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動下,啟發(fā)式教學已逐漸應用于現代課堂教學中。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采用啟發(fā)式教學,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還能使教師的生物課堂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然而,我國大多數高中生物教師在啟發(fā)式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促進教師提高生物教學質量,已經成為時下許多生物教師關注的重要課題。本文結合筆者自身教學經驗,對啟發(fā)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實施策略加以探討。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啟發(fā)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1.當前高中生物啟發(fā)式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1)以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主,啟發(fā)式教學流于形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傳統(tǒng)灌輸式教育逐漸被新型的教學方式所替代。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為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主動開展了啟發(fā)式教學。然而在實際的生物教學中,這種教學僅僅流于形式,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教師還是以傳統(tǒng)教學方式為主,并沒有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誘導,也忽視了學生接受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被動接受學習,很難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加強學生對生物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效率及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
(2)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高中生物本就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較強的學科,對于生物教師來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對提高學生生物基礎知識水平具有關鍵性作用。然而大多數生物教師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仍單純地以傳授大量理論知識為主;部分教師為盡快完成教學任務,只注重對新知識的快速傳授而忽略了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僅僅將教學內容側重于考試重、難點的分析,而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學生形成思維定勢,使學生會出現對同樣題型不同問法的習題無從下手的現象,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2.啟發(fā)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1)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開拓學生的思維。高中教師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善于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性格特點,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或事物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生物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具有促進作用。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1“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一章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大家都知道,牛奶是一種富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那么,蛋白質對人體的生長發(fā)育為什么這么重要呢?有些牛奶里面富含水解植物蛋白和氨基酸,那么氨基酸與蛋白質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通過創(chuàng)設這樣的問題,以啟發(fā)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蛋白質這一章節(jié)的重要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利用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在生物啟發(fā)式教學中,應善于創(chuàng)設生物實驗情境,以便激起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從實驗中真正體會到生物學習的樂趣,并加深學生對所學生物知識的印象,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1“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一節(jié),教師可在實驗室進行如下實驗演示:取兩個長頸漏斗,分別在漏斗口處封上一層玻璃紙,在A漏斗中注入硫酸銅溶液,在B漏斗中注入蔗糖溶液,并加入少許紅墨水,使其略呈紅色。然后將兩個漏斗分別浸入盛有蒸餾水的燒杯中,在兩漏斗的液面處做上標記,靜置一段時間后,讓同學觀察燒杯中蒸餾水顏色的變化及長頸漏斗的液面變化,并對分析所得的實驗結果進行討論。通過實驗,將生物知識更加直觀地展現,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從實驗中深刻掌握生物膜的相關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也使教師的生物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可知,啟發(fā)式教學為高中生物教學開辟了新的教學思路,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將學生視為教學主體,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加強學生對生物基礎知識的掌握,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促進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斯然.啟發(fā)式教學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5, (11).
[2]郭 欣.高中生物教學中啟發(fā)式教學方法研究[J].知識經濟,2014,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