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高秀
小學語文教材選了大量優(yōu)秀的現(xiàn)代詩歌作品,教師在指導小學生閱讀詩歌的時候可以采用多元聯(lián)動的方式,以品味語言為抓手,讓學生在自主賞析探究和交流分享之中更好地體會現(xiàn)代詩歌的獨特藝術特色,感受其抒情性。
一、誦讀,品咂語言之美
常言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有情感地誦讀詩歌,在誦讀中品味詩歌語言之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注意觀察現(xiàn)代詩歌的分行,在誦讀的過程中感受詩歌分行對于詩歌節(jié)奏感的體現(xiàn)有什么影響,嘗試思索要如何在誦讀的過程中體現(xiàn)詩歌的節(jié)奏感。
《讓我們蕩起雙槳》有著輕快的旋律,非常富有節(jié)奏感,能讓人感受到童年的歡樂,懂得珍惜并熱愛美好的生活。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誦讀,一邊品味詩歌中的詞句,如“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啟發(fā)學生思考這個句子中的“蕩”和“推”有什么好處,能否用其他詞匯來代替。在“小船兒輕輕漂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這個句子中,要如何誦讀才能表現(xiàn)出小船輕柔漂蕩的情境。除此以外,教師還要讓學生嘗試說說這首詩歌一共分成幾個小節(jié),每一節(jié)都說了什么內容,理解分節(jié)有什么好處,能否將這三個小節(jié)都連在一起。最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傾聽和這首詩歌有關的歌曲,并嘗試跟著歌曲的節(jié)奏來哼唱并背誦這首詩歌,體會一下“紅領巾”是懷著怎樣愉快的心情的。
二、賞析,探究思維之美
在學生自主閱讀詩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通過“學講”的方式說出自己閱讀詩歌的整個思維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適當梳理,將內隱的閱讀過程轉換成外顯的過程,這樣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詩歌的獨特韻味,掌握賞析詩歌的方法。
《走,我們植樹去》是一篇優(yōu)秀的詩歌,通過學習能讓學生感受到植樹的重要性,認識到要用實際行動來讓祖國變成綠洲,從而使小學生建立起環(huán)保意識。在教授這首詩歌的時候就要讓學生嘗試在賞析中探究思維之美。可以先讓學生在品讀詩歌的同時說說每一段都講述的是什么意思,隨后可以讓學生在賞析的過程中小組討論一些問題,如思考植樹有什么好處,為什么會說一棵樹就好像是一座綠色的工廠,每一片樹葉都是快樂的音符呢?感受為什么說森林就是一個“綠色的寶庫”,除了蓋房子、鋪路等以外,人們還能夠用樹木做什么事情呢?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嘗試模仿詩歌中的精彩句子來進行仿寫,寫出自己對植樹的感想。
三、交流,分享個性之美
當學生已經(jīng)掌握現(xiàn)代詩歌的閱讀策略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思考,在互動探討中分享對詩歌的個性化感受,而教師則可從旁指導,引導學生感受詩歌中的獨特韻味。
《我們愛你啊,中國》是一首飽含深情的詩歌,它贊頌了祖國的富饒和美麗,贊頌了祖國的光輝歷史,并且表達了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在教授這首詩歌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嘗試進行交流分享。讓學生搜集一下其他贊頌祖國的文學作品,可以是現(xiàn)代詩,也可以是古詩詞、對聯(lián)等。在收集完了之后,學生可以自主誦讀這些作品,然后在小組討論中和其他的同學進行分享和交流,共同感受這些作品的獨特魅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所搜集的材料嘗試創(chuàng)作愛國詩歌,并和其他的同學分享;也可以圍繞文本的內容進行知識擴展,論述是否有和詩歌中提到的桂林、西湖、廬山、長江等著名景區(qū)相關的詩句,并給其他同學誦讀有關祖國風景名勝的詩篇。在這種互動交流中,學生彰顯了自己的個性。
在進行現(xiàn)代詩歌教學的時候經(jīng)常會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生很難從詩歌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有的學生雖然能夠有所感悟,卻也不能用語言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教師就要傳授學生詩歌閱讀的策略,要讓學生在多元聯(lián)動中誦讀詩歌,在賞析和探究中逐步感受詩歌獨特的藝術魅力。
作者簡介: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草堰鎮(zhèn)三渣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