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晶晶
生活中我們習(xí)慣要求大人蹲下身子與孩子交流,其實這種換位思考的方式也可以相互進行。教孩子不斷轉(zhuǎn)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學(xué)會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和處理問題,不僅有利于孩子良好個性的形成,更能幫他們提高社交能力,拓展自己小天地。
周末常去的廣場,一幫孩子在玩滑板,他們玩得花樣百出,兒子在一旁咬著嘴唇。看得出,他非常羨慕。
我俯在耳邊同他講,你如果喜歡,可以問哥哥能不能把滑板借你玩一下。兒子決定試試??赡芤驗殪t腆的緣故,他站得比較遠,聲音也小,語速快,別人沒有聽到,所以沒人理睬。
他退回來,樣子有些沮喪。我不想在這個時候繼續(xù)鼓勵他與陌生人打交道,一是因為得有個適應(yīng)過程;其次我不敢保證結(jié)果的一致性——假如他被拒絕了,可能會因此而倍感無所適從。
于是,我盡快把那個快要哭出來的小人兒帶回家去(這是他最需要的安全處所)。我說:“你試試把自己想象成哥哥。他們在廣場上玩得很high,而且周圍有汽車喇叭響,有人在跳廣場舞……各種聲音都有?!蔽掖蜷_客廳里的音樂,同時把一個會發(fā)聲的鎧甲玩具放到陽臺上,“喏,像現(xiàn)在這樣,你在客廳聽音樂,還能聽清楚陽臺上鎧甲勇士的聲音嗎?除非把它的聲音調(diào)高一些,對嗎?”兒子想了想,點點頭。
其實在這里,我們不妨把語言看成一種特殊的行為方式,話是讓別人聽的,得讓孩子明白別人的感受,從而愿意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主動調(diào)節(jié)。
每天下午接兒子放學(xué),到了樓下他總是自己先沖上去。五樓家的小女孩雅雅也是如此,她的父母在外地上班,她能把年邁的奶奶遠遠地甩在后面。
時間久了,我悄悄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每次遇到雅雅,兒子總是盡力作出大哥哥的模樣,比方說會做很多“厲害”的事情,背著書包上樓梯腳步邁得很快,叫亮聲控?zé)魰r手掌拍得很響……小姑娘低下頭笑笑,把很崇拜的小表情隱藏起來。他們最多也就這樣,相互看看,暗自較勁,彼此并不言語。
我了解兒子,現(xiàn)在的表現(xiàn)是他的性格使然,所以我不勉強他主動跟妹妹張口。我說雅雅真漂亮,媽媽好喜歡她呢,兒子點頭稱是。我接著說,等到了年底雅雅的爸爸媽媽會回來接她,她可能會有一段時間不住在這里,她會跟她的好朋友道別,送禮物,開聯(lián)歡會,跟動畫片里的大頭兒子與棉花糖一樣,可惜你們都沒說過話哦。
兒子聽了若有所思。對于小孩子來講,現(xiàn)實與想象可以拉得很近,只要稍加點撥就能找到打開虛擬世界的鑰匙:有些時候需要大人身體力行打消他們的疑慮;有些時候則需要描繪一些具體的細節(jié),如同展開一個好玩的故事,孩子就特別容易跳進去了。
果然,兩個小鄰居再見面時聊得很開心。我不知道孩子們到底如何解決了問題,可我確信這個結(jié)交朋友的過程算是一個很有效的“練習(xí)方式”,兒子從中找到的是一個令自己感覺舒適的辦法。
朋友送給兒子一件酒紅色的衛(wèi)衣。我留意到,兒子在看到衛(wèi)衣的一剎那,他的眼光頗有些挑剔,但也只是流露出一點點兒,很快便收了回去。
我知道這并不是兒子喜歡的顏色,他從小喜歡明亮的色系。然而接下來,他依然很配合地試穿衣服,甚至專門跑到鏡子前面“臭美”一番,末了興沖沖地跟阿姨道謝。
這一切看起來順理成章,但我隱約感覺到這應(yīng)該不是他內(nèi)心最真實的表達。后來我試著問了,他跟我坦白:穿上酒紅色像小女孩似的,但我不能跟阿姨說。阿姨花了錢買衣服,又挑選了顏色,假如我說不喜歡,阿姨一定很掃興。
我驚喜地表示贊同,當(dāng)他自個兒愿意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時,很多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至于那件衛(wèi)衣,第二天兒子便主動穿上它了,“不被喜歡多難過!假如我是這件衛(wèi)衣,當(dāng)然不希望被小主人丟在一邊不理不睬啦?!?/p>
編輯 劉建淑 3146063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