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
摘 要:作為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豐富資源,習題的呈現(xiàn)與學生解題能力、思維能力的提高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本文以習題呈現(xiàn)方式為主要研究對象,提出教師應該提高對習題利用的重視程度,通過實踐探究、亂序插入、適當留白、突破教材等多種呈現(xiàn)方式,促進習題開發(fā)與運用水平的提高,從而推動小學數學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蘇教版;習題;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3-07
1.實踐探索,靈活呈現(xiàn)習題的生活魅力
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每一章節(jié)都特別設立了探索與實踐題型。這些題型強調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開發(fā),注重通過實際操作來加深其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但是,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為了盡可能地節(jié)省時間,部分教師簡化了實踐探索的流程,采用了傳統(tǒng)的單純的敘述方式來講解問題,這造成學生的積極性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也造成這類習題無法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對此,教師應該還原實踐探索習題的本來面貌,將習題與學生的探索精神巧妙結合,通過生活化、實踐化的習題呈現(xiàn)方式,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從不同的角度對習題展開思考。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渠道來增強習題的表現(xiàn)力,從多維化、多樣化的角度入手,讓學生不出教室門,也能對習題進行立體化、形象化的思考。
2.亂序插入,高效呈現(xiàn)習題的牽引指導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除法”的教學為例, 第2頁 “想想做做”的第五題要求學生將88枝玫瑰花扎成20枝一束的花朵,提問:可以扎幾束、還剩下多少枝?教師在講解此題的解題步驟后,可以將練習一中的第四題引入知識點講解的過程中,讓學生思考:通過哪幾種方式可以運送完這些水果?部分學生將梨和蘋果分別運輸,提出需要通過15次(8次蘋果運輸、7次梨運輸)才能運完全部的水果;有的學生提出這道題中并沒有要求梨和蘋果必須分別運輸,因此可以將兩種水果加在一起,僅通過14次就能運完全部水果。教師對兩種答案進行了分析,肯定了后一種答案。這只是該題的初次呈現(xiàn),只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而在二次呈現(xiàn)時,教師可以將原題拓展為其他類型的題目,改變數據與內容,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加深思考。
3.適當留白,全面呈現(xiàn)習題的思維開放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為例,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關于長方形、正方形的相關知識,掌握了面積計算、周長計算的方法、手段。因此,在本節(jié)課程正式開始之前,教師就可以將習題作為一個課后任務布置給學生,學生在教學任務的驅動下,必須聯(lián)系新舊知識,對練習三中第一題的長方體的長、寬、高進行判別,對第二題中長方體的各面圖形進行辨認。這種超前性的呈現(xiàn)是一種思維的留白,雖然教師并沒有講解本節(jié)課程的知識,但學生會自主學習與分析,從而保證了習題的利用效果。在練習三的習題全部完成之后,教師鼓勵學生根據本次練習的題型自己去設計題目,很多學生列舉出了生活中的長方體,讓其他學生分析各面的圖形,辨別長寬高,這種留白的呈現(xiàn)方式積極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
4.突破教材,積極呈現(xiàn)習題的創(chuàng)新風采
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結合教材提高對習題的利用水平,還需要突破教材,提高對習題的開發(fā)水平,即在已有習題與學生現(xiàn)有思維的基礎上,將教材的內容進行拓展,進一步提升習題呈現(xiàn)的創(chuàng)新性,提升教學質量。對此,教師首先必須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難點,在習題呈現(xiàn)的過程中充分融入創(chuàng)新性、拓展性的思維;其次,教師還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需求與學習能力,豐富習題解答方式,加強生生之間的合作,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最后,教師還需要善于對習題進行總結,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對習題進行全面性的思考,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
總而言之,教師在提升習題利用與開發(fā)水平的過程中,必須樹立系統(tǒng)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認識到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將習題呈現(xiàn)與學生需求、能力、水平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從多元化、多維化、全面化等多個角度入手,進一步豐富習題的呈現(xiàn)形式。同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參與到習題解決的過程中,加強習題與學生生活、實踐操作的有機結合,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龍玲,鄒立壩.讓數學習題更“深廣”——小學數學習題二度開發(fā)例談[J].小學數學教育,2015,(11).
[2]王 干.小學數學習題有效教學路徑研究[J].華夏教師,2013,(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