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波 李梅 沈小賢
清晨時分,孫雙金校長打開“校長信箱”,一封五(2)班的家長來信吸引了他的目光:
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李梅老師不僅在課堂上為學生解惑,還想方設法為家長創(chuàng)造學習的機會。她運用QQ搭建了一個交流平臺——北小五(2)班學習群。在虛擬的空間里,大家傾心交流,提升學習興趣,其樂融融。
讀著來信,孫雙金陷入沉思。人到中年的李梅老師,剛從薄弱學校調到北小時,曾遭到不少家長的質疑甚至投訴。短短一年多時間,班級的家?;佣∽骶篃òl(fā)出如此蓬勃的生機!李老師究竟做了什么,能得到家長如此贊譽?
帶著這份思考,孫雙金走進了李梅老師的班級。很快,如獲至寶的孫雙金發(fā)起全校總動員:“我先不說我的發(fā)現,建議大家都去學習,你一定會有所收獲!”
虛擬空間“家?;印碧N含巨大潛能
平日里,李梅老師班的QQ群,只是各科老師布置任務或作業(yè)的平臺。起初,她并沒覺得有何不妥。一次無心之舉,改變了她對班級OQ群的定位。
連日來的溝通與修改,還是無法讓所有學生都符合要求,生氣之余的李梅挑選出“優(yōu)秀”和“不符要求”的家庭作業(yè),拍照上傳到QQ群,向家長“施壓”。結果,家長們不但沒有不高興,恰恰相反,無論是孩子寫得好的,還是修改不好的,他們都樂此不疲地討論著。第二天,全班學生的作業(yè)竟全部一次性過關!
經詢問家長,李梅得知其中緣由?!安皇俏覀儾幌牒煤酶?,而是我們不知道怎么改才符合要求。現在,有了老師提供的佳作,細瀆老師的批語后,我們自然就明白了?!薄澳鼙槐頁P并且還能展示在大家面前,自然是令人興奮的事。對孩子來說,這也能增強他們的自信?!?/p>
李梅意識到,OQ遠不只是聊天的工具。正確開啟QQ群,竟然一下子輕松化解了家校合作中的未解之難!是否能進一步開發(fā)這個看似平常的媒體工具,更好地為己、為班級所用呢?
很快,在QQ群里,大家可以看見課堂上精彩的瞬間,可以聽見教室里的朗朗書聲,可以“聞”到午間的菜香飯香,可以一覽學生的課間活動,可以欣賞課間武術操的魅力……每天,李老師都記錄下班級彌足珍貴的點滴生活,家長們對于QQ群的關注與日俱增。
趁熱打鐵,李梅又將課堂所學延伸到家長應知,教會家長如何輔導孩子。從列學習、生活計劃,到預習課文要求、批注優(yōu)美文章、閱讀理解方法,再到復習迎考要點,李老師帶領著大家不斷前行。
李梅還在群里創(chuàng)建了“光榮榜”。每當班上有學生獲得一些進步和成績,她總會在群里曬一曬,并且提醒大家前往評論、點贊。
QQ群空間內容的不斷拓展,讓學生和家長真正感受到集體的力量與智慧、分享的快樂與滿足、學習的成就與進取以及老師的關懷與信任。班級管理也憑借強大的凝聚力,步人良性發(fā)展通道,變得富有活力。
“真是沒想到!平時低調的李老師竟然默默地堅持做了這么多!原來,在家?;臃矫孢€有這么多事情可做,回去我也要嘗試—下!”走出李老師的辦公室,一位和她年齡相仿的同事很感慨。
李梅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班級管理創(chuàng)新的探索和實踐,激勵著北小的班主任老師們,大家紛紛著手進行個性化嘗試。
“家?;印边~向課改新境界
一天,孫雙金再次找到李梅,鼓勵她和年輕教師一起探索課堂改革。突如其來的“殷切期盼”,著實讓她為難一一多年的教學經驗似乎已經形成了一個“思維硬殼”。但她硬著頭皮上。
她開始大量閱讀課改相關資料,并主動約課改老師聽課研討。學生在課改課堂上煥發(fā)出的以往不曾有的積極狀態(tài),讓她眼前一亮;課改老師那恰到好處的點撥,洋溢著職業(yè)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讓她很激動。
不過她清醒地知道:同事們幾乎個個都在單打獨斗,完全憑借一己之力艱難推進著。這些同事都是業(yè)務骨干,個人能力強,他們已經如此這般費勁,那對于她來說,豈不更是難上加難?
之前家校互動的經驗告訴她,課改一定不是老師一個人的事,而應該是學生、老師、家長共同努力才能促成的。于是,她又回到了QQ群。
她將自己進行課改的想法和思考先跟家長進行溝通,并發(fā)出倡議,讓大家群策群力為課改提意見;同時,為了讓家長對課改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她還將其他班級的經驗提供給家長,并上傳了學生自主學習時的照片。
為了盡可能多地聽到家長的“心聲”,李老師鼓勵家長運用QQ群“匿名發(fā)言”功能。家長不必擔心老師和他人的“臉色”,可以在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下暢所欲言。
“其實,對于課改,我真不知該從何人手。所以,在向家長通告的同時,也是一種求助。后來發(fā)現,我做對了。是家長們的建設性意見和建議,推動著課改一步步深入和完善?!崩蠲纺弥爸v學稿”說道:“有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在QQ群里圍繞課改進行激烈討論。家長的熱情出乎我的意料,也足見家長們對傳統(tǒng)教育變革的渴望。”
有了家校合作的助力,李梅的課改進行得比較順利。從傳統(tǒng)的以“課”為單位的課堂,到以“單元”為主體的課堂,她大膽嘗試整合每個單元的字詞、閱讀重難點,以“單元”為主體設計“講學稿”,將字詞學習前置,課堂上學生圍繞主問題進行交流討論。這樣一來,教師便從傳統(tǒng)模式解脫出來,有更多時間用好校本教材——《12歲以前的語文》。很快,學生們就能運用孟子名言、老莊哲學來勸解安慰他人,還能借助《笠翁對韻》做對子、寫對聯。
課改向前推進著,家?;右苍谶M行著。不同的是,大家互動的內容有了質的飛躍:從以學習計劃、作業(yè)、試卷為主的話題,轉變?yōu)檎n改的方方面面。用家長們的話來說就是“我們現在也高大上了”。
李梅扎實推進的課改也為自己贏得了觀摩課、展示課的機會,還面向前來北小學習的教育考察團進行專題講座。她還申報了個人課題,撰寫了相關論文。李梅經歷著專業(yè)成長的“第二春”。
“家?;印弊屨n程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提升
在交流課改的過程中,李梅發(fā)現了家長群體所蘊藏的力量。何不發(fā)動家長進課堂,圍繞著他們各自擅長的領域建構班級的“家長課程”呢?
又是一石激起千層浪。QQ群里討論的內容迅速被這個話題占領。經過一番熱議,最終形成共識:首先,家長在進課堂給學生講課前,需在群里和大家一起探討教學流程和內容;接著,李老師直播進課堂;最后,大家共同在群里“教研”,以便總結經驗。
就這樣,“南京市環(huán)保局垃圾分類系列課堂”“南京市交管局交通安全系列課堂”“東南大學建筑橋梁系列課堂”“南京地鐵運營管理系列課堂”“中科院土壤所地質研究系列課堂”等,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家長課程”。
很快,在李老師的倡議下,借鑒“家長課程”模式,“學生課程”也開展了起來。學生利用課前十分鐘,走上講臺,利用PPT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見聞??粗鴮W生們“翩翩起舞”,家長們熱切地關注孩子的自主成長。每一次分享會,孩子們都仿佛跟著小主人公到處旅行,所見所聞,精彩紛呈,就如親身經歷一樣,令人遐想無限。李老師還鼓勵學生將這些內容歸類整理,集結成冊,形成了獨具匠心的班級“學生課程手冊”。
家長課程和學生課程的加入,拓展了學校情智校本課程的新領域.使得課程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提升。
接下來,李梅計劃著手開發(fā)“個性化教師課程”,她已經找到了課程建構的突破口——生活化作文。
回首往昔,李老師不無感慨:“人到中年,遭遇職業(yè)瓶頸期,如何突圍,成了擺在我們這個群體面前最迫切的難題。幾年的行走與思考,我也摸出了一些門道。簡單來說,就是要積極轉變和更新觀念,與時俱進?!闭纭凹倚;印边@樣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只要轉變思路,就能煥發(fā)新的活力,獲得專業(yè)發(fā)展的新動力。
如今,越來越多的北小老師、班級,轉變固有的思維,在家?;拥倪^程中邁出新的一步。于是,“尋覓南京”親子實踐活動、“為我寫詩”班級詩詞展會、“小小吟誦家”古韻今風展示等各類方式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
整個校園內,家?;拥姆绞胶蛢热葜饾u擺脫傳統(tǒng)模式,開始向著更廣、更深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軌跡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