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祥
我們?yōu)槭裁窗烟招兄o “丟”了?
徐文祥
陶行知,是真正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用他的 “大白話”,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在將近一百年前就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其目的很簡單,就是傳播教育真諦。教育的真諦不是空中樓閣,相反,應該是遍布在田間地頭、街談巷議的東西,是人人都應該去接受的,人人都應該參與的,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那種高高在上的、只是少數(shù)人才可以享有的貴族生活。
陶行知的每一句話都那樣的振聾發(fā)聵:“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帶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先,不算是好漢”……這些話似乎是在喊口號——今天依然在許多人的嘴里只是作為口號。如果我們了解了陶行知曾經(jīng)做過什么,我們就會深受感動,我們就會因為他曾經(jīng)的勇氣而贊嘆,為他的執(zhí)著而敬佩,為他的無私而敬仰,為他的信念而慚愧。
陶行知的話就像一杯白開水,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任何的修飾,卻有著深刻的教育思想。他不會寫么?不是,真正有學問的大師,往往不去賣弄自己的學問,他們所說的,所做的一切,都是直朝著自己心中的圣地的,一切不利于自己畢生追求的終點的手段和方法,他們都是要舍棄的。
無論是為文,為人,為教育,陶行知無不堅定地奮斗了一生。我想起被流放海南的蘇東坡,面對落后的蠻荒之地,他把朗朗書聲帶到了人跡罕至的邊疆,他傳播的不只是知識,文化,更有一個人胸懷天下普度眾生的追求。讓中國無地無學生,把教育扎根鄉(xiāng)村,這是陶行知的理想。我想,他一定是欣賞堂吉訶德的,他說 “一定要有單槍匹馬勇往無前的氣概,猶如外國人傳教的精神,無論什么都不怕,只怕道理傳不出去?!?/p>
陶行知用自己的一生踐行著自己的信念,讓自己行走在鄉(xiāng)村田野,讓自己身體和理想一同奔跑,和自己的事業(yè)一同放射光芒。陶行知為了教育的普及和百姓學習知識做了許多,也構(gòu)想了許多。能夠像陶行知那樣舍去自己做大學教授的優(yōu)越而到鄉(xiāng)下去普及大眾教育的人,是令我們敬仰的。
今天,還有誰愿意走進田間地頭,讓那群不識字的農(nóng)人去學習一點知識呢?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陶行知則選擇了走向他們。我們可以想見,辛苦、障礙、失敗等等,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學校,一切的一切都是完全憑借著師生們用雙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F(xiàn)在想來,他們所擁有的——包括陶行知和他的同行者們——僅僅是那一腔熱血壯志么?今天的我們,是否連這一點熱血也只是化作了一個閃念呢?哪里更需要我們的教育?哪里更需要我們的知識?我們個人價值的空間在哪里才有更廣闊的天地?哪里才是真正釋放我們才華的空間?這一切都值得思考。
陶先生一生做的事情其實再普通不過了,他不遺余力地去做,且樂此不疲。我從中感受到的是一個人的理想是多么遠大,一個人的信念是多么執(zhí)著。一顆滾燙的熱心,在燃燒,燃燒了近一個世紀,直到今天,不知道這火星散落在了哪里,是否在你我的草叢中發(fā)光?
陶行知的教育,是我們本土的教育,是和我們的國情結(jié)合在一起的教育,是真正屬于中國的開創(chuàng)性教育。今天的我們,應該像陶行知和他曾經(jīng)師從過的杜威那樣,用實踐來檢驗一種理論或者學說是否有價值。“大丈夫不能舍身實驗室,亦當埋骨邊疆塵,豈宜隨便過去。”這聲音響徹九霄!
從事社會改造的人,應該遠處著眼,近處著手,就是要 “眼高手低”。我們要高瞻遠矚,還要腳踏實地。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長城是一塊磚一塊磚壘起來的,就算是世界上的高山也是經(jīng)歷地殼千百萬年的醞釀而形成的。滄海桑田告訴我們,一切都需要時間的。胸懷天下的宏圖大業(yè),舉一人之力而圖之,不能也??墒侨绻蝗艘矝]有,便是空談。世間事紛如牛毛,滿眼盡是可變之數(shù),雖然如今滿目瘡痍,我輩若只管哀嘆,又豈能看到可變的那天?用綿薄之力緩進而決不后退,寸步前行而終可以至千里,天下煥然的一天也必將到來。我們首先要堅定地相信,終究會有這一天的。因為,在苦厄中,只有堅定的信念才能讓我們孤獨的身影不再孤獨,讓我們跌倒時鼓起繼續(xù)前行的勇氣。這是陶行知給我們的啟示。
“碰釘子的時候有兩個法子解決:第一是硬起頭皮來碰,假使釘是鐵做的,我們的頭皮要硬到鋼一樣,叫鐵釘一碰到鋼做的頭皮上就彎了起來;第二是要把我們的熱心架起火來,把釘子化掉。我們只怕心不熱,不怕釘子厲害。”多數(shù)時候,我們的頭皮不能和釘子碰,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的頭皮是否能禁得住。但是我們要有一顆禁得住烈火煅燒的心,更重要的是我們心中的火能燒多久,能不能燒到把釘子化掉。我們要時刻做好這種準備。
關于教和學的問題,陶行知說了無數(shù)次,一直強調(diào)的是 “教學做合一”,“教的法子要根據(jù)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jù)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睆?“教學合一”到 “教學做合一”可謂是無論什么場合反復重申自己的主張,一次次深入去理解、豐富自己的這一主張??墒牵裉斓慕逃齾s早已經(jīng)喪失了這種理念,而且這種 “教學做”早已經(jīng)變成了支離破碎的東西,或者根本就在學校被分離了。最初的時候,陶行知提到 “說起來是學校,實際上卻是教?!?,哪里是 “學”的地方啊,分明只有老師的 “教”,不見了學生的 “學”。“教”的內(nèi)容要取決于 “學”的內(nèi)容,“學”的內(nèi)容又要看 “做”的內(nèi)容,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有用的,怎么做就怎么去教??墒墙裉斓慕逃??時隔將近一個世紀了,我們的學校卻仍不見太多進步,而且與目標越來越遠了?!案F苦和學問是好友,富貴和學問是仇敵?!蹦偷每嗪娜瞬攀墙?jīng)得住考驗的人。生長在溫室里的孩子和安樂窩里享受一年四季春天的孩子,怎么可以成為挑起民族未來重擔的棟梁呢?他們的肩膀是弱小的,他們的心靈是脆弱的。
教育的目的不是讓人活著,而是讓人更好地活著,高質(zhì)量地活著。這些活著的人,不是少數(shù)的,而是讓所有人都能夠進步。教育就是生活,要用生活中的需要來作為考察教育的成績,而不是紙上談兵,更不是只有那一些分數(shù)。我們教育出來的人,應該能夠?qū)ι鐣兴暙I,能夠懂得在生活中給他人一些幫助。教育出來寄生蟲,就是我們的罪過。
九十年前,陶行知說,當時使用的教科書,編書的人有的竟沒有做過教師,用他們自己的眼光做標準來讓大家使用教材。今天呢?一切依然。為什么我們的課堂孩子沒興趣?為什么我們的文章孩子不喜歡?因為那些生活遠離孩子,讓他們根本不可能感受到任何的樂趣。
教育的過程應當是學生自己探索的過程,這才是學生真正能夠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陶行知先生舉例說學問之道,就好像去一個地方,如果不乘車,讓自己步行去,盡管辛苦一點,但是回來的時候絕對是可以回來的。學問的過程需要他們獨立去探究,只有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才能夠在兩個地方之間來去自如。
陶行知先生不止一次地強調(diào)對比 “人上人”與 “人中人”。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公民不是高高凌駕于其他人之上的人,而是平等的人。沒有平等的教育,就不可能培養(yǎng)出來人中人。讓少數(shù)人成為統(tǒng)治其他多數(shù)的人,就永遠不可能實現(xiàn)真正的民主。這不只是教育階段的事情,而是整個民族的事情。之所以我們的民主進程舉步維艱,正是因為我們教育的指南針指錯了方向,我們的教育者不能認識到自己的教育將會對我們的民族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我們往往在對一些孩子進行管理的時候,帶著一種過去的統(tǒng)治者的意識在做教育的使命,民主啟蒙在我們的肩頭,將是多么沉重。
“無斧不能砍木,無剪不能裁衣,無刀不能作廚子,無工具不能做教育的事業(yè)?!比f事萬物都有其教育的價值,萬事萬物又都有為我所用的價值。我們要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離不開必要的工具,教育需要的最重要的 “工具”就是教師。
教育的資源是無所不在的。陶行知總是讓學生去幫著自己傳遞知識,這樣不但讓學過的鞏固了,而且又擴大了傳播的范圍。這樣一來,教育的內(nèi)容就好像細胞分裂一樣,成倍數(shù)增加了。教育是慢的過程,只能徐緩圖存,循序漸進,欲速則不達。我們需要的就是耐心,而且時刻要有事事如臨大敵的意識。如此,何事不可成功?
陶行知強調(diào)做人做事最好是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一心掛兩頭,現(xiàn)在仿佛成了一種時尚,一些人覺得自己可以同時做好許多事,有些人也把自己擔任了許多職務或者頭銜作為自己炫耀的資本,大有看“我多有能耐”的架勢。要想真正成為一個對教育有切實貢獻的人,就應該安心地做一件事,專心才能用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同一個問題。也就是陶先生說的,做一個完整的人。為了做一個完整的人,陶行知提出了三個要素:健康的身體,獨立的思想,獨立的職業(yè)。陶先生不是在對別人指點,同時他也在自問:“我是不是一個整個的人?”一個完整的教育者,必須要以完整的人為前提,健康的生存狀態(tài)又是以健康的身體為前提的。獨立的思想則是以獨立的人格為前提的。獨立的職業(yè)則事事以樂做為前提。獨立,就是不依附其他,專心做自己的事,要做 “生利”的事業(yè)。這種利不在自己,而在后人,千秋后世才能享有。如果僅僅把自己做的事的多少看成一種工作的成績來衡量的話,我想,最后的結(jié)果是越加越小。
陶行知的教育是 “活的教育”,這個活是要讓學?;?,而不是一潭死水;要讓教學的內(nèi)容活,而不是一成不變。只要社會在發(fā)展,教學的內(nèi)容要根據(jù)生活的需要去變化,這也是做事要活,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思想去指導自己的實踐。教會學生懂得生活,也可以說要讓孩子知道以后怎么活著,我們的教育不應該是死的教育,不應該讓人學死,學會了活不成?;畹慕逃怯没畹慕滩?、活的教室、活的方法教出來活的人。這既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方法,一個目的。一潭死水的教育,怎么能夠造就合格的國民呢?
我們自己和我們要培養(yǎng)的孩子們,都應該成為這樣的 “活”人。
“實際生活是我們的指南針。”時至今日,我們的學生竟然不知道應該如何面對自己從學校走出來以后的生活,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成了一個美麗而遙遠的夢幻。我們教育出來的人,從一開始就是鄙視勞動的,鄙視生活中生存技能的。他們似乎只懂得從書本上去學習知識,而不懂得從生活中學習知識,更不會把知識在生活中去實踐。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孩子,整個社會都已經(jīng)不懂得要用實際生活來指導我們的教育了。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要求教師首先要有 “活”的教育思想。一個只會照本宣科而沒有思想的老師,最終只能讓學生成為一架學習的機器。我們做教育的,無論有什么樣的教育觀,都不能推卸我們自己身上所肩負的責任,因為,這些都是客觀的存在。
陶行知稱呼一些人為 “偽知識階級”,我想到了一個詞語:偽教育??茖W是遵循著一條最基本的規(guī)律的,那就是需要實踐的檢驗。真的東西就必然是科學的,知識是否有價值,那就要看他們在實際生活中能夠讓人拿來運用,并且創(chuàng)造多少財富和推動人類多少進步。而教育,多少人在做,是不是真教育呢?我想起了陶先生的那句話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一個 “真”,就讓我們懂得了應該遵循怎樣的規(guī)律。
陶行知先生是一個文化的布道者,他用自己的一生普及平民教育和鄉(xiāng)村教育,因為他深深地知道,語言和文字的第一價值和意義就在于工具性,當人們不能掌握這門工具的時候,更高層次的東西,根本不可能被人感受到的。因此,他不遺余力時時處處在踐行自己的理想,哪怕是對一個要飯的乞丐,也不忘記教他認識幾個字。也許,在我們看來,這是多么可笑的事啊,可是,這恰恰是陶先生身上所具有的一種文化傳播的責任感。也只有這樣的一種責任感,才顯示出了陶先生身上的光華。再對比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陶先生做的是實實在在的真教育,我們做的卻有偽教育。我們的民族要發(fā)展,就必須要有一些人來做事,只有肯實干又有思想的人,才能夠給我們的民族帶來希望,證明我們教育的價值的存在,同樣也給真正做教育的人一種動力。反之,如果沒有這樣去教育,怎么會有這樣的人出現(xiàn)呢?因為陶先生明確地指出 “教師就是鄉(xiāng)村教育的靈魂”。
當別人都在造梯子的時候,我們卻在挖井。天空中也許會不時地降下雨來,但那不是你登上天空之后找到的,而地底下的水泉汩汩流淌著的卻是挖井人一鐵锨一鐵锨挖出來的。教育就好像尋找地下水源一樣,也是需要智慧的。但是更需要一種持之以恒的精神,堅持不懈去克服各種困難。一切以解決問題作為出發(fā)的根本,同時還要作為最后的歸宿。這個過程來不得半點偷懶,半點懈怠,半點投機取巧,半點的空想幻想,只有腳踏實地去做,伴隨著思考與探索的精神,地下就一定會有水冒出來。
(作者單位:河南安陽市南關小學)
責任編輯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