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學》課程引入探究式教學對于改善本科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素質、學習與研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8-2014年10個學期學生期末總成績與學生評議結果,對《金融學》課程引入探究教學的效果進行了分析評價。結果顯示,實施探究教學之后學生的總體成績出現了大幅提升,探究教學受到大多數學生的支持但仍存在問題。基于此,本文從教師與學生兩個角度剖析了引入探究教學存在的問題、引致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即要充分注重教學團隊建設,激發(fā)教師教學工作積極性;縮減課程門數,合并、減少教學中的重疊內容;提高教師課堂參與度,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注重課堂細節(jié)設計等。
【關鍵詞】金融學 探究式教學 效果評價 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242-03
一、引言
2010年,我國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核心任務”。只有進行有效的教學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學質量。所謂有效教學,是指能夠使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并鼓勵多樣化思維的存續(xù)及發(fā)展,摒棄標準化程序與一致意見,鼓勵學生積極將所學付諸于實踐。進行探究式教學可以達到有效教學的目標。探究式教學是指從學科領域或社會實踐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類似于學術研究的情景,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fā)現問題, 運用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的方法、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尤其是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早在20世紀50年代,探究式教學方法就已經被美國課程專家、芝加哥大學教授約瑟夫.施瓦布(Joseph Schwab)倡導并逐步推廣應用。實踐經驗顯示,探究式教學法有一定的理論依據,有行之有效的教學步驟,具有優(yōu)于一般教學方法的顯著特點。
探究式教學的引入對于提高本科、研究生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與科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當前本科學生乃至研究生的閱讀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研究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普遍低下。因此,在本科教學中引入探究式教學是勢在必行、刻不容緩的。金融學是一門應用學科,應用的意義在于理論付諸于實踐,分析并解決問題是學習與研究的關鍵。在金融學課程中引入探究式教學,能夠改變傳統(tǒng)的授受式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是提高本科與研究生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其必要性不容忽視。
鑒于此,本文選取2008-2014年10個學期中學習《金融學》課程的學生期末總成績作為研究樣本,對《金融學》課程中引入探究教學的效果進行了分析與評價,并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從教師角度與學生角度剖析了引入探究式教學存在問題、局限性與引致原因,基于此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與改進措施,為在未來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深入與完善提供指引與思路。本文的結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探究式教學引入《金融學》課程的方案設計;第三部分,探究式教學引入《金融學》課程的效果評價;第四部分,《金融學》探究教學的局限性、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
二、《金融學》探究教學的步驟與方案設計:以某一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為例
1.預備階段:學習理論知識
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積累,是決定探究式教學效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以《金融學》課程中的央行法定準備金率這一貨幣政策工具的學習為例,首先要讓學生在預備階段了解以下內容:存款準備金率的產生、概念、作用;央行操控準備金率的方法及原理;準備金率這一工具的特點(優(yōu)勢與劣勢);目前世界各國使用該工具的情況及原因等等。
2.設計步驟與方案
存款準備金率作為中央銀行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近年來被頻繁使用,但它卻又是一個不該被頻繁使用的工具。因此,設計兩種方案,任選其一來提出問題。方案1:設計情境,給出2007-2008年間央行為抑制經濟7次上調法定準備金率但效果不佳的案例;方案2:直接設計題目為“結合中國經濟實際情況,央行調整準備金率會對經濟產生何種影響”。接下來,指導學生按照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探究式學習。
第一,搜集數據、觀察經濟現象及規(guī)律。 閱讀相關文獻資料(為學生例舉5-10篇經典文獻,鼓勵更廣泛閱讀),總結歷次上調準備金率的情況以及M2、CPI、GDP指標、股指變化的數據,作圖分析準備金率變動與各指標之間的關系。高年級學生可考慮使用自回歸模型、脈沖響應分析、方差分解等計量手段進行定量分析。
第二,限定研究目標、提出假設條件并最終獲得結論。作圖或實證分析后,學生形成了初步看法。進一步分析,若有關系,是何種關系,是否與理論相一致;若沒關系,與理論相悖,可能是由于哪些原因導致的,理由是什么。由于現實情況是錯綜復雜的,進一步的分析是否需要設定某些假設條件。對于最終得到的結論,需要進一步的解釋和預測。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思考,提出論據自圓其說,無論是定量的還是定性的分析,即使是不全面的、甚至是不正確的也應多多鼓勵。
第三,總結、討論、提交論文。課堂探討的過程非常重要,決定這一教學方法實施的成敗。首先,將學生分成幾組,先實行組內探討,然后由每組派出一名代表來陳述研究過程與結果,之后其他各組成員提出質疑。以往經驗來看,大多數學生以數據為證認為準備金率調節(jié)與經濟關系不大,當然學生選擇樣本的時間跨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分析原因有房價飛漲、流動性過剩、政策時滯等,甚至還有聯系次貸危機來進行分析的,思路之開闊,令人非常驚喜。此時,教師的職責是適時的給予評論、指正,以參與者的姿態(tài)出現。在討論課結束之后,形成論文并一周之后提交,指導學生正確書寫論文的學術規(guī)范,引言、綜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缺一不可。
三、《金融學》引入探究式教學的效果評價
從2011年開始,東北財經大學《金融學》課程開始嘗試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引入。2011年時,僅引入了兩個章節(jié)的探究式課程,即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與資產組合理論,學生反饋效果較好;因此,從2012年開始,又逐步引入了金融市場、家庭、企業(yè)金融決策、股票價值評估、風險管理的探究教學。接下來,以2011年為分界點,將2008年-2010年5個學期與2011-2014年5個學期的學生期末總成績進行對比分析,檢驗探究式教學模式進入金融學課程的實施效果?!督鹑趯W》課程是全校開設的經濟類專業(yè)基礎課,每學年選課的學生數量較多,也為本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數據基礎。endprint
首先,選取每一學期100個學生的期末總成績作為研究樣本。其中,2011年之前的期末總成績是期末試卷(90%)和平時出勤(10%)的加權平均成績,而2011年之后,即探究式教學模式引入后,學生的期末總成績?yōu)槠谀├碚摐y試(70%)和課堂討論(30%),其中,課堂討論的成績評定是由課堂討論表現(15%)和論文質量(15%)構成的。這是引入探究式教學測試期或是過渡時期的成績評定方法。在經過多個學期的試行以及教學設計逐步完善之后,將進一步加大探究式教學的比重,即每學期前九周理論學習并進行理論考試,后九周探究式教學并依照具體明確的評定標準給出分數,加權平均獲得學生這門課程的最終成績。依照目前的評分方式,以時間為序,計算每學期隨機抽取的100個學生的期末總成績之和,具體見圖1。圖1顯示,從2011年開始,學生的學習成績出現了大幅上升,由原來平均成績在60多分升至70多分。這足以證明,《金融學》課程探究式教學的引入的確加大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盡管成績不足以說明一切,但卻是驗證教學效果最直接的證據。
接下來,進一步按照學科專業(yè)進行分類,探討不同專業(yè)類別的學生在金融學探究式教學中學習效果的差異特征,這種差異特征可以為我們提供啟示。金融學課程是面向經濟類學科的專業(yè)基礎必修課,學習該課程的專業(yè)共7個,包括投資專業(yè)、會計專業(yè)(財務管理、國際會計、會計實驗、注冊會計師、評估專業(yè))、工商管理專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管理專業(yè))、財稅、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旅游與酒店管理、電子商務。以2011年為界,重新將學生按照七個專業(yè)進行分類,七個專業(yè)中各隨機抽取70名學生,計算每一專業(yè)下學生樣本在2011年之前與2011年之后的期末總成績并進行比較。
首先,將2011年之后(即試行探究教學模式之后)五個學期的各專業(yè)抽樣學生成績進行匯總,具體見圖2。結果顯示,總成績的排名順序依次是投資、會計、工商、財稅、旅游、電子商務、公管。撇除學生稟賦與能力水平的差異,不難發(fā)現,探究式教學實施效果優(yōu)劣與學生的學習基礎是戚戚相關的,投資、會計、工商、財稅專業(yè)與金融學有許多交叉內容,這些專業(yè)的學生具有相對較好的金融學或經濟學基礎,因此,在探究式教學中能夠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而旅游、電子商務、公共管理專業(yè)與金融學交叉內容較少,學生的經濟學基礎相對薄弱,學習效果相對落后。因此,在探究式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論課程設置不能取代,要強調學生文獻資料的閱讀,閱讀數量與質量都要有明確的要求與考核標準,以此為基礎才能在探究式教學中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同時,高年級專業(yè)引入探究式教學模式具有優(yōu)勢,良好的專業(yè)知識積累,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金融學研究生、博士生相關課程,應考慮積極地、全面的引入探究教學模式。
進一步,將2011年之前(即未實施探究教學時)五個學期的各專業(yè)抽樣學生成績也進行匯總,具體見圖3。與前比較,我們發(fā)現,探究式學習能夠顯著提升各專業(yè)學生的學習效果。圖3顯示,未實施探究教學時期,除會計專業(yè)以外,各專業(yè)學生的學習總成績大致保持在4500-4800分之間,而實施探究教學之后,總成績發(fā)生大幅度的提升,保持在4800-5800分之間。除了會計專業(yè)的成績表現為輕微提升外,其他專業(yè)學生成績變化幅度均較大,尤其是投資專業(yè)。如果說,2011年之前的數據能夠代表各專業(yè)學生的稟賦與能力水平,那么2011年后的數據就是對于在金融學課程中引入探究式教學模式效果的最好評價。
隨后,我將2011-2014年5個學期隨機抽取的350個學生的主觀評議進行整理,按照支持、支持但有質疑、不支持三種意見進行歸類,見圖4。結果顯示,支持探究教學的學生有121人,占比35%;支持但存在質疑、認為需要改進的學生有148人,占比42%;不支持探究教學的學生人數為81人,占比23%。從學生主觀評議的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是支持引入探究式教學的。支持但有質疑的學生數量高于完全支持的學生數量,這充分說明,盡管探究式教學是具有優(yōu)勢且受到大部分學生支持的,但仍存在著許多問題與漏洞,需要教師發(fā)現問題、積極改進。目前,從國內外的具體情況來看,還并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只能是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完善。
當然,對探究式教學效果的評價,僅僅以考試成績?yōu)橐罁遣怀浞值?。學生掌握知識量的多少比較容易衡量,但學生的一般性發(fā)展和品德的提升卻是成績無法衡量的。因此,有必要建立觀測學生的學習行為來評價探究式教學效果的標準與體系。在這方面的實踐,我們仍在探索中,因此尚缺乏實際數據的支持,但這種評價方式能夠將學生的探究學習行為具體到每個指標的衡量,與單純通過成績衡量教學效果的評價方式相比,是非常有力的補充。
四、《金融學》探究教學的局限性、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
如上所述,探究式教學法是強調“教師為主導, 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因此,它的優(yōu)點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在實踐中,尤其是在國內本科教育的實踐中,探究式教學也存在種種問題,了解問題產生背后的原因是提高探究式教學的關鍵所在。
第一,從教師角度來看。在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的是主導作用,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學的備課工作量加大,不僅要考慮講授的內容,還要考慮實施的細節(jié),如時間的掌控、課堂的組織等。因此,實施探究式教學方法,教師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準備與自我提升。但是,當前主要以科研來評價教師水平的高教制度體系在某種程度上會挫傷教師投入教學的積極性,制約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引入與推廣。同時,教師團隊建設也是影響探究式教學有效實施的關鍵因素。沒有教學團隊、沒有政策激勵,教師從事探究式教學所獲得的與教師實際的付出遠不成比例,這是探究式教學阻滯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從學生角度來看。探究式教學對學生會有一定的要求,比如需要具備一定數據處理能力,掌握一些實驗方法,具有一定閱讀英語材料的能力等。目前,國內本科學生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們普遍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習熱情不高,增加了大量閱讀及課程的難度會導致他們的抵觸情緒,認為選擇探究式課程是耗時耗力不易得分的。其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低下是探究式教學本身存在不容忽視的關鍵問題,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學生學習課程數量過多,時間與精力有限,只能選擇參與一些課程教學活動,另一些課程只能放棄或者搭便車;研討項目不夠新穎,沒有貼近現實,對現實問題的解決幫助不大;研討機制不靈活、過程評價機制不夠均衡、成員責權不清,給某些學生提供了搭便車的便利。endprint
鑒于此,針對探究教學實踐中尚存在的問題與漏洞,以下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期待能夠為《金融學》探究教學的深入發(fā)展與完善提供思路與指引。
第一,注重教學團隊建設,激發(fā)教師教學工作積極性。教學團隊的建設有利于提高探究教學的質量,團隊內部加強分工合作,團隊成員相互取長補短。學校需要給予政策引導與扶持來鼓勵組建教學團隊,對優(yōu)秀團隊進行適宜獎勵,起先進示范作用。打造團隊合作氛圍,鼓勵教學骨干與教學帶頭人主動帶隊。學校應改變“重科研、輕教學”的業(yè)績考核標準與職稱評價體系,給予教學工作更多的關注,尤其是探究式教學需要教師的大力投入,要采取適當的激勵措施與政策扶持。對于教學工作突出者,給予適當的科研減負。學校還應該多關注教師的個人發(fā)展,多提供科研培訓、教學培訓、海外提升培訓的機會,為提升教師自身素質、能力水平提供條件。
第二,縮減課程門數,合并、減少教學中的重疊內容。目前,學生學習的諸多課程中有大量重復內容,重復性的學習浪費學校有限的資源,浪費學生的時間與精力,也是阻礙探究式教學在本科階段引入的關鍵所在。比如,茲維博迪.莫頓的《金融學》與會計專業(yè)課程《財務管理》有多數內容交叉、重復,那么在專業(yè)課程設置上可以考慮會計專業(yè)取消《金融學》課程的學習,設置《貨幣銀行學》課程可能更為合適。再比如,《金融學》與《公司金融》也存在很多交叉內容,重復學習是否具有必要性,有待商榷。
第三,提高教師課堂參與度,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注重課堂細節(jié)設計。教師要把握課堂參與度,參與過多阻礙學生的自由發(fā)揮,參與過少使學生無所適從,適宜的課堂參與度是影響探究式教學的重要因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決定著探究教學的成敗,教師應致力于結合學生能力水平探討題目設計可行性、與現實的相關性、甚至一定程度上的趣味性,有效利用網絡平臺與多媒體,豐富課堂教學手段。設計科學的、細致的學生評價體系與標準,不僅以考試成績來考核,也要基于學生行為來判定,盡量減少學生的搭便車現象。
參考文獻:
[1]李志強.探究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當代教育論壇,2006(8):16-20.
[2]李蔚.研究型大學多模式、個性化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和發(fā)展[J].清華大學教研研究,2009(8):15-19.
[3]劉儒德.探究學習與課堂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17.
[4]葉滿城.探究式教學方法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科學,2009(2):48-52。
[5]趙文亞,史彬茹. 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7(14):117-118.
[6]Joseph J. Schwab. 1962. The Teaching of Science as Enqui[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7]Joseph J. Schwab.1960. Inquiry, Science Teacher and Educator [J].The School Review,68( 2) :191.
本文受到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UPRP20140547)的資助。
孫音(1978-),女,遼寧沈陽人,東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博士。長期從事《金融學》、《貨幣銀行學》課程教學實踐與研究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