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娟
摘要:修辭在做文章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小的修辭能讓整篇文章生機盎然,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學才能,確實不失為提高文學素養(yǎng)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渠道和方法。
關鍵詞:修辭;通感;作用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088-01
常言道:"言而無文,行之不遠",可見修飾文句的重要性。要想達到這種效果,就離不開修辭。修辭即文辭或修飾文辭。 "修"是修飾的意思,"辭"的本來意思是辯論的言詞,后引申為一切的言詞。修辭,廣義上包括文章的謀篇布局;狹義上就指語言文字修辭。遣詞造句的全過程,同時也包含語言文字修辭。已知的修辭手法(修辭格)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常用的修辭格有:比喻、比擬、借代、拈連、夸張、雙關、通感,映襯、移就、對偶、排比、錯綜、仿詞、設問、反問等等。不同的修辭用在不同的地方,都能使文章增色不少,下面就常見的幾種修辭作簡要的分析:
1.比喻
比喻是一種我們最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是修辭學的辭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國古代稱為"比"、或者"譬(辟)。比喻按三個部分的異同和隱現(xiàn)來看,其基本類型有三種:明喻、隱喻(暗喻) 、借喻;
它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具體,給人的深刻的形象感,變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體,變深奧為淺顯。
例如:"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
本體是"葉子",喻體是"舞女的裙",比喻詞是"像",這是一個典型的明喻,用"舞女的群"把"葉子"的舒展、挺拔,圓潤之態(tài)和流光溢彩的風姿生動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使我們如臨其境,如觀其態(tài)。下面一句,本體是"白花",喻體是"明珠"、"星星"和"美人",一個本體三個喻體,這個修辭手法是博喻,通過不同的喻體把本體不同的特征展現(xiàn)出來,"明珠"表現(xiàn)了"白花"的晶瑩剔透之美,"星星"表現(xiàn)了"白花"的璀璨奪目之美,"美人"則表現(xiàn)了"白花"的纖塵不染之美。這樣就把月光下的荷花那種遺世獨立、千姿百態(tài)和風情萬種的風采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了。
2.擬人
擬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賦予事物以人類的行為特點,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作者的情感,使讀者感到所描寫的物體活潑親切又立體可見。
例如:"鳥兒將巢安放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朱自清《春》)。這幾句中,把鳥賦予人的才能和感受,它會"高興",它會"呼朋引伴",它會"賣弄",它還會"唱"!一副春光圖躍然紙上——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大自然的一切生靈都如此旺盛和生機勃勃,小鳥的機靈可愛之態(tài)如在眼前,小鳥的嘰嘰喳喳之聲如在耳畔了。
3.通感
通感修辭格又叫"移覺",就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生動新奇的一種修辭格。
例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此句中,"清香"需要"嗅覺"方可聞到,"歌聲"需要聽覺方可聽到,但二者卻巧妙地有了"共通"點,二者都有時斷時續(xù)、若有若無的特征,于是感官互通就順理成章了,讀者也在這種感官互通中,仿佛身臨其境嗅到月光微風中荷花那幽微的沁人心脾的清香了。
4.對偶
對偶是用字數(shù)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辭方式。對偶可以使文章具有形式美,顯得整體美觀,同時吟誦時也具有音韻和諧之美。古詩文的對偶處處可見,絕句律詩中的對偶更是首首皆有,例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古代詩歌散文中也運用較多,且形式多樣,如:"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王勃《滕王閣序》還如:"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蘇軾《赤壁賦》)
5.夸張
夸張,是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的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夸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
夸張可以使被表達的事物醒目強烈地凸顯在讀者面前,給人以勢不可擋和直擊心靈的效果,在文學作品中應用十分普遍,尤其李白的詩歌中更是比比皆是,例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將進酒》)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蜀道難》)
毛主席的詩句也有運用,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長征》)
6.排比
排比是一種修辭手法,利用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和語氣相同的詞組或句子并排,達到一種加強語勢的效果。
我們學過的馬丁·路德·金的演講稿《我有一個夢想》,全篇的排比句處處可見,成為文章的亮點,例如:"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將會奮起,實現(xiàn)其立國信條的真諦:"
我們認為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州的紅色山崗上,昔日奴隸的兒子能夠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同席而坐,親如手足。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一個非正義和壓迫的熱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會改造成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小女兒將生活在一個不是以皮膚的顏色,而是以品格的優(yōu)劣作為評判標準的國家里。"這樣的排比,加強了語勢,增強了感情,具有強大的煽動性和號召力!
7.反復
反復就是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等。
反復既可以起到強調突出的效果,也可以產(chǎn)生一唱三嘆的音樂美感,《詩經(jīng)》中的《蒹葭》和《關雎》的反復修辭的運用最為典型;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也運用了反復的手法表達了對母校的依依不舍無限眷戀之情;裴多菲的著名詩歌《我愿意是急流》也是通過反復的修辭手法表達了對愛情的堅貞。
總之,修辭手法雖然千變萬化的,但最終的作用都是為了文章的表達效果,我們應該針對不同的修辭,了解它的正確的使用方法,把它放在合適的位置發(fā)揮他的光芒,這樣才真正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