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秋
?
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臨床療效對比分析
梁艷秋
【摘要】目的 對比分析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臨床療效。方法 收集2012年3月~2015年3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116例腹股溝疝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8例,研究組使用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對照組實施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結果 研究組的住院時間、恢復正常活動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均較短,術后1 d、術后1個月的VAS評分、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更低,而住院費用比對照組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時間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均可作為治療腹股溝疝的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的效果比較,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患者住院時間及恢復正常活動時間更短、疼痛程度更輕,患者更易于接受,但腹腔鏡疝修補術醫(yī)療費用較高,腹股溝疝患者選擇何種術式治療需綜合考慮具體情況而定。
【關鍵詞】腹股溝疝;腹腔鏡;疝修補術;無張力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inguinal hernia patient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and open tension-free hernia repair.Methods 116 cases of inguinal hernia patients who were collected from March 2012 to March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there were 58 cases i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hernia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open tension-free hernia repair. Results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time to resume normal activiti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VAS score on the postoperative 1 d,after a month,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while hospital cos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pera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and open tensionfree hernia repair can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inguinal hernia,but compared with the open tension-free hernia repair results,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patients treated with hospitalization and recovery normal activity time is shorter,lighter pain,patients were more easily accepted,but the higher medical costs of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inguinal hernia patients the choice of surgical treatment needs into account specific circumstances.
【Key words】 Inguinal hernia,Laparoscopic,Hernia repair,Tension-free
腹股溝疝是臨床常見病之一,主要是指腹腔內臟器通過腹股溝區(qū)的缺損向體表突出之后形成的疝,發(fā)病率較高,老年男性為該病的主要發(fā)病人群,臨床多用手術的方法對腹股溝疝進行治療[1]。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及腹腔鏡技術的不斷完善,目前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由于具有操作簡單、對患者損傷小、疼痛輕、美觀性好等優(yōu)點而成為臨床治療腹股溝疝的一種常用技術,患者更易于接受[2]。筆者對2012年3月~2015年3月來我院治療的58例腹股溝疝患者采用腹腔鏡疝修補術進行治療,并將其臨床療效與采用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的對照組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的116例患者均為2012年3月~2015年3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腹股溝疝病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制定的腹股溝疝的診斷標準[3],且經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確診。其中男性109例,女性7例,年齡22 ~69歲,平均年齡(53.8±8.6)歲,病程4個月~7年,平均病程(2.6±0.4)年。單側疝98例(左側57例,右側41例),雙側疝18例,直疝25例,斜疝91例,將116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分析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有嚴重心、肝、腎疾病的患者,排除惡性腫瘤患者。
1.2 方法
研究組使用腹腔鏡疝修補術;全麻,仰臥位,頭低腳高,在臍緣下2 cm處做一橫切口,長度約為10 mm,切開腹直肌前鞘,游離腹膜外間隙,將10 mm套管置入,建立氣腹,氣腹壓力維持在10~15 mm Hg。直視下在臍與恥骨連線的中上1/3處、中下1/3處分別置入5 mm套管,處理疝囊后,放置15 cm×10 cm大小的聚丙烯補片進行有效覆蓋,用釘子與髂恥束、恥骨梳韌帶、腹橫肌腱膜等固定,將補片下緣展平后逐層縫合關閉。對照組實施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硬膜外麻醉,在腹股溝處做一長度約為6 cm的斜切口,將皮膚、皮下組織及腹外斜肌腱膜逐層切開,尋找疝囊后高位游離,將疝囊高位結扎剪斷遠端后回納入腹腔,在疝環(huán)內置入充填物,固定,術后常規(guī)切口消毒后將切口縫合。
1.3 觀察指標
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恢復正常活動時間、住院費用、疼痛評分(VAS),采用VAS評價患者術后疼痛程度,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最強烈的無法忍受的疼痛,VAS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強烈。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切口感染、陰囊血腫、尿潴留等。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兩組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兩組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手術情況比較
研究組的住院時間、恢復正常活動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均較短,術后1 d、術后1個月的VA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更低,而住院費用比對照組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手術時間與對照組比較稍長,但兩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2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兩組并發(fā)癥主要為切口感染、陰囊血腫、尿潴留等,研究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兩組患者中均無1例復發(fā)病例。
腹股溝疝是疝氣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可分為腹股溝斜疝和腹股溝直疝,腹股溝疝發(fā)病率較高,病程較長,可進行性加重,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疝修補術是治療腹外疝的一種最基本的手術方法,但是傳統(tǒng)的疝修補術復發(fā)率較高,影響了該種方法在臨床的廣泛應用[4]。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是由Lichtenstein于1989年提出的,手術方法更符合人體解剖結構和疝的病理生理,通過解剖腹股溝,將腹股溝管后壁用人工材料進行增強,無張力疝修補術在整個修補過程中對組織的干擾較少,此外,手術時間短、分離少、采用人工生物材料為補片且在無張力條件下進行修補,使腹膜的不良反應緩解,減輕了對患者造成的疼痛,有效防止出現腹內壓及新的疝囊,因此,有較高的安全性[5]。
表1 手術情況比比較
表2 2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n(%)]
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在臨床治療方面的廣泛應用,腹腔鏡下疝修補術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更小、降低了切口感染發(fā)生率;術后疼痛輕微、可減少鎮(zhèn)痛藥物的使用量;術后可快速恢復,外觀較好;避免破壞疝附近的機體組織,會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目前,腹股溝疝的治療究竟采用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及腹腔鏡疝修補術何種為最佳術式至今存在爭議。本次研究中對部分腹股溝患者采用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效果較好,在住院時間、恢復正?;顒訒r間、不同時間的VAS評分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方面均優(yōu)于無張力疝修補術,兩種不同治療方法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研究組的手術時間較長,推測可能受到術者熟練程度的影響,腹腔鏡疝修補術對手術設備有較高的要求,學習曲線較長,術者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積累手術經驗,熟練程度的增加會縮短手術時間。研究組住院費用較高,推測主要是腹腔鏡手術多采用全麻,此外,腹腔鏡手術中的器械也增加了采用該種治療方法患者的治療費用[7]。
綜上所述,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均可作為治療腹股溝疝的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的效果比較,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患者住院時間及恢復正?;顒訒r間更短、疼痛程度更輕,在此方面患者更易于接受,尤其腹腔鏡疝修補術對復發(fā)疝及雙側疝患者更適合,但腹腔鏡疝修補術手術時間相對更長,但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提高及手術技術的不斷改進這一不足之處會得到很好的改善,此外,腹腔鏡疝修補術醫(yī)療費用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種方法在臨床的廣泛使用,因此,腹股溝疝患者選擇何種術式進行治療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
參考文獻
[1] 吳柳應. 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的臨床效果分析[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30):41-42.
[2] 辜樹勇,沈映玲,鄭宗珩. 腹腔鏡完全腹膜外疝修補術中聚丙烯3D補片應用的價值分析[J]. 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5(4):323-326.
[3] 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 成人腹股溝疝、股疝和腹部手術切口疝手術治療方案(2003年修訂稿)[J]. 中華外科雜志,2004,42(14):834-835.
[4] 朱鳳華. 傳統(tǒng)疝修補術和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氣的臨床療效比較[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19):67-68.
[5] 劉文清. 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外疝31例臨床觀察[J].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5(11):65.
[6] 李建華,韓玲. 傳統(tǒng)的疝修補術、無張力疝修補術、腹腔鏡疝修補術臨床療效對照研究[J]. 中國內鏡雜志,2012,18(6):636-639.
[7] 張文海,白劍,侯湘德,等. 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臨床比較[J]. 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26(21):3911-3913.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Inguinal Hernia Patient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and Open Tension-free Hernia Repair
LIANG Yanqiu Surgical Department,Workers Hospital of Henan Zhongnan LLC, Nanyang 473264,China
【Abstract】
【中圖分類號】R6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16(2016)05-0050-03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05.037
作者單位:473264 南陽,河南中南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職工醫(yī)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