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燕芳
見可愛之人,生親近之心;見成熟穩(wěn)重之人,生敬重之心。我見夏向東,生的是敬畏之心。
第一次見夏向東,我站在樂平市第十小學教學樓的陽臺上,同學拿手一指,告訴我那人便是校長夏向東。我瞇著眼仔細看,不見五官,只覺瘦,氣定神閑,步履輕緩,一身的書卷氣。我心想,當是一個儒雅之人。
看清夏向東的五官,是在那次他對我的評課,我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聽著他一二三四地說著,那么中肯又誠懇。他邊想邊說,輕緩卻不遲滯,眼神偶爾飄忽悠長,他在思考;再看他手中聽課記錄本上的筆跡,整齊又細密。他說:“教學是藝術,要靜下心慢慢來,無關功名?!蔽矣眯捏w悟,他的言語便如同耳畔的微風和廊外的陽光了。
談話結束后,夏向東笑了笑,和我告別。他不太笑,但笑起來卻很溫暖。看著他清瘦的背影,我肅然起敬。這份敬,使我心里的某種力量重新蓬勃。
大家都說他嚴厲,此次我便深知在這清瘦與嚴厲的背后,是他對教師飽含了深深的期許。這次我們新進的24名教師的24節(jié)公開課,他節(jié)節(jié)課都拿著筆和本子,安靜地坐在教室后面聽著、記著、想著,課后及時與大家就教材教法進行細細的商討、交流。他對課堂的分析、對教材的理解、對教法的建議,都讓我們心悅誠服。讓一個懂教育的人來管教育是學校的一件幸事,而這個懂教育的人對教育又如此勤勉專注,更是幸中之幸!
聽學校的老同事說,樂平十小創(chuàng)辦之初,條件十分艱苦,隨處是黃土漫漫,規(guī)章制度更是一片空白,更沒有今天的綠色盎然。就連教師例會,都要等到孩子們放學回家后在教室里舉行。夏向東常在學校里工作到很晚,清瘦的身影總是披著夜色歸去,離去的腳步里依然塞滿了思索和喜悅,獨不見疲勞。我想,或許在他心里,十小就是他的家吧,因為裝著濃濃的愛,一切都甘之若飴,就如冰心的一首小詩描述的一樣:“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xiàn)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我們常常感慨,夏向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在不斷地思考和探索之后,他以實際行動向我們亮出了六個晶瑩的大字:尊嚴成就夢想。
從校園里的一草一木到一幢幢教學樓的命名,到規(guī)章制度的一字一言,再到校歌、校訓、?;盏臉嬎己托oL的營造……一樁樁,一件件,無不傾注了夏向東滿腔的心血,浸潤了他“尊嚴成就夢想”的理念。咀嚼他的思想,對“尊嚴成就夢想”才有切膚的體會、熟悉和親切,也許只有一個自尊內省、通達圖強的人才能發(fā)此呼聲。至此,我對夏向東的敬又多了幾分。
元旦聯(lián)歡時,我又遇見了一個和平常完全不一樣的夏向東,才情洋溢又幽默風趣。他深情舒緩地朗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松活潑地演唱老狼的《同桌的你》,和同事們敲著鑼表演喜劇小品。在大家一陣陣的捧腹大笑里,對夏向東又生了幾許親近之心。
能凝聚人心的不是學校的制度,也不是會上傳達的各種精神,而是一個人思想的魅力和深沉博大的情懷。夏向東處事細致、思慮周詳,儒雅但有氣魄,文質彬彬但有威嚴。
他常說:“我們要培養(yǎng)的是未來的公民,80%的學生走向社會都是平常人,作為教育者,莫以分數(shù)論英雄,我們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潛能。”他還說,“一所好的學校,一定是一個讓人快樂的地方,能讓師生有自尊而又體面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聽他如是說,仿若佛祖拈花、莊周臨水,微笑間天地澄澈。這是多么干凈而慈悲的教育情懷!
我們清楚這樣一個現(xiàn)實,每個人散發(fā)的氣場是不一樣的,有些人讓你熱烈執(zhí)著,有些人讓你意識清醒、促你思索。夏向東身上就有這樣一種力量。他是四月的清冷空氣,和他越接觸,對他的話越琢磨,對語文、對教育,心里便有了更多的輾轉。
那是對理想教育境界的一種找尋、探索,一種深刻而自覺的反省。這些反省,有段時間一直讓我寢食難安,充滿了愛與忐忑,而這都源于他的思想里有我想做卻沒做到的“教育夢”。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總是覺得該再用心一點。以至于在校園遠遠看到夏向東,會下意識地避開,五官也變得僵硬,不知道怎樣微笑。
他就是這樣,不辭辛勞一點一點地發(fā)著光、散著熱,他希望這些光和熱能慢慢地影響身邊的每一位教師。他對我的影響是這樣,對其他的教師又何嘗不是呢?現(xiàn)在校園內濃厚的學術氛圍和濃郁的人文氣息就是最好的佐證。
“每個人心里一畝一畝田/每個人心里一夢一個夢/一顆啊一顆種子/是我心里的一畝田/用它來種什么/用它來種什么/種桃種李種春風/開盡梨花春又來?!泵慨斪x到三毛的這首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樂平十小這所嶄新的校園,想到了夏向東?;蛟S,對夏向東來說,這就是他心里的這畝田、這個夢,他日日耕耘,期待著這畝田一天天地豐盈、一天天地生機盎然。
你若問我,夏向東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還真說不清,你且去樂平十小看看,校園里一張張燦爛的笑臉,那里一定有你想要的答案。樂平十小,亦如?;绽锬侵徽钩嵊w的天鵝,恬靜于東湖之畔,藍天就是她未來的舞臺,而從東湖到藍天的這條弧線,夏向東的目光,一直都在。(作者單位:江西省樂平市第十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