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丹
【摘要】 目的 探討成角度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方法 6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 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 各30例。治療組給予持續(xù)成角度牽引治療, 對照組給予持續(xù)水平牽引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經(jīng)過3個療程治療后,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3.3%, 優(yōu)于對照組的66.7%(P<0.05)。結論 成角度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良好。
【關鍵詞】 成角度牽引;腰椎間盤突出癥; 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015
Analysis of angulation rotation tra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30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cases ZHENG Dan.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es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Beijing 10019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urative effect by angulation rotation tra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ngulation rotation traction for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tinuous horizontal traction for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for 3 courses,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bett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83.3% than 66.7%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ngulation rotation traction provides precisely curative effect in treating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Key words】 Angulation rotation traction;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Clinical effect
腰椎間盤突出癥為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 是引起腰腿痛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臨床眾多非手術療法中, 牽引治療現(xiàn)已成為了醫(yī)生的首選方法。本次對本院門診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非急性發(fā)作期的腰痛進行成角度牽引治療研究, 現(xiàn)將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來源于2010年9月~2015年9月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西區(qū)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的門診患者, 共入選60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診斷標準:有或無明顯誘因腰痛, 伴有單側或雙側下肢痛麻臨床癥狀;查體直腿抬高試驗陽性;X線拍片和或核磁報告為腰椎間盤突出或膨出。其中男40例, 女20例;年齡21~72歲, 病程1~120個月;突出或膨出主要為L4~5, L5~S1節(jié)段。6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各30例。
1. 2 儀器設備 JYZ-IIIB型數(shù)碼(思維)頸腰椎治療多功能牽引床。
1. 3 治療方法
1. 3. 1 治療組 患者仰臥位, 牽引力量為采用患者自身體重40%的基礎上乘以70%作為個體量化的適宜牽引力量進行牽引[2], 方式為1∶1間歇牽引, 角度設置為后伸10°成角牽引, 牽引時間為50 min/次, 牽引次數(shù)為10次1個療程, 1個療程后休息7 d, 共計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3-5]。
1. 3. 2 對照組 患者仰臥位, 牽引力量為采用患者自身體重40%的基礎上再乘以70%作為個體量化的適宜牽引力量進行牽引。牽引方向為傳統(tǒng)水平方向1∶1間歇牽引, 牽引時間50 min/次, 牽引次數(shù)為10次1個療程, 1個療程后休息7 d, 共計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
兩組患者其他藥物及輔助治療無差別。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比較兩組治療后的效果。
1. 4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jù)《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規(guī)定的腰椎間盤突出癥評定標準[1]: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顯效:癥狀和體征明顯減輕;有效:癥狀和體征減輕;無效:癥狀、體征與治療前比較無改善??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
100%。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jīng)過3個療程治療后,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3.3%, 優(yōu)于對照組的66.7%(P<0.05)。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臨床癥狀是腰腿痛麻。目前牽引是其常規(guī)治療的一種有效方法[6]。通過本研究得出成角度牽引有其治療意義, 且優(yōu)于水平牽引。從生物力學角度分析, 仰臥成角牽引所產(chǎn)生的力可以使椎間隙擴大, 整個椎間盤向椎體中心收縮, 從而減少甚至消除膨出或突出[7, 8]。減輕或消除對神經(jīng)根的壓力, 恢復神經(jīng)根內及其周圍組織微循環(huán), 減輕神經(jīng)根及其周圍軟組織缺血、缺氧、充血水腫, 消除神經(jīng)根及其周圍軟組織無菌性炎癥的作用[9, 10]。隨著水腫、炎癥等壓迫的減輕或消除,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腰腿痛麻臨床癥狀也隨之好轉??梢姵山嵌葼恳委熝甸g盤突出癥具有臨床治療優(yōu)勢, 值得臨床推廣研究。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201-202.
[2] 黃仕榮.腰椎間盤突出癥個體化治療哲學思考.醫(yī)學與哲學, 2013, 34(28):4-7.
[3] 阿拉姆.仰臥位電動牽引治療下腰疼痛適宜力量的研究.北京體育大學, 2007.
[4] 高巍巍, 李殿寧, 宋逸先, 等.人體新鮮脊柱椎間盤樣本拉伸蠕變的實驗研究.中醫(yī)藥導報, 2011, 17(1):25-26.
[5] 符曉.兩種牽引方式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評價.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 2002, 24(7):467-468.
[6] 徐新偉. 腰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與脊柱牽引最優(yōu)角度的仿真研究.鄭州大學, 2014.
[7] 虞樂華, 吳南順, 吳士明, 等.成角旋轉快速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88例臨床分析.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 2001, 23(4):476-477.
[8] 張楊, 岳壽偉, 王艷琴. 腰椎多方位快速牽引與腰椎縱向牽引臨床療效的對比研究. 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 2011, 26(7):638-643.
[9] 魯玉來, 孫其偉, 王瑞臣, 等.腰椎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機制與相關問題的探討(附1561例分析).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04, 12(23): 1627-1630.
[10] 魏曉寧, 王艷, 裴飛.腰椎間盤結構、盤內壓力及不同載荷的影響:生物力學研究進展.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5, 19(20): 3242-3247.
[收稿日期:2016-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