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莉 王 燕 龐 嵐(四川省達縣人民醫(yī)院內五科,四川 達州 635000)
?
FC患者的社會心理分析及綜合護理干預
陳 莉 王 燕 龐 嵐
(四川省達縣人民醫(yī)院內五科,四川 達州 635000)
【摘要】目的 分析功能性便秘(FC)患者的社會心理因素,并采取綜合護理干預護理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64例在我院于近1年期間接受的FC患者,將其平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研究組,常規(guī)便秘護理方法應用于對照組,觀察2組療效。結果 FC患者的社會支持及心理狀態(tài)評分均較低。護理后,研究組心理情緒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同時,護理后,研究組便秘癥狀較對照組有明顯好轉(P<0.05)。結論 FC的發(fā)病可能與社會因素、心理因素有關,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緩解FC患者便秘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FC;社會心理因素
功能性便秘(FC)是一種具有持續(xù)性排便次數減少、排便間隔時間長、排便困難或排便不盡的功能性腸病。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FC的發(fā)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對現代人的生活質量有嚴重影響。據研究表明,造成功能性便秘的原因較多,而最主要的原因是社會心理因素[1]。本文中對FC患者進行社會心理因素分析,并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對療效進行觀察,具體見以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選取64例在我院于近1年期間接受的功能性便秘患者,入選患者均符合功能便秘診斷標準,將64例患者平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32例患者中,女18例,男14例,年齡18~68歲,人均年齡為(39.96±10.52)歲,研究組32例患者中,女17例,男15例,年齡19~70歲,人均年齡為(40.16±10.66)歲。2組功能性便秘患者在年齡、性別等資料上基本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將常規(guī)便秘護理方法應用于對照組,而研究組采取綜合性護理措施,具體有:①生活指導。a.指導患者每日多食用水果、蔬菜,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以促進腸道蠕動,另外每日可攝入適量酸奶,以促進大腸內益生菌的增殖。每天清晨可適當飲用溫開水,以清洗腸道,促進排便。告知患者盡量避免飲酒或飲用咖啡,以免增加便秘程度。b.指導患者每日清晨或早餐后排便,若不能排出,則在晚餐后再次排便,日久便可形成規(guī)律的排便習慣。c.合理使用瀉藥。瀉藥可暫時緩解排便困難問題,若長期使用或過分依賴瀉藥,尤其是刺激性瀉藥,若不規(guī)范使用,則會導致便秘加重。在一般情況下,不主張使用瀉藥,在必須使用瀉藥時,盡量避免使用刺激性瀉藥,而選擇滲透性或膨脹性瀉藥。②心理干預。慢性便秘患者常有抑郁、焦慮等情緒,患者入院后,先評估其心理狀況,指導患者家屬共同制定康復計劃,給予其更多的鼓勵,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③生物反饋訓練。生物反饋是一種新的治療技術。訓練時,患者取側臥位,在患者的肛管和直腸內插入一根單通道測壓導管和肛管電極,肛管壓力信號反饋在顯示器上,向患者介紹正?;虍惓5母辜∵\動和肛直腸圖形,教會患者放松、收縮肛門、增加腹內壓的動作要領,治療后,要求患者在家中自行訓練。
1.3 觀察項目:觀察護理后2組患者的排便情況,并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S)、焦慮自評量表(SAS)量表評估抑郁程度、焦慮程度、社會支持度。
1.4 數據處理方法:采取SPA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以(±s)、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分別以t和χ2檢驗,當P<0.05時,具有統計意義。
64例患者的主觀支持為(9.78±3.05),客觀支持為(9.63± 3.72),實際支持利用度為(6.62±1.78)。護理后,研究組心理情緒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同時,護理后,研究組便秘癥狀較對照組有明顯好轉,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2組患者社會功能、情緒改善情況
功能性便秘的致病因素較為復雜,有學者認為長期的社會因素及心理因素影響,使患者處于慢性應激狀態(tài),進而抑制皮下功能,使神經內分泌中樞、情感中樞功能降低。①社會因素。社會因素包括社會環(huán)境、生活習俗等。目前社會因素與FC相互關系的研究報道較少,且結論尚不統一。相關研究發(fā)現FC患者中,絕大多數均有生活規(guī)律的改變或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等現象,例如工作變動、就業(yè)、家人糾紛等。本文研究發(fā)現,FC患者的主觀支持評分較高,而實際支持利用度較少,提示患者主觀期望能在社會環(huán)境中獲得支持,但實際獲得的心理支持缺較少,這與相關報道相符。②心理因素。FC患者常伴有明顯的焦慮、抑郁情緒。臨床上對胃腸道障礙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研究較多,研究結果普遍認為FC的發(fā)病與心理因素有密切聯系。本文研究結果發(fā)現2組FC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較高,顯示FC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普遍較差,提示FC的發(fā)病與心理因素可能有密切聯系,該結論與國內外相關研究報道相一致[2]。
近年來,FC的發(fā)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中對研究組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并與對照組比較,結果顯示,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心理情緒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同時,護理后,研究組便秘癥狀較對照組有明顯好轉,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顯示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緩解FC患者便秘癥狀,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FC的發(fā)病可能與社會因素、心理因素有關,而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緩解FC患者便秘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效果明顯,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燕,林征,林琳,等.功能性便秘患者自我效能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3):234-237.
[2]丁霞芬.功能性便秘患者生活質量分析及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2):1136-1139.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3-02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