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五經(jīng)”與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之六《尚書》:述三代以彰王道(下)

2016-07-29 14:20山西劉毓慶
名作欣賞 2016年25期
關(guān)鍵詞:王道道義尚書

山西|劉毓慶

《名作》視野 View

“五經(jīng)”與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之六《尚書》:述三代以彰王道(下)

山西|劉毓慶

與《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的主旨不同,《尚書》是“述三代以彰王道”之書。本文意在從《尚書》的性質(zhì)、內(nèi)容,它在中華民族歷史傳承中的作用,它所提倡的政治文化價值觀與西方政治文化價值觀的沖突與融合等方面,探討《尚書》這部上古典籍對于中國當代、未來的文化意義,以及它能給當代人帶來怎樣的文化智慧和精神力量。

《尚書》 王道 傳統(tǒng)價值觀 文化智慧 精神力量

(三)《尚書》展示了圣王的憂患意識

在《尚書》中,一代代的圣王明君,無不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梢赃@樣說,《尚書》盡管內(nèi)容龐雜,但其主旨是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教訓(xùn),警戒世人要常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敬天順民,這種思想是一貫鮮明的。

這些上古的帝王們,他們都是為了天下百姓操勞,他們心里最大的憂慮就是如何能使百姓過上好的生活。“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周書·康誥》),對待老百姓就好像保護小孩子一樣,怕冷著又怕熱著,怕餓著又怕渴著、撐著。用陳大猷的話說,就是“保其民如保己之赤子,則愛護無所不至,民必康且乂矣”(胡廣:《書經(jīng)大全》卷七引)。而且《尚書》中認為,上天是為百姓的利益才立君主的,能為百姓做主,上天就輔佐你;不能為百姓做主的時候,上天就不能輔佐你。所以君王要遵從上天的意旨,配合上天、幫助上天來安撫下民,這樣才能保證子子孫孫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這種憂患意識,表現(xiàn)在君王的自我陳述中?!吨軙ぞ龏]》中,周公對召公說:“乘茲大命,惟文王德丕承,無疆之恤?!敝芄f,武王表明他的心意,文王的圣德,子孫們一定要繼承光大,這將是無窮憂患的事業(yè)?!吨軙ぞ馈分?,周穆王說:“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蔽倚睦飸n慮畏懼,就像踩著老虎的尾巴,又像走在春天的薄冰之上。周穆王認為,自己承繼的祖業(yè)之大,自己才力不及,故心懷畏懼,誠惶誠恐,敬畏之心甚矣。

這種憂患意識,也表現(xiàn)在圣王對大臣的告誡中。《商書·盤庚》中記載商王盤庚在訓(xùn)示臣民時說,要“永敬大恤”,永遠警惕大的憂患。也就是說,當國家遇到大的憂難之事時,上下要同心同德,這樣才能御憂患、克艱難,而不能離心離德。盤庚還說:“乃不畏戎毒于遠邇,惰農(nóng)自安,不昏作勞,不服田畝,越其罔有黍稷?!比绻銈儾慌聦砘蜓矍皶写鬄?zāi)難,就像懶惰的農(nóng)民一樣自己尋求安逸、不努力耕作,就會沒有黍稷收獲?!吨軙ぢ瞄帷分校渫鯗缌松坛?,安定天下,開通了周邊諸國與外族的通道。西方有個叫旅的國家,向朝廷進貢了獒犬。召公害怕武王玩物喪志,專門寫作了《旅獒》,勸誡武王要繼續(xù)修德慎行,重視賢能。召公說:“不役耳目,百度惟貞。玩人喪德,玩物喪志。”不被歌舞女色所役使,百事的處理就會適當。戲弄人就喪德,戲弄物就喪志。《周書·周官》中,周成王說:“居寵思危,罔不惟畏,弗畏入畏。”身居寵信之位,凡事都要有畏懼之心,不知畏懼就會陷入可怕的境地。周王多次告誡將要派出的一方之長,要以“德”來治理一方。比如《康誥》中,成王告訴康叔:“丕則敏德,用康乃心,顧乃德,遠乃猷,裕乃以;民寧,不汝瑕殄?!蹦阋箫@仁德,用來安你的心,呵護你的德,增長你的智慧,光大你的作為,人民安寧,你的瑕疵就消失了。而作為受武王親托的為周成王輔政的周公,曾誠懇地對他的弟弟召公說:“惟乃知民德,亦罔不能厥初,惟其終。祗若茲,往,敬用治?!保ā吨軙ぞ龏]》)你知道民眾的秉性,做事開始不難,難在善始善終。我們要慎重對待這個問題,從今以后,以恭敬的態(tài)度治理好國家。

《尚書》中,這種強烈的憂患意識,不僅存在于圣王的內(nèi)心,同樣也存在于輔佐圣王的重要大臣內(nèi)心之中?!渡袝酚卸嗵幱涊d大臣對圣王的提醒和告誡?!队菹臅じ尢罩儭分?,皋陶說:“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yè)業(yè),一日二日萬幾。”不要貪圖安逸享受,諸侯處理政務(wù)要懷有戒慎恐懼的心態(tài),警惕萬事的兆頭,因為事物天天變化萬端?!渡虝ひ烈分?,伊尹勸說太甲:“慎乃儉德,惟懷永圖。”慎行你的節(jié)儉美德,考慮長久之計?!渡虝ふf命》中,傅說進言商王武丁說:“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做任何一件事都應(yīng)當有準備,有備才能無患。《商書·仲虺之誥》中,仲虺說:“慎厥終,惟其始……欽崇天道,永保天命?!鄙鹘K要像它的開始,才會有好的結(jié)果。敬重上天規(guī)律,才能長久保持天命?!吨軙ぢ瞄帷分?,召公勸諫武王說:“明王慎德……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圣明的君王都敬慎德行,從早到晚不能有不勤奮的時候。不慎重自己的微小細節(jié),終究會損害大的德行。好比堆積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也不能說大功告成。

當然,圣王和這些重要大臣憂患意識真正的來源,大多還在前代社稷滅亡的歷史教訓(xùn)?!渡袝分械木紓儾粩喾此寄切┑弁鯏⊥龅脑?,從而更加警覺,不讓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渡虝ひ烈分校烈贸蓽脑捳f:“敢有恒舞于宮,酣歌于室,時謂巫風(fēng)。敢有殉于貨色,恒于游畋,時謂淫風(fēng)。敢有侮圣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時謂亂風(fēng)。惟茲三風(fēng)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喪。邦君有一于身,國必亡?!蹦懜页聊缭趯m室里歌舞、酗酒的,就是巫風(fēng);膽敢貪求財貨和女色,沉溺于游樂田獵的,就是淫風(fēng);膽敢有侮慢圣人之言,拒絕忠直規(guī)勸,疏遠年老有德之人,親昵愚昧頑劣小人,就是亂風(fēng)。這三種風(fēng)俗十種過錯,卿士大夫如果身上有一種,家室必然喪失;諸侯國君如果身上有一種,國家必然滅亡。這是商湯對歷史教訓(xùn)的深刻總結(jié),夏桀就是因為犯了這些過失中的多種,所以導(dǎo)致國家的敗亡。而到了周朝,周王及輔佐大臣們總結(jié)的又是夏桀和商紂的歷史教訓(xùn)。在《周書·多士》中,周公借成王之口向商之舊民發(fā)表了一番講話,他說:“有夏不適逸則,惟帝降格,向于時,夏弗克庸帝,大淫失有辭……在今后嗣王,誕罔顯于天,矧曰其有聽念于先王勤家?誕淫闕失,罔顧于天顯民祗?!毕蔫畈还?jié)制自己的放縱行為,于是上帝便降下威嚴的教令,勸誡夏桀。但他不聽從上帝的教導(dǎo),大肆放縱,并且說了許多侮慢上帝的罪辭。后來的商紂王也犯了與夏桀一樣的毛病,根本不顯揚上帝的旨意,更談不上聽從那些勤勞于殷國的先王的教導(dǎo)。大肆放縱淫亂,不把天命和民眾的疾苦放在眼里,結(jié)果亡了國?!吨軙ざ喾健菲幸灿蓄愃频木妫骸坝邢恼Q闕逸,不肯戚心言于民,乃大淫昏,不克終日勸于帝之迪……闕圖帝之命,不克開于民之麗。乃大降罰,崇亂有夏,因甲于內(nèi)亂,不克靈承于旅,罔丕惟進之恭,洪舒于民?!毕蔫畲笏恋匕惨菹順罚豢衔棵惆傩?,竟然大肆淫逸昏亂,一天也不能勤勉地按照上帝的教導(dǎo)辦事。他敗壞天命,不能體諒民眾的災(zāi)難,上帝便大大降下懲罰,重亂夏國。這是因為夏桀習(xí)于為非作歹,又不能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只知道殘暴地搜刮民財,大肆荼毒民眾。《無逸》中,周公告誡成王不要貪圖逸樂、荒廢懈怠政事時說:“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于酒德哉!”即要成王不要像商紂王那樣迷惑昏亂,酗酒作樂。

前朝滅亡的歷史教訓(xùn),社稷永存的理望追求,使他們把這種憂患的重心落在了“保民”上。只有“保民”,才能做“民主”,才能保王業(yè)永存。即《周書·梓材》所說的:“欲至于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薄氨C瘛迸c“憂患意識”的結(jié)緣,培養(yǎng)了周代君子的“不朽”理想。只有居安思危,敬德保民,才能獲得“不朽”。 關(guān)于周代君子的“不朽”理想,我們在有關(guān)周人的典籍與記述中,幾乎隨處可見,只是其表述方式不一而已。《周書》有“祈天永命”“至于萬年”等,《詩經(jīng)》有“永錫難老”“君子萬年”等。特別是兩周金文中,像“萬壽無疆”“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子子孫孫永保用之”“子子孫孫永保四方”“永命令終”“眉壽永命”之類詞語,更是習(xí)見。所謂“永命”“永?!薄叭f年”“難老”等,無一不是對“不朽”的期冀。但這種不朽理想并不只是簡單的心愿或祝福,而是與周人以道德為核心的價值觀念和以血緣為核心的氏族觀念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其不朽的本質(zhì)是氏族福祿的永恒延續(xù),其不朽的保證是“德”的建樹?!短毂!返谖逭戮兔鞔_地提出:“神之弔矣,詒爾多福。民之質(zhì)矣,日用飲食。群黎百姓,遍為爾德。”這里呈現(xiàn)出了周人意識中的人神關(guān)系網(wǎng),最上者是“神”,這是賜給人間幸福的主宰者;中間者是“爾”,即周王,也即詩人祝福的對象;在下者是“群黎百姓”,也即所謂的“民”。周王的德澤遍及群黎百姓,百姓為其所化,故而獲得了神靈的賜福?!暗隆笔墙⑸?、民、王之間聯(lián)系的樞紐。只有懷有此種憂患意識,才能去實踐“敬德”“保民”,才有可能“受天永命”。因此“憂患意識”與“不朽理想”綰結(jié)在了一起,支配著他們的道德實踐。

(四)《尚書》樹立了天下觀念與世界精神

細讀《尚書》我們發(fā)現(xiàn),活躍于其中的圣王,在他們的表述體系里,他們胸次所及的疆域范疇,常常不是一家一姓,而是“萬邦”“四海”“萬方”等宏大概念。

萬邦?!秷虻洹分校瑘蛞浴皻J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的個人修身為起點,最終落實到了“協(xié)和萬邦,黎民于變時雍”。他是以天下所有小國家的和諧相處為目標,以天下所有百姓的風(fēng)俗教化為目標的?!陡尢罩儭分?,“烝民乃粒,萬邦作乂”。正因為大禹治理了水患,才使得百姓安居樂業(yè),國家長治久安。《商書·仲虺之誥》中有言:“德日新,萬邦惟懷。志自滿,九族乃離?!钡滦腥杖崭拢f國就會歸附;如果驕傲自滿,親戚也會疏離。

四海?!秷虻洹分?,堯去世后,“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堯心懷天下人民,天下人民也感激和懷念他?!队碡暋分杏羞@樣的句子:“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因為禹劃分了九州,開辟了通向四面八方的通道,帝王的志向,就不僅僅是接受四面八方的進貢,還希望教化遍施,將文明傳播到四海?!洞笥碇儭分?,禹和伯益評價堯的功績,伯益說:“帝德廣運,乃圣乃神,乃武乃文?;侍炀烀?,奄有四海,為天下君?!闭且驗榈蹐虻虏紡V遠,圣明神妙,英武華美,所以上天顧念,讓他盡有四海,而做天下的君主。

萬方?!稖a》中,商湯“歸自克夏,至于亳”后,“誕告萬方”說:“夏王滅德作威,以敷虐于爾萬方百姓。爾萬方百姓,罹其兇害,弗忍荼。”夏王滅棄道德、濫用威刑,向你們?nèi)f方百姓施行虐政。你們?nèi)f方百姓遭受他的殘害,痛苦不堪。正因為如此,他才起兵滅夏。然而對此,商湯一直驚恐畏懼,如落深淵,不知自己的行為是否得罪了天帝,所以他祈求:“其爾萬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無以爾萬方?!蹦銈?nèi)f方有過失,原因都在于我;我有過失,不會連及你們?nèi)f方諸侯。

然而在這些“大詞”背后,有一個問題也讓我們疑惑,這一點在研究中也常常被忽略,即:三代更替在《尚書》里都有記載,當外來武裝力量要顛覆自己國家政權(quán)的時候,自己的國民與外來勢力合作推翻自己的君王,在《尚書》里,這種行為是被認可的,應(yīng)該如何去理解這種價值觀呢?

我們從《尚書》及以《尚書》為中心的主流記載中可以看到。夏朝末年,夏桀無道,天下大亂,成湯領(lǐng)著軍隊懲治邪惡,鏟除夏桀及其羽翼。這時各地的人民不是拿起武器保衛(wèi)自己的國家,而是急著盼望成湯的軍隊先來解放自己。“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仲虺之誥》),成湯所到之國,百姓相慶賀。當時的夏民發(fā)出的兩種最強音,一是“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湯誓》),要與自己的統(tǒng)治者夏桀同歸于盡;二是“徯予后,后來其蘇” (《仲虺之誥》),把成湯當作是自己的君主,認為只有成湯做君王,人民才能有活路。夏和商是兩個不同的民族國家——起碼是兩個不同的部族國家,夏朝的百姓為什么不保護自己的君王反而幫助外來武裝?在商周易代之際,又發(fā)生了同樣的事件。武王的軍隊東征,所到之地,人民不抵抗,而是“篚厥玄黃”,用筐子裝上禮品來迎接。當攻到商郊牧野時,商的軍隊不是誓死衛(wèi)國,而是“前徒倒戈,攻于后”(《武成》),調(diào)轉(zhuǎn)槍頭與周人共同對付紂。據(jù)《史記·周本紀》說:“紂師雖眾,皆無戰(zhàn)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紂師皆倒兵以戰(zhàn),以開武王。武王馳之,紂兵皆崩畔紂?!睘槭裁磿@樣呢?按說,周和商這兩個民族,從血統(tǒng)上來說差距也比較大:他們的崇拜物都不一樣,商朝人崇拜太陽,周朝人崇拜月亮;而且商周的語言體系也不完全一樣,商的語言是現(xiàn)在漢書的祖語,故商的先公的名字,如昭明、相土等,都是可以用漢語解釋的,而周先公之名有些很怪,如不窋、慶節(jié)、皇仆、高圉侯侔、亞圉云都、公叔祖類等,很難曉知它們本身的含義。夏商周三代的更替,都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那時的臣民沒有國家觀念,沒有民族觀念,而是天下觀念,他們是在“天下”這個大范圍內(nèi)思考問題的,所以這里頻繁地提到“萬邦”的概念和“天下”的概念?!抖Y記》里提到了“大同世界”的問題,這是一種世界觀念、天下胸懷?!赌印分羞€譴責(zé)沒有道義的愛國行為,以為人各愛其國而不愛人之國,就會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舉其國以伐人之國,這樣天下就不會和平。這種思想顯然是有傳統(tǒng)的,它是從上古三代就形成的一種傳統(tǒng)觀念。

一直到現(xiàn)在,我們中國人的這種胸懷,比起外國人來還是很明顯的。像我們今天倡導(dǎo)的愛國主義,是20世紀才培養(yǎng)起來的。20世紀西方列強的侵略,使中國人民在重重災(zāi)難中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形成并不斷強化的觀念。但我們的愛國主義與西方人的愛國主義從根本上是有區(qū)別的,因為我們的愛國主義是以道義為原則的。在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里,人們把道義看得比國家政權(quán)要重得多,這道義是天下的,不是屬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柳宗元說:“恃乎力而不務(wù)乎義,非中國之道也?!保ā斗菄Z》上)郝經(jīng)說:“能行中國之道,則中國之主也?!保ê陆?jīng):《與宋國兩淮制置使書》)。所謂中國之道,就是天下大義之道,是《尚書》所建立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為什么我們中國人能夠接受蒙古人、接受滿族人的政權(quán)?和這種觀念也是有關(guān)系的。在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價值觀里,我不管你是誰,只要能推行道義我就認可你的政府,我認可的是道義而不看你是何血統(tǒng)、何來路。這是一種天下觀念和世界精神的體現(xiàn)。當下的中國普通民眾對世界大事的關(guān)心,遠過于西方普通民眾對世界的關(guān)心;我們對西方的了解,遠過于西方人對中國的了解。幾十年前,中國的一位學(xué)者到法國訪問,連問幾個法國的普通民眾,他們都不知道中國有周恩來總理,而且這位學(xué)者提醒他們周恩來在法國留過學(xué),是一個連任多屆、深受民眾愛戴的總理,法國人一點也不關(guān)心這些。相反,如果是類似的情況,中國人就會傳為佳話的。這反映了中國人的天下觀念。

《尚書》之王道與西方民主

明白了《尚書》的性質(zhì)、內(nèi)容及其文化意義,由此我們可以探討更進一步的問題,即《尚書》所代表的文化思想、價值體系與西方觀念的沖突。更具體點說,是《尚書》所確立的王道政治觀念與西方所說的“民主”觀念的沖突及比較問題。我們從以下三方面來談。

(一)“王道”的本質(zhì)及對三種關(guān)系的處理

我們前邊談到《尚書》里確立了王道政治典范,并以“王道”為核心而形成了圣王系統(tǒng)。這個圣王系統(tǒng)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而組成,其建立者是孔子。因此習(xí)慣稱“王道”,就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周公沒有稱王,而曾攝行王事;孔子非政治上的王,而后人認其為“素王”。戰(zhàn)國時代的孟子在周游列國時,言必稱堯舜,其目的就是宣揚“王道”,施行王者之政,即“仁政”。漢朝之后,“王道”便成為一種高于皇權(quán)的意識形態(tài),為全民族所接受。

在一般人的觀念里,中國古代是一個專制社會,從秦始皇以來一直就是專制政權(quán),我們往往用“封建專制”來表述,其實這種表述不是完全合適的。第一它不是“封建”,既沒有“封”,也沒有“建”,何來“封建”?第二也不是“專制”,“專制”是一種制度,它既沒有形成一種制度,也沒有被社會所認可,如何稱得上“專制”?當然關(guān)于這個問題,相對比較復(fù)雜,需要做必要的說明。在秦漢以降,皇帝基本上是一個政治領(lǐng)袖,大多數(shù)情況下不具體操辦政府事務(wù),行政大權(quán)基本上掌握在宰相或貴族集團手里。皇帝的周圍設(shè)有諫臣監(jiān)督皇帝的行為?;实塾凶罡甙l(fā)言權(quán),也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威,這也是事實,但他并不是想怎么樣就能怎么樣的。如果感興趣,我們不妨從漢朝到唐朝做個統(tǒng)計,看看有多少皇帝是被大臣換掉的。如果是“皇帝專制”的話,大權(quán)本來就在皇帝手里,大臣如何能換掉他?比如唐明皇,他并不是一個懦弱的皇帝,可是他連自己的一個愛妃都保護不了,這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呢?所以有些問題我們就得思考。除了秦皇、漢武、唐太宗等少數(shù)才能卓絕的君主外,大多數(shù)皇帝其實是受貴族集團或大臣制約的。在古代,皇權(quán)之上還有一個東西,那就是“道”,也就是“王道”,如果你這個“王”違背了這個“道”,大臣們就要用這個“道”去要求你。比如漢光武帝要出去旅游,他的大臣申屠剛就在車前擋住,說天下未平,你不能走?;实劬陀悬c惱火了,心想你管得倒寬!于是命令手下人不必管他,往前走!申屠剛馬上跪倒在地,用頭把車輪子頂住。意思是你想走,就從我身上壓過去!皇帝沒辦法,只好返回去。再如,隋文帝鞭打一個侍衛(wèi)官,有個叫劉行本的大臣上前去勸阻,文帝不聽,仍繼續(xù)打。劉行本于是過去擋在前頭,攔住皇帝,接下來他就給皇帝講了一通道理,說如果我說得對你就聽我的,我說得不對,你把我送到司法官那里,該怎么處罰就怎么處罰。皇帝沒辦法,只好放棄了。他們?yōu)槭裁锤疫@樣大膽與皇帝作對?就是因為他們倚仗著“道”?;实蹤?quán)力再大,也大不過“道”。你遵從這個“道”,就是有道明君,我就擁護你;一旦你違背了“道”,我就要用“道”來糾正你。如果你完全不顧“道”,那就是無道昏君,天下百姓都有權(quán)利把你推翻。再如唐朝的三省制度,中書省代表皇帝起草的文件,門下省就有權(quán)利駁回,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例證?;实鄄⒉皇钦f想怎么樣就怎么樣的,你必須服從“道”,“王道”高于皇權(quán)。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宋代以后,皇帝為了預(yù)防前代頻繁出現(xiàn)的大臣廢主、擁兵自重的歷史重演,采取了削弱相權(quán)或取消宰相制的辦法,分散大臣權(quán)力,加強防弊手段與獨裁統(tǒng)治。故而宋以后,基本上沒有發(fā)生過大臣換皇帝的事件,這與皇帝獨裁權(quán)力強化有關(guān)。

與“王道”相關(guān)的,有三重關(guān)系需要處理。第一是與民的關(guān)系,也即君民之間的關(guān)系。它要求“敬德保民,民為邦本”,把民放在首位。第二是與其他國家的關(guān)系。在“國際”關(guān)系事務(wù)處理上,它要求“協(xié)和萬邦”,協(xié)調(diào)萬邦的關(guān)系,使其和平共處。同時還要注意“興滅國,繼絕世”,有些國家滅亡了,要幫助它復(fù)興起來,讓它們延續(xù)血脈,不能就此去搶占他們的土地和人民。所以武王得天下以后,就把先王之后都封了疆土。據(jù)《周本紀》說:“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nóng)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帝堯之后于薊,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杞。”一直到春秋時候,這些先王的后代都還有,這就是“存亡繼絕”。這是一種仁慈之懷,是“王道”主義的表現(xiàn)。第三是與自然的關(guān)系。在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上,人要順應(yīng)自然、愛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堯典》里說“欽若昊天”,就是這個意思?!陡适摹纷l責(zé)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武成》指斥紂“暴殄天物”,都是把違背天道、不能愛護自然認作了罪惡?!兑葜軙の膫鹘狻分v“厚德廣惠”,也是要“仁人愛物”,營造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guān)系。

(二)西方民主與中國“王道”之比較

我們再來看西方所說的“民主”?!懊裰鳌笔呛汀皩V啤毕鄬εe的概念,也就是說,“民主”是為反專制提出的?!拔逅摹币詠恚珜?dǎo)的就是“科學(xué)”與“民主”。把“民主”概念從西方引進來,并傳播于廣大民眾之中,這是中國政治觀念中的一次大變革,而且面對中國長期的獨裁統(tǒng)治,“民主”傳入猶如清風(fēng)吹來,讓人感到清新之極,因此很快便為全民族所接受。如今,從政府到民眾,也都在高喊要推進民主進程,特別是民眾,對此呼聲更高。就當下的中國現(xiàn)狀而言,倡導(dǎo)民主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民主”是一種“政治工具”,而不是“價值觀”,我們在推行“民主”政治時,需要首先認識它的性能,分析它自身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地應(yīng)用它。

民主“反專制”無疑很正確,但是民主的立足點是利益,是當事者每一個人的利益。我們每個人手里掌握著一票,要投這一票的話,首先要從自己的利益考慮,根據(jù)自己利益所獲得份額的多少,決定把票投向哪一邊。因此民主的性質(zhì)是保護集團成員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說,其所信奉的是“利益原則”,每個人以自己利益為原則,若將個體利益相加,便形成了“集團利益”的最大化。

就民主的積極意義而言,首先這是一種最有力的反對“專制主義”的武器,它能使得當政者無法為所欲為,也能使得大多數(shù)人有發(fā)表自己意見、把握自己命運的機會。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在這一制度面前權(quán)力是均等的,特權(quán)在民主的過程中沒有市場。其次是保護集團成員的利益。一個群體,在利益出現(xiàn)分歧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民主方式,形成一個代表大多數(shù)利益的意見,從而通過決策,使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得到保證。其三,民主是監(jiān)督權(quán)力最有效的手段,它可以防止權(quán)力腐敗,使集團保持活力。在當下中國的反腐敗中,有許多貪官都是通過民眾監(jiān)督、新聞披露而落馬的。其四,民主可以加強集團的競爭力。集團大多數(shù)人團結(jié)一心,向著一個方向發(fā)力,這力量是巨大的。在集團與集團之間競爭的過程中,民主的程度就決定著集團的凝聚力與競爭力。在當下世界性的大競爭中,民主國家明顯占有優(yōu)勢,恐怕就和這個原因有關(guān)。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民主的弊端。民主最大的缺陷是沒有“是非觀”和“道義觀”,只講利益,不顧是非,沒有道義原則做制約。比如美國出兵打伊拉克,這是一場赤裸裸的侵略行為,美國的一個高級軍官就曾說:伊拉克簡直就是在石油的海洋里,我們不打它沒有辦法。這樣不道義的行為,竟然有將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美國人支持,他們的國會也就能通過。為什么?利益!對美國有利,美國人就要干,他們也在算著成本賬,怎樣用最小的犧牲換取最大的利益。認定利益之后,再找“道義”借口為其遮羞,然后實施侵略計劃。美國當時找的借口是:伊拉克有核武器。伊拉克說沒有,他說:你就是有。你再說沒有,那我就說你是耍賴,我先消滅了你再說。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并不要求其落實事實真相,而只是找開打的借口。因此事實到底如何,那就不重要了。所以把伊拉克打垮了,薩達姆被殺了,核武器沒有找到,美國人也不臉紅,更不會自咎,因為他們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了。希特勒是一個什么人,我們心里都應(yīng)該明白,他給歐洲人民帶來多大的災(zāi)難,世界有目共睹。但是德國將近百分之九十的人支持希特勒,為什么?它能給德國人帶來利益。他們堅持的是“利益原則”而不是“道義原則”。

由此,我們看得很清楚,民主是不要道義、不講是非,只講利益的。但要知道,人類的行為如果失去了道義的控制,其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將千百倍于洪水猛獸。就以當下的世界來說,美國人在世界各地強行推行他們的價值觀,把“民主”認作是普世價值,并且要伴隨著武力來進行,結(jié)果把中東搞得亂七八糟,幾十年來戰(zhàn)火不斷,制造了多少難民!又使多少無辜的平民死于戰(zhàn)亂!再則,民主可以解決一個國家的專制政權(quán)問題,使國家強大起來,但對于國與國之間的糾紛,民主如何解決?而且在半個世紀的歷史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發(fā)動戰(zhàn)爭的多半是民主國家,并不是所謂的“專制國家”。民主在利益驅(qū)動下的運動,那對世界和平將會帶來多大威脅!所以對于民主,我們不能盲目崇拜。民主只有在道義的控制下運作,才有可能發(fā)揮積極作用。否則,得到的是小利益,而帶來的則是大災(zāi)難。同時,極端的民主主義取的是平均數(shù),而不是高智商人的決策,民主決策,其所關(guān)注的只能是當下利益,不可能有前瞻性,也不可能有大胸懷、大智慧。毛澤東主席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可以說是一種很好的設(shè)計。這“集中”,既可以避免民主決策的低效性,也可以保證道義的原則性,防止無道義原則的民主對人類善良性的傷害。

如果從“正名”的角度考慮,“民主”這個概念,顧名思義是“民眾做主”,這未必是好的制度,也未必符合事實。在實際的操作中,“民主”更多的傾向是要人民參與國事或?qū)掠凶杂砂l(fā)表意見的權(quán)利,這可以稱作“民權(quán)”。廖仲愷《革命繼續(xù)的工夫》一文說:“民權(quán)這兩個字的解釋,在政治上說,就是人民有參與立法、容喙政治的權(quán);在法律上說,就是人民有不許別人侵犯他的身體、言論、信仰、住居、集會種種自由的權(quán)?!币虼巳绻选懊裰鳌敝脫Q為“民權(quán)”,可能更好一些。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中,沒有“五四”最響亮的關(guān)鍵詞——“民主”,而入選的是“民權(quán)”。他為什么不用“民主”而用“民權(quán)”?我沒有研究過孫中山,但我相信他一定在選擇過程中有過認真考慮的。“民主”不是非有不可的,但民眾的權(quán)利則是一定要保證的。中國的“王道”政治排斥“民主”,但不排斥“民權(quán)”。如周代有專門的采詩之官,他們要把民間的聲音采集回來,獻給天子,其目的是讓最高統(tǒng)治者通過歌聲,“觀民風(fēng),知得失,自考正”(《漢書·藝文志》)。據(jù)《毛詩序》說,在周時,天子與民眾都有充分的言論自由,民眾可以對政治自由地發(fā)表言論,“上以風(fēng)化下,下以風(fēng)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這就是“王道”政治下的“民權(quán)”。這種制度應(yīng)該是人類一種理想的政治制度,比之西方所倡導(dǎo)的民主,有更多的優(yōu)越性。因為它既能使民眾有自由,又能使人類獲得持久和平。從漢唐到明清,大批的讀書人研究經(jīng)典,把目光放在修復(fù)三代制度上,原因正在于此。

作 者: 劉毓慶,山西大學(xué)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山西大學(xué)國學(xué)研究院院長。著有《古樸的文學(xué)》《朦朧的文學(xué)》《雅頌新考》《詩經(jīng)圖注》《從經(jīng)學(xué)到文學(xué)》等專著二十余部。

編輯:張勇耀mzxszyy@126.com

猜你喜歡
王道道義尚書
節(jié)錄《尚書·君奭》小楷
李大釗:播火者的鐵肩道義
埋個將軍
謙虛
Realistic Words, Chilling after Reading
道義
自大的馬謖
哥倫比亞大學(xué) 客戶是上帝,學(xué)生是王道
微趣圖
西漢道義觀的學(xué)理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