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桂年?曾旭軍?魏海敏
【摘要】 目的 探討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兒童鼻竇炎的效果。方法 110例鼻竇炎患兒, 隨機分為對比組和研究組, 各55例。對比組采用單純西藥治療, 研究組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效果、起效時間、治療時間。結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9.09%, 明顯高于對比組的63.6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起效時間為(6.17±1.82)d、治療時間為(52.43±10.62)d均明顯短于對比組的(11.29±3.16)、(72.38±15.87)d,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兒童鼻竇炎的效果較為突出, 并且可以縮短患兒的治療時間, 減輕患兒痛苦。
【關鍵詞】 兒童鼻竇炎;中西醫(yī)結合;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144
小兒鼻竇炎是現代兒科常見的病癥之一, 引發(fā)這種疾病的原因有很多, 其與先天免疫功能障礙、抵抗力低、鼻竇發(fā)育異常、不良生活習慣、水質污染、過敏性鼻炎等均有密切的關系?;純喊l(fā)病后會導致鼻塞流涕、頭暈目眩、呼吸障礙、精神萎靡等情況, 如果長期發(fā)展會影響患兒的身體發(fā)育, 因此必須早發(fā)現、早治療。本文對兒童鼻竇炎中西醫(yī)結合療法的效果進行研究, 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0例鼻竇炎患兒, 將其隨機分為對比組和研究組, 各55例。對比組中男30例, 女25例;年齡5~11歲, 平均年齡(6.82±1.47)歲;病程 3個月~6年, 平均病程(3.43±1.16)年;急性鼻竇炎4例、慢性鼻竇炎51例。研究組中男29例, 女26例;年齡4~12歲, 平均年齡(6.57±1.81)歲;病程2個月~6年, 平均病程(3.56±1.21)年;急性鼻竇炎6例、慢性鼻竇炎49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比組采用單純西藥治療。主要選擇大環(huán)內酯類及抗過敏藥物口服, 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內舒拿)鼻內噴灑治療, 其中大環(huán)內酯類(阿奇霉素)及抗過敏藥口服根據患兒的年齡、體重選擇服用劑量, 其中首日為10 mg/kg, 第2~5天為12 mg/kg。內舒拿藥劑兩鼻孔各噴灑1次 /d, 共連續(xù)治療3周為1個療程。
1. 2. 2 研究組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西藥治療同對比組。中藥治療則采用自擬鼻淵通竅湯, 根據患兒實際指征對方劑藥材進行添加?;A方劑包括黃芩、夏枯草、車前草、澤瀉、辛夷、蒼耳子、路路通、丹參以及蒲公英各10 g加減, 龍膽草3 g。如患兒具有頭暈、頭痛癥狀, 則加入白芷、川芎各10 g;如患兒的鼻涕內具有膿液, 則加入金銀花、連翹、魚腥草各10 g;如患兒具有四肢無力、精神不振的癥狀, 則加入黃芪10 g。為患兒提供藥物1劑 /d, 用水進行煎煮, 將藥汁分為2份, 100 ml/份, 分別在早起和晚睡時進行服用, 拒絕服用中藥的使用通竅鼻炎膠囊和銀杏酮酯滴丸口服, 同樣連續(xù)治療3周[1]。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2]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及起效時間、治療時間。治療前后采用鼻內鏡對患兒鼻竇炎病灶進行觀察, CT檢查對比。療效顯著:患兒病灶完全消失, 鼻腔黏膜腫脹明顯減退, 鼻道內無任何膿性分泌物, 鼻竇腔在CT檢查下清晰可見;有效:患兒癥狀明顯好轉, 鼻黏膜腫脹轉為輕度, 鼻道內僅含有少量的膿性分泌物, 鼻黏膜輕度增厚;無效:患兒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 鼻黏膜腫脹明顯, 鼻道內具有大量的膿性分泌物??傆行?(療效顯著+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9.09%, 明顯高于對比組的 63.6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研究組起效時間為(6.17±1.82)d、治療時間為(52.43±10.62)d均明顯短于對比組的(11.29±3.16)、(72.38±15.87)d,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性鼻竇炎是當前兒科疾病中較為常見的種類, 主要癥狀包括鼻塞流涕、頭暈頭痛、四肢無力、呼吸障礙、記憶力減退等, 但患兒本身并無明顯的特異性癥狀, 因此很容易被家長誤認為是感冒, 延誤治療時機[3]。中醫(yī)認為鼻竇炎是由于外邪侵入、膽熱瘀阻, 導致辛頞鼻淵、流毒無法排除, 因而引發(fā)鼻內熱證。因此在治療時應以清熱瀉火、去膽熱、化濁毒為目的。鼻淵通竅湯當中所包含的黃芩、夏枯草、龍膽草等具有較強的清熱利膽作用;而車前草本身能泄熱利濕, 避免了患兒體內燥熱過度導致熱毒內生的情況;金銀花、連翹是常用的清熱解毒藥物, 并且能夠消腫散結, 對患兒鼻道內黏膜腫脹、增生等有著明顯療效;丹參、川芎是一種通血活絡的藥材, 能夠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 加快炎性病灶的吸收速度[4]。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9.09%, 明顯高于對比組的63.6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起效時間為(6.17±1.82)d、治療時間為(52.43±10.62)d均明顯短于對比組的(11.29±3.16)、(72.38±15.87)d,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兒童鼻竇炎采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單純傳統(tǒng)西醫(yī)治療, 可以縮短患兒的治療時間, 減輕患兒痛苦。
參考文獻
[1] 黎鋼, 謝華, 陳菂.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鼻竇炎療效觀察.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0, 8(20):183-184.
[2] 張小玲, 馬建軍.自擬鼻淵通竅湯治療兒童慢性鼻竇炎134例.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 2011, 13(25):191.
[3] 張秀香, 康國剛.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鼻竇炎136例療效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09, 2(17):76.
[4] 王榮光, 孫建和, 張燕, 等.鼻腔-鼻竇粘膜表面活性物質樣板層體的超微結構觀察.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01, 36(5):321-322.
[收稿日期:201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