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珺
“我已經八十多歲了,深感體力上存在種種制約……
我兩度接受外科手術,年齡增長讓我倍感體力低下……
而無限縮小國事及作為象征天皇的行為或許不大可能?!?/p>
“回望歷史,我不得不擔心,當天皇健康惡化甚至進入病危狀態(tài)時,社會的方方面面均有可能進入停滯,民眾的生活亦將或多或少地受到影響……這不禁讓我陷入懷疑,也許我們有可能阻止這種情形的發(fā)生?”
8月8日當地時間下午三點,日本天皇的“玉音”再一次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響起,第125代天皇——明仁,堅定而克制地提出了他的“疑惑”。
日本放送協(xié)會(NHK)發(fā)表的這份提前錄制好的電視談話,是有史以來日本天皇第三次面對全體公眾發(fā)聲,更是1817年至今,近200年來,第一位暗示希望政府修改法律,讓其能夠在生前退位的天皇。
“站在天皇的位置上,我不會觸及現行的天皇制度,但今天,作為個人,想來談談近來思考之事?!苯?1分鐘的講話里,明仁天皇手握一紙講稿,銀發(fā)光亮,西裝合身。
明仁今年已經82歲,曾患癌癥。講話中,他多次言及“老齡化”、“身體衰弱”等情況,暗示自己難以勝任繁重的公務。
而這一表態(tài)其實早在半個多月前就曾被熱議。7月13日,NHK爆料,稱天皇有意生前退位,將皇位傳給皇太子——明仁認為,自己年歲老邁、身體欠佳,無法勝任其“象征性天皇”的工作。
然而就在當晚,宮內廳次長山本信一郎召開記者會稱,“報道都不是事實。天皇陛下尚無此想法,在此前提下,宮內廳并未就天皇生前退位一事進行研究?!?/p>
但分析認為,由于NHK是日本最權威的電視臺,不可能空穴來風,可報道沒有經過宮內廳的認可和授權,真相一時撲朔迷離。
宮內廳是在首相管轄下,負責為皇室打點日常事務的機構,同時也是皇室與傳媒之間溝通的橋梁。在皇室舉行招待會前,宮內廳均要事先審查記者的提問,替皇室成員準備好如何回答。與此同時,宮內廳還對皇室成員的言行進行控制。
而很快,宮內廳就改變了自己的說法。據日本共同社7月29日報道,宮內廳開始圍繞天皇有意將皇位傳給皇太子的“生前退位”一事展開探討,8月8日的視頻講話也在此時發(fā)出預告。
而明仁天皇的這一演講,雖然仍秉持著其特有的平和安靜的方式,卻可能開啟了對現代日本皇室制度變革的序幕。
作為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在許多方面,日本都堅持傳統(tǒng),甚至有時稍顯保守。在現行的法律條件下,明仁并無“退位”這一選項。
日本的君主制——所謂的“菊花王朝”——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皇權制度。明治時期的《大日本帝國憲法》曾明確規(guī)定,天皇萬世一系,自7世紀初推古天皇起,天皇一直被認為是神道教最高神——天照大神的直系后代,也就是神道教在世間的唯一宗教領袖。即使是后來的幕府時代,天皇大權旁落,也無人敢取而代之。近2700年,日本天皇世系從未斷絕。
不過,“從歷史上來看,天皇退位卻很常見。”日本開放大學的皇室研究專家原敬稱,歷史上有近一半的日本君主任上退位,在佛教寺院里頤養(yǎng)天年,上一任生前退位的光格天皇在1817年“辭職”。而到了19世紀,日本的政治領袖們創(chuàng)造了天皇崇拜,退位變得不再可能。
日本戰(zhàn)敗后,在美國的影響下,《和平憲法》、《人間宣言》的出現使得天皇的皇權和神性被大幅剝落,裕仁天皇的聲明震驚了他的臣民——他聲明自己并不是神,推翻了數十年的政府宣傳和幾千年的歷史傳統(tǒng)。
從神轉變?yōu)椤皣窠y(tǒng)合一致的象征”后,天皇便與現實政治權力運行再不相關,主要職責是任命首相,批準法律,召集國會,批準國務大臣的任免,出席禮儀性的外事活動和國家典禮等。
也正因“憲法之下,天皇無權參與國政”,明仁只能采取與國民“談談想法”的方式表達退位的意愿。
而對于天皇的講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回應稱,“我們表示嚴肅接受。我們在鑒證天皇的年齡和公務負擔時,哪些事情需要去做,將予以認真的考慮?!?/p>
同明仁天皇一樣,安倍的回應也顯得微妙含混。
明仁是從上任之初就只留存象征意義的首位天皇。相比其父昭和的強硬與神秘,明仁的報道四處可見。天皇夫婦作為國民夫妻的榜樣受到肯定、廣為流傳,在災難現場跪坐著傾聽災民苦情的姿態(tài)也深入人心。
“我就任天皇之位已近28年,這段時間里,無論悲喜,我都與人們一同度過?!?/p>
明仁生于戰(zhàn)時、長于戰(zhàn)后、見證了日本的大起大落,身上流淌著日本皇室血脈,較于其父——昭和天皇(裕仁),他顯得有些“獨立特行”。
1933年12月23日,一聲嬰兒的啼哭劃破東京因戰(zhàn)爭瀕臨而緊張的空氣,隨后整個宮城內開始歡呼,緊接著東京城內開始沸騰,然后是整個日本,現任天皇在此時出生。作為昭和天皇的第5個孩子、第1個男孩,昭和給他起的宮號為繼宮,名字為明仁。
12年后,日本再次沸騰,昭和天皇通過廣播傳送戰(zhàn)敗“玉音”,宣布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被擊敗。許多日本人甚至當街激動地鞠躬或跪下,因為他們第一次聽到了君主的聲音。
此時,被疏散到櫪木縣日光市,又轉移到日光湯元一家酒店的明仁,也聽到了父親的聲音,據媒體報道,明仁悄悄哭了一場,并在當日的日記中,寫下“要領導國家從失敗中前行”。
1989年,昭和天皇去世,55歲的明仁即位,接受象征日本天皇的鏡、劍、玉三寶,成為日本第125任天皇。不過,因為忙于葬禮和需要一定的服喪時間,真正的加冕儀式是在一年半以后的1990年11月12日舉行。
此時,日本尚處于艱難的發(fā)展時期,明仁反復強調將“與國民同甘共苦”,并一直關注社會福利事業(yè)。當日本舉辦1964年夏季奧運會時,明仁成為了當時尚默默無聞的殘奧會的贊助人。那時,殘疾人在日本通常被人回避或指責。
“天皇夫婦花了大量的時間,利用他們的聲望,代表日本的特權階級關注社會?!辈ㄌ靥m州立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的主任、關于戰(zhàn)后日本君主制的歷史《人民天皇》一書的作者羅夫教授說。
明仁和他的妻子,美智子——第一個平民嫁到皇室的皇后——成為了日本自然災害的“首席安慰師”。1991年云仙普賢岳火山爆發(fā)、1995年阪神大地震、2004年新渴縣中越地震后,明仁夫婦都趕赴受災地區(qū)訪問。2011年,摧毀了日本北部部分地區(qū)的3·11地震和海嘯發(fā)生后,明仁天皇第一次,也是在此次講話前唯一一次,向全國發(fā)表電視講話。而在日本核電站被關閉,很多地方實施計劃供電時,明仁也主動在皇居計劃停電。
“從作為皇太子至今,我與皇后的步伐遍及全國幾乎所有地方。”明仁天皇在8月8日的講話中說。而對外,明仁也積極開展“皇室外交”,頻繁出訪國外,甚至成為一名“社會活動家”。
1992年9月是中日邦交正?;?0周年。日本明仁天皇夫婦對中國進行訪問,首開天皇訪華紀錄。明仁準備訪華前夕,遭到日本右翼勢力的強烈抵制,還被冠之“謝罪天皇”之名。
盡管是“曝光率最高的天皇”,但他與世隔絕的生活,不參與政治斗爭的超然,讓他依然是日本國民中脫俗的象征。
明仁天皇還繼承了父親對自然科學的熱情,多年從事海洋生物研究,并作為魚類學者為人所知,發(fā)表學術論文38篇。而為表彰他在蝦虎魚研究上所作的貢獻,1992年、2005年魚類學屆分別將新發(fā)現的蝦虎魚品種,根據明仁英文名Akihito命名為Platygbbiopsis Akihito和Exyrias Akihito。
然而,這位天皇真的老了。
去年12月23日,明仁在發(fā)表生日感言時說道:“我對于年齡帶來的變化越來越有感觸,在公務中出錯的次數也多了,今后需要更加謹慎。”而就在他發(fā)表這番感言中途,突然沉默了近15秒,讓在場者有些緊張。
實際上,明仁去年在公務中出過好幾次錯,盡管如此,82歲高齡的明仁仍然沒有放棄或減少工作量。據媒體報道,他每年要瀏覽1000多份文件并署名蓋章,出席200余次各類活動和20多場祭祀儀式,而在去年明仁夫婦就接見了270位國內外要人。
即便努力,但誰也無法否認,天皇的身體正在惡化。
2002年,明仁被發(fā)現患上前列腺癌,為此接受手術治療,2012年又再次接受心臟冠狀動脈搭橋手術。
在8月8日的講話中,明仁說:“我已經八十多歲了,深感體力上存在種種制約……我兩度接受外科手術,年齡增長讓我倍感體力低下……而無限縮小國事及作為象征天皇的行為或許不大可能?!?/p>
實際上,早在2010年的生日記者會上,明仁就表達過“不想進一步減輕公務負擔”的想法,否定了宮內廳此前為減輕已經高齡的天皇的公務負擔采取的諸多措施,如簡化典禮儀式、轉由皇太子代為處理等,表明其“只要是作為象征性天皇,就應履行這一職責”的信念。
而對于設立“攝政”一職,明仁也稱并無意義,否定了“天皇雖終其一生位于其位,卻并不能充分完成其地位所賦予職責”現象的可能。
在天皇的講話中,多次提到尊重戰(zhàn)后憲法和象征性現代君主政體的性質。他稱想保證,君主制的未來“在一個迅速老齡化的社會”和“一個不斷變化的國家和世界”里仍能安全過渡。
雖然他沒有使用“退位”一詞,但他卻已經在字里行間強烈地暗示了這一點。
“皇室慣例也顯示著,一旦天皇走向人生終點,便會連日舉辦繁重的殯葬儀式,一直延續(xù)近兩個月,之后葬禮的相關儀式更要延續(xù)一年。上述儀式會與新年代的各項其他活動同時進行,因而參與儀式的人群,特別是遺屬都會非常辛苦?!?/p>
1989年,他的父親在生命的最后幾年身患十二指腸癌,那種生命緩慢而痛苦的消逝曾是公眾和媒體的強烈焦點。
明仁天皇或許是想避免這種可能,讓他的繼承人能夠更為順利、簡捷地登上王位。
現年56歲的德仁皇太子與明仁天皇很像,安靜而有風度,曾多次稱贊和平憲法,致力于保持君主制,并不關心政治。像他父親一樣,他關注社會事件,尤其是有關貧窮國家水資源的供給等事宜。
然而,生前退位并不容易。根據憲法,有關皇位繼承等皇室事務依據《皇室典范》處理。現行《皇室典范》規(guī)定:“天皇駕崩時,皇位繼承順序第一位的皇室成員立即繼承皇位?!边@就導致如果不修改這一規(guī)定,或者不設立新的特別法,天皇無法實現生前退位,而修改《皇室典范》需經國會審議批準。
“這是一個微妙的時刻?!睋度A盛頓郵報》報道,日本對外關系委員會專家希拉·A·史密斯說,如果政府修改法律,支持明仁天皇生前退位,可能會削弱宮內廳的影響力。
“日本的左翼和右翼都會謹慎發(fā)表意見,確保這一過程不會削弱宮內廳和任何一方,也同時意圖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力?!笔访芩拐f。
但拖延天皇的愿望或將激怒很多日本人。
“日本是一個老齡化的國家,會有很多人對天皇想要過上舒適的退休生活感到同情?!敝物L險咨詢公司特尼奧(Teneo)的副總裁托拜厄斯·哈里斯稱。
日本《讀賣新聞》近日進行的民意調查表明,公眾壓倒性地支持明仁天皇的生前“退休”愿望,多達85%的受訪者說他們支持修改法律,愿意看到天皇生前退位。
“我們對天皇充滿尊重,但可以說,我們用他就像用一個奴隸?!币晃?4歲的東京化妝品公司職員說,“他是我們的象征,但作為一個人,他沒有人權。我們應該意識到他的權利。”
同時關于修改法律,女性是否能成為天皇繼任者也再次引起爭論。皇太子德仁只有一個女兒,若法律不修改,他也許將要把皇位傳給他的侄子——2006年出生的小皇子悠仁。
而在十年前,只有兩個侄女與他的女兒同輩為伴,爭論法律是否應允許女性天皇存在時,安倍晉三的自由民主黨堅決反對。
對于安倍而言,天皇的退位意圖也給他帶來了另一個噩夢。有觀點認為,考慮到時機問題,明仁天皇也許是想以自身為賭注對抗安倍修憲,因為此消息第一次曝出是在參議院選舉后的第三天。
7月10日,參議院選舉后,國會支持修憲的勢力已經超過了修改憲法所需的2/3席位。選舉當天,安倍提及要修改1947年制定的和平憲法,根據2012年起草的自民黨憲法草案,天皇的地位將由現行的“國民統(tǒng)合一致的象征”變更為“國家元首”。
對此,有媒體解讀明仁天皇多次提到“象征性元首”、“沒有參與國政之權能”,似乎在間接地暗示,他不同意嘗試修改憲法,再度“神化”天皇的可能。
除此之外,草案還刪除了現行憲法第九條中“不擁有武力,不擁有交戰(zhàn)權”的說法,提出要成立“國防軍”,也與明仁天皇的一貫信念相悖。
日本一橋大學名譽教授渡邊治一在《戰(zhàn)后政治史的天皇制》中記錄了明仁在學習院高中的生活。有一次社會課上,班級討論的話題是“日本再軍備”,當時明仁站起來說:“堅決反對日本再軍備,此舉會給諸外國造成不當的刺激?!?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6/08/23/katx201622katx20162207-2-l.jpg" style="">
在這次演講的開頭,明仁就提到“‘二戰(zhàn)結束70周年這個重要的年份已過”,而更重要的是也許他不想再看到戰(zhàn)爭的來臨。在渡邊治一書中還曾提到,天皇曾私下表示,“如果有朝一日,被要求在《宣戰(zhàn)書》上簽名,我一定會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