這雖然給學生提供了自由發(fā)展的空間,但很多學生都感到無所適從,因此教師必須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或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教師推薦課外讀物要注意下面幾點:
1.要主題鮮明,思想健康
課外閱讀范圍很廣,形式多樣,內容不同,不好的書籍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教育他們要有選擇地讀書,要讀好書。
2.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據(jù)有關調查,因學生年齡、班級、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女生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jié)的書,而男孩則對史地、體育、科學等方面感興趣。對中年級學生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話、科學知識短文,對高年級學生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長篇小說等文學作品及報紙雜志。
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效率的方法
只有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充分調動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會變成自己的東西。要想學生在有限的課外閱讀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增加積累,一定要提高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因此正確的閱讀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我通常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1)限量速讀。在閱讀前確定閱讀的數(shù)量,限定時間讀完。
(2)“直尺速讀”。準備一條透明直尺放在書中間,目光只能沿直尺上下掃視,迫使眼睛余光看清書的其他部分,增強眼的視覺廣度。
(3)“默讀”。有些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總喜歡讀出聲來,這會嚴重影響閱讀速度,我要求學生一定要默讀,甚至不要動嘴皮。做筆記。筆記是記憶的貯存器,思考的激發(fā)器。把讀書時發(fā)現(xiàn)的好詞語、句子、片斷摘錄下來,日后反復吟誦,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
(4)學會積累。要想在課外閱讀中收到實效,就要學會積累,堅持下去不僅知識面會拓寬,而且對文字的駕馭能力也會日漸嫻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