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嫣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南國商學院, 廣州 510545)
?
西班牙語非典型帶“se”動詞中“se”的功能探討
何嫣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南國商學院, 廣州510545)
摘要:傳統(tǒng)觀點認為西班牙語非典型帶“se”動詞中的代詞“se”起強調(diào)作用,但這一觀點并無法全面解釋50多年來其稱謂不斷變化的語言現(xiàn)象。根據(jù)Vendler的行為四范疇理論通過分析非典型帶“se”動詞的體貌信息,然后以Pustejovsky建立的動詞內(nèi)部結構圖為起點,分析“se”在結構圖中所處的位置,從而發(fā)現(xiàn)該代詞作用在于劃分行為體貌,指明行為由完成體轉變成狀態(tài)體。
關鍵詞:西班牙語; 非典型帶“se”動詞; 體貌; 詞匯內(nèi)部結構
一、引言
“se”是西班牙語中常見的代詞,它除了具有指代人稱、標記特殊句式的功能外,還可以與動詞結合使其成為特殊的動詞形式(如:levantar-levantarse)。西班牙語學術界對該類帶“se”動詞的命名眾說紛紜,20世紀70年代末出版的西班牙語書籍將其命名為自復動詞(verbos reflexivos)或相互動詞(verbos recíprocos)(Redondo、Andrés, 1976)。90年代初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們發(fā)現(xiàn)自復動詞或相互動詞并無法概括該類動詞的所有特征,進而將其命名為人稱代詞補語代詞。到了21世紀,該類動詞的稱謂繼續(xù)得到完善,在2011年出版的《西班牙語語法新編》中,編者將該類動詞進行分類,分為自復動詞或代詞式動詞(常福良,2011)。50多年來稱謂的不斷變化,側面反映了該類動詞在句法、語義以及結構上的復雜性。
由于本文研究的重點不在于討論稱謂的準確性,因此從形式上出發(fā),將其統(tǒng)稱為帶“se”動詞,把研究重點放在帶“se”動詞非典型用法的部分。在此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西班牙語中 “se”代詞的典型用法:i.作為人稱代詞le,les的變體,在句子當中充當間接賓語,如(1);ii.作為無人稱句和自復被動句的標志,如(2);iii.“se”與動詞連用,跟隨主干動詞根據(jù)六個人稱發(fā)生相應的變化。
我們把真想告訴了他們。我們告訴了他們。
(2)a. Se trabaja mucho en este ciudad. (無人稱句)
在這個城市大家工作很努力。
b. Se venden zapatos aquí. (自復被動句)
這里賣鞋。
這里要討論的是第三種情況,也是使用最廣最復雜的一種情況?!段靼嘌勒Z語法新編》將該類帶“se”的動詞定義為自復動詞(verbos reflexivos)或代詞式動詞(verbos pronomiales)。自復動詞的定義:句子的主語同時又是動詞的直接賓語或間接賓語,它表明動作返回主體本身,表示自復或者相互的含義。例如:
(3) a. Me ducho todos los días. (我每天洗澡。)
a′. Ducho a mi hijo todos los días.(我每天給我的兒子洗澡。)
b. Lávate las manos antes de comer.(飯前你要洗手。)
b′. Lava las manos al hijo antes de comer.(飯前你把孩子的手洗干凈。)
c. Se hacen preguntas entre sí.(他們互相提問。)
c′. Me hacen preguntas.(他們向我提問。)
(3a)中“me”是“se”第一人稱單數(shù)的變體,是句子中的直接賓語,意思是“我每天都給自己洗澡”;(3b)中的“te”是 “se”第二人稱單數(shù)的變體,是句子中的間接賓語,意思是“飯前你要給自己洗手”;(3c)中的“se”在句子中充當間接賓語,意思是“他們之間互相提問題”。(3a.b.c)三句的動作皆返回主語本身,而(3a’.b’.c’)三句的主語和賓語不一致。通過上述例子的比較,不難理解西班牙語自復動詞的含義?!皊e”作為自復或相互動詞的標志,是典型的用法。但是在實際的語用當中,西班牙語帶 “se”動詞遠不止表示“自復或相互”的含義,如:
(4) a. Me voy. (我要走了。)
b. Se lo comió todo.(他吃光了所有食物。)
c. Me traje los papeles.(我把文件帶來了。)
d. Juan se cayó del árbol.(胡安從樹上摔下來。)
這一部分帶“se”的動詞,并不表示自復或相互的含義,可以將其稱為非典型帶“se”動詞。這一類帶“se”動詞使用范圍廣,用法模糊,與漢語或英語無對應,自然成為西班牙語學生學習的難點。
(5)a. Juan va a Barcelona el mes que viene.
b. Juan se va a Barcelona el mes que viene.
對比上述兩句話。(5b)表達胡安要去巴塞羅那這一事實時,其實是暗示其將會長時間離開當?shù)?,甚至搬家;?5a)則是簡單表示胡安下個月會去巴塞羅那。也就是說,“se”能透露出主語將長期待在巴塞羅那(estar en Barcelona)。Pustejovsky(1995:33)提出:動詞謂語的內(nèi)在結構(estructura interna)能透露出謂語的體貌信息。本文將從“體貌”(aspecto léxico)這一角度分析“se”在非典型帶“se”動詞中起何作用,并分析代詞 “se”是否可以和所有動詞兼容。
二、行為內(nèi)部結構與體貌信息
關于“動詞體貌”這一特征最早是由阿里士多德提出:存在一些動詞描述的動作是有終點的,而有些動詞描述的動作可以無限延伸下去、沒有終結。美國語言哲學家Vendler(1957)根據(jù)詞匯是否具有動態(tài)性、持續(xù)性和終結性特征,將動詞分為以下四類:
表1 韓中日FTA競爭現(xiàn)狀
這里需要解釋的是終結性(telicidad)和動詞的外部時態(tài)(完成時態(tài)或未完成時態(tài))無關。判斷一個動詞是否包含終結性特征,可以通過 “行為的部分完成”與動詞語義的關系來分析。如construir una casa (建造一個房子),建造了半個房子并不等于建造了一個房子,“行為的部分完成”無法表達短語的完整語義,那么據(jù)此可以判斷該動詞詞組含有終結性特征;如trabajar (工作),一個人正在工作,即使沒有完成所有任務,他也“工作”了,“行為的部分完成”不影響動詞語義的表達,那么據(jù)此可以判斷trabajar一詞不包含終結性特征。
根據(jù)行為是否包含終結性(telecidad)特征,Pustejovsky(1991)將Vendler (1957)的行為四范疇劃為三類:狀態(tài)體事件(estado)、過程體事件(proceso)和轉變體事件(transición), 三類事件的內(nèi)部結構如下:
在狀態(tài)體行為中(圖A),e代表某一行為(evento),該行為沒有變化,沒有終點,如動詞tener(擁有);在過程體行為中(圖B),行為不斷運動(e1…en),有不同的階段,但沒有終點,如動詞buscar(尋找);轉變體行為中(圖C),其內(nèi)部結構體現(xiàn)出該行為不斷運動(P=Proceso),行為運動到終點后轉變成一個狀態(tài)(E=Estado),如短語leer un libro(看一本書), escribir una carta(寫一封信)。Pustejovsky對于行為內(nèi)部結構(estructura interna)的分類,是本文分析非典型帶“se”動詞的關鍵。
三、非典型帶“se”動詞中“se”的功能分析
接下來本文將不帶“se”的動詞稱為“簡單動詞”(forma simple), 將加上“se”后的動詞稱為帶“se”動詞。根據(jù)“簡單動詞”和“se”常見的搭配,可以將非典型帶“se”動詞分為三類逐一分析:1)帶“se”位移動詞 (“se” con verbos de movimiento); 2)帶“se”及物動詞(“se” con verbos transitivos); 3)帶“se”不及物動詞(“se” con verbos intransitivos)。
(一)帶 “se”位移動詞
簡單地說,“位移動詞”是描述人或事物發(fā)生空間變化的動詞。從語義的角度上看,西班牙語中大部分的位移動詞暗含了行為的 “起點” (punto de origen) 或 “終點”(punto de destino),如:ir (去)一詞,讀者會自動聯(lián)想de dónde(從哪里)— a dónde(到哪去)。常見的帶“se”位移動詞:ir(se), marchar(se), venir(se), caer(se), volver(se), subir(se), bajar(se)等等。根據(jù)行為部分完成和全部完成的關系,我們可以判斷以上位移動詞含有終結性特征,因為“去公園的路上”不代表“去了公園”、“來我家的路上”不代表“來到我家”。根據(jù)Pustejovsky對行為體貌的分類,位移動詞屬于轉變體行為,其內(nèi)部結構圖如下:
該結構圖表示位移動詞包含兩個完成的行為(L1-Logro 1, L2-Logro2)。以位移動詞ir(Juan va de Madrid por Salamanca a Portugal)為例,解釋該結構圖。Juan va de Madrid por Salamanca對應L1階段,“胡安離開馬德里”是完成的第一件事情(L1’), 然后 “經(jīng)過薩拉曼卡”(P);Juan va a Portugal代表L2階段, “胡安去到葡萄牙”是完成的第二件事情 (L2’),接著胡安便進入“到達葡萄牙”的狀態(tài)(E)??椿乩?5),可推斷“se”的位置處于結構圖L2’與E之間,其作用在于指明行為完成后進入狀態(tài)體階段。但是僅一個動詞無法證明推斷的正確性,接下來還將該理論運用到其他帶“se” 位移動詞的分析中。
(7)a. Vino a Barcelona de representante.
b. Se vino a Barcelona de representante.
(7a,b)兩句話都可以翻譯為: 他以公司代表的身份來到巴塞羅那。(7a)中說話者描述客觀事實,他以公司代表的身份來到巴塞羅那(因為他是公司的領導),而(7b)中說話者想暗示主語拋棄舊處來到巴塞羅那并長期逗留的決心。因此讀者看到第二句話時,有可能聯(lián)想到:他以公司代表身份來到巴塞羅那(因為在馬德里他和大家相處不愉快)。(7a)行為的運動模式如下:L1’(venir de un lugar)-P(por un lugar)-L2’ (venir a Barcelona),而(7b)行為的運動模式如下:L1’(venir de un lugar)-P(por un lugar)-L2’(venir a Barcelona)-E(estar en Barcelona)。通過對比,“se”的作用在于強調(diào)行為完成后進入到一個狀態(tài),起到轉變事件體貌的作用。
llevar一詞必須要搭配表示方位的景況補語(llevar a...),表示帶某物去某地;而llevarse卻表示某物帶走、拿走的含義。llevar與llevarse在含義上的差異與“se”的轉變體貌功能是否有關,我們從llevar的內(nèi)部結構開始分析。作為位移動詞,llevar的內(nèi)部結構圖如(6)。llevar的運動模式如下:L1’(llevar algo de un lugar)-P(procesos)-L2’(llevar algo a un lugar)。我們假設“se”仍然起到改變事件體貌的作用, llevarse的運動模式如下:L1’(llevar algo de un lugar)-P(proceos)-L2’(llevar algo a un lugar)-E(algo está en el lugar)。請看以下例句:
(8) Me llevo el libro. (我把書買走。)
從物體的角度出發(fā),書離開書柜(L1’-P)來到主語身上(L2’),接著“me”指明此書屬主語所有(E)。這樣看來, 對llevarse一詞中 “se”功能的假設仍然成立。關于其他帶“se”位移動詞,西班牙語同行可用此方法繼續(xù)探究。
(二)帶 “se”及物動詞
與上述位移動詞相似,在西班牙語中存在一些及物動詞,可以搭配“se”使用,如:
(12)a. Ayer comí una paella./ Ayer me comí una paella.
b. Juan bebió una cerveza./ Juan se bebió una cerveza.
對于上述及物動詞帶“se”和不帶“se”的區(qū)別,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倘若單純使用及物動詞,句子僅限于描述一個事件;而及物動詞搭配 “se”使用,可以強調(diào)主語謂語之間的緊密關系,突出主語是“為自己”而做。在中國西班牙語界,學者們基本贊同上述觀點,認為很多動詞加上“se”后,對動詞所表示的行為具有明顯的強調(diào)意味(孫義楨,2010)。倘若單純從 “強調(diào)意味”這一角度出發(fā),我們無法解釋為什么(13)中“comer una paella”可以加上“se”,而“comer paella”卻無法和 “se”兼容。因此,傳統(tǒng)觀點中側重主語和動作之間的聯(lián)系,而這無法全面概括“se”與動詞搭配時所體現(xiàn)出的全部特征。本文將從體貌(aspecto léxico)和行為內(nèi)部結構(estructura interna)的角度分析該類動詞,希望能提供一個新的解讀。
(13)a. Ayer comí paella./* Ayer me comí paella.
b. Ayer comí una paella./Ayer me comí una paella.首先,我們來分析“comer paella(吃海鮮飯)”和“comer una paella(吃一份海鮮飯)”的體貌?!癱omer paella”行為缺乏終結性特征(telicidad),因為“吃了一些海鮮飯”確實代表完成了“吃海鮮飯”,因此判斷該行為為過程體 (proceso); “comer una paella”行為具有終結性特征,因為“吃了一點海鮮飯”并不代表“吃了一份海鮮飯”,動作的部分完成無法代表動作的全部完成,因此判斷該行為是有終結性、有持續(xù)性的轉變體(transición)。兩個行為的內(nèi)部結構圖如下:
從(13a,b)的例句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se”并非可以任意和及物動詞搭配,它的出現(xiàn)和及物動詞所帶的直接賓語有關,這同文章提到的詞匯體貌有聯(lián)系。“comer una paella”的內(nèi)部結構圖中包含了一個E(estado)的狀態(tài),而正如文章的理論,“se”的功能是指明事件變成一個狀態(tài)體,因此(13b)是符合語法規(guī)則的;而(13a)是錯誤的,因為從(14a)的結構圖可以看出,該事件不包含E階段,因此無法和“se”兼容。(13b)兩句話的區(qū)別在于:昨天我吃了一份海鮮飯。/昨天我吃了一份海鮮飯并且飯全被吃光。(15a、b)的差異同上:
(15)a. María ha fumado puros./ * María se ha fumado puros.
b. María ha fumado un puro./ María se ha fumado un puro.
值得指出的是,在西班牙語中,表示“進食類”的及物動物搭配了確指的直接賓語后,都可以和“se”兼容,表示食物全被吃光狀態(tài),如:almorzar,cenar,desayunar,comer,engullir,merendar,tomar,beber,tragar,fumar等等。
(三)帶“se”不及物動詞
從句法上觀察,西班牙語中同樣存在一部分不及物動詞可以和“se”搭配,但是語義上是否有差別,是否同樣能用“se”的轉變體貌功能來解釋,仍需進一步探討。請看下列例句:
(16)a. Dormimos en la habitación de arriba.
b. Cuando la película es aburrida me duermo.
首先我們來判斷dormir的體貌,根據(jù)Vendler對動詞體貌的分類,dormir屬于瞬間體動詞,沒有持續(xù)性。Pustejovsky列出的三類行為內(nèi)部結構圖當中,并沒有清晰地指出瞬間體動詞的結構,Miguel(1999)在其結構圖的基礎上,重新描繪出瞬間體動詞的內(nèi)部結構圖并將其分為三類:
(17a)代表瞬間發(fā)生并結束的行為,如explotar(爆炸), nacer (出生), llegar (到達);(17b)雖然也是表示瞬間體動詞,但是與(17a)不同的是,該瞬間體行為是在某一點發(fā)生(L’), 接著便進入到狀態(tài)體階段,如marearse(頭暈),sentarse(坐下);(17c)中的瞬間體行為在某一點發(fā)生后(L’),便進入到不斷發(fā)生變化的過程體中(P),如florecer(開花),hervir(沸騰)。了解了瞬間體動詞的內(nèi)部結構后,我們重新分析dormir一詞, 它的內(nèi)部結構圖如(17b)所示。從語義上看,(16a)中的動詞dormir指的是“睡覺”這一行為(我們在樓上的房間睡覺);而從(16b)的語境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dormirse除了表示“睡覺”這一動作,還表示“睡著”這一狀態(tài)(當電影很無趣時,我會睡著)。由上可推,“se”的作用仍然在于強調(diào)事件進入狀態(tài)體階段。
再看morir (死亡)這一動詞。從詞匯體貌上判斷,morir是一個瞬間體動詞,有終結點,且不具有持續(xù)性。在西班牙語中,存在助動詞estar搭配部分動詞的過去分詞來表示動作處于完成了的狀態(tài)。morir和同為瞬間體動詞的nacer(出生)、llegar(到達)不同,是因為西班牙語中存在estar muerto的搭配, 卻沒有*estar nacido, *estar llegado的搭配。據(jù)此,可判斷morir屬于L2類瞬間體動詞,該詞可以分解出狀態(tài)體階段,結構圖如(17b)。所以morir一詞可以和 “se”兼容:(Se) ha muerto sin recobrar el conocimiento,而nacer,llegar不可以:nacer(*se), llegar(*se)?!皊e”具有強調(diào)事件轉變?yōu)闋顟B(tài)階段的作用,所以“morirse”常用作轉義,形容某人情感上到達夸張的“快死了”的階段,如:Me muero de risas.(我笑死了。)/ Se muere de vergüenza.(他羞愧死了。)
四、“se”和動詞的兼容問題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是及物動詞還是不及物動詞,都可以與 “se”搭配。顯然并非所有動詞都可以與“se”兼容,從語義上或者句法上我們無法確定“se”出現(xiàn)的條件,但是從詞匯內(nèi)部結構的角度出發(fā),答案便是明確的。請看下面的例句:
b. *Me vi la costa y me dirigí a ella.
c. *El agua se hirvió.
d. El libro se cayó del estante.
f. Juan se ha visto {toda la película/*cine inglés}.
在“se”可以出現(xiàn)的句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其行為內(nèi)部結構都包含狀態(tài)體階段,如(18d)中caer一詞,其內(nèi)部結構是典型的位移動詞結構圖(6-T1);(18e)中beber una caa屬于轉變體行為,其內(nèi)部結構圖(14b-T2)包含狀態(tài)體階段,因此“se”可以與該行為兼容;而beber cerveza屬于過程體行為,其內(nèi)部結構(14a-P)由不間斷的事件組成,不包含狀態(tài)體階段。由此不難理解為什么“se”可以與“ver toda la película”兼容,卻無法和“ver cine inglés”兼容,因為前者是轉變體行為,而后者是過程體行為(秦曉瑩,2008)。反觀(18a、c),其動詞的內(nèi)部結構圖都不包含狀態(tài)體階段:nacer(17a-L1), hervir(17c-L3), 因此都無法與“se”搭配使用。即使在(18b)中及物動詞的賓語是確指,但是ver la costa(看海)是過程體行為,它的內(nèi)部結構圖為(14a-P), “se”自然無法與其兼容。綜上所述,“se”可以與轉變體行為(T1、T2類型)以及瞬間體行為中隱含狀態(tài)體的L2類型搭配。
五、結語
一般來說,學術界將典型的帶“se”動詞稱為自復代詞(Migul、Fernández, 2000),因其自復或相互含義明顯,但通過以上分析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帶“se”動詞并非表示自復或相互含義。這一部分非典型帶“se”動詞使用規(guī)則模糊,與漢語英語無對應,通常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本文從詞匯體貌的角度出發(fā),根據(jù)Pustejovsky列出的三類詞匯內(nèi)部結構圖,分析非典型帶“se”動詞的內(nèi)部結構,將非典型帶“se”動詞分為三類觀察(帶“se”位移動詞、帶“se”及物動詞和帶“se”不及物動詞),發(fā)現(xiàn)“se”的出現(xiàn)在于原動詞內(nèi)部結構圖是否含有狀態(tài)體階段,與原動詞的及物或不及物無關?!皊e”的功能在于指明事件結束,進入到一個狀態(tài)體階段(L-E)。
參考文獻:
常福良. 2011. 西班牙語語法新編[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秦曉瑩. 2008. 西班牙語帶se動詞的問題研究[D]. 廣州: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孫義楨. 2010. 西班牙語實用語法新編[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Miguel E. 1999. El Aspecto Léxico[C]∥Bosque I, Demonte V(dirs.), Gramática Descriptiva de la Lengua Espaola. Madrid: Espasa.
Miguel E, Fernández M. 2000. El Operador Aspectual “se”[J]. Revista Espaola de Lingüística, 30(1):13-43.
Pustejovsky J. 1995. The Generative Lexicon[M].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Redondo M, Andrés J. 1976. Usos de “se”: Cuestiones Sintáticas y Léxicas[M]. Madrid: Sociedad General Espaola de Librería.
Venlder Z.1957.Verbs and Times[J]. Philosophical Review,66(2):143-160.
[責任編輯:蕭怡欽]
An Analysis of the Pronoun “se” in Spanish Atypical Pronominal Verbs
HE Yan
(SouthChinaBusinessCollege,GuangdongUniversityofForeignStudies,Guangzhou510545,China)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opinion suggests that in Spanish, the pronoun “se” in atypical pronominal verb works for emphasizing. However, this statement is unable to explain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author encounters. According to Vendler’s Aktionsart theory, the lexical aspect of the “se” verbs will be first explored, then starting with the internal structure proposed by Pustejovsky, and continue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position of “se” in the structure, with the aim to find out that the main function of this pronoun is to divide the lexical aspect of an action and indicate the completion of the transform from accomplishment to state.
Key words:Spanish; atypical pronominal verbs; lexical aspect; internal structure
收稿日期:2015-10-04
作者簡介:何嫣(1990-),女,廣東廣州人,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南國商學院教師,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大學在讀博士生,研究方向為詞匯學、第二外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962(2016)02-009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