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故障致乘客被悶2小時事件被曝后,輿論關注爆棚。40度高溫下的兩小時,直接進了燜燒鍋。沒有風扇沒有冷飲甚至沒有田野的風。原因,居然是“電力線脫落造成的設備故障”。由此給旅客出行帶來不便,鐵路部門深表歉意。
然而,面對這樣的 “燜燒鍋”,人們不禁疑竇重重:作為高科技的產物高鐵或動車停電后,為什么必須是個“燜燒鍋”而不能開門開窗自救?
對此,有關部門的回答是“設計”——目前國內高鐵和動車的窗戶設計均為密閉性設計。
這樣的回答,不能不讓我直接想到最近臺灣的那次大巴“燜燒鍋”爆炸,全車26人無一逃生。也是因為“密閉性設計”。
這樣的回答,公眾顯然是不滿意的。為什么非得“密閉性設計”不可呢?飛機不也有“緊急逃生門”嗎?鐵道部門的意思,是不是就是:一,高鐵的設計是不考慮意外的;二,萬一有意外,不管什么后果你只能承受。
又說,當高鐵、動車斷電時,只能依靠備用電進行開啟,但考慮到安全性問題,在地形復雜的路段將不會開啟車門。換句話說,沒有手動開門,而且一旦“地形復雜”,“電門”也不開。
又是“安全性”。類似的回答已是非常不可理喻甚至是野蠻的了。
這一次,是“停電2小時”。下次如果是5小時甚至10小時呢?
在人和車的關系上,是車的完整性高于人的生命安全嗎?!一旦有意外,人必須為車輛的完好性做出犧牲,是這樣嗎?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早就有無數的科幻假說預言過人類的命運將淪為技術的奴婢,現在看來它提前實現了。
但凡運營或者做管理的,都明白一個道理:一個系統的安全運行,必須留出安全冗余,也就是備急應變的“備胎”系統,所謂安全冗余,是指為了確保安全,在評估事故隱患時應考慮設置多道防線,縱使一、二道防線失效,還有冗余的防線可控事故隱患。舉個例子,轎車上,安全帶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設計師仍然擔心人們怕麻煩而不使用,便再設計了看似多余的制約系統,所以,不系安全帶會觸發(fā)系統的負反饋,不斷發(fā)出“嘟嘟嘟”的重復性提示,有些車輛,不系安全帶甚至不能啟動。
再比如,跳傘,必有一個備用傘;考試,必有一套備用卷;長途拉力賽車隊上路,除了備胎,還得看似“多余”地帶上嵌入式緊急補胎膠帶,“這不已經帶上備胎了嗎”?不!萬一備胎也爆胎了呢?!
人的生命至上,你必須設定如此“多余”的備案。這種安全冗余設計,提供了更多的保護 。為了運營安全,你必須付出額外的成本,雖然很可能你用不上高鐵或動車的“手動掣”,但這就是安全“冗余”:以防萬一。
就連號稱“最偽善”的香煙殼上“吸煙有害健康”的提示和爛肺、畸胎等圖片,雖屬冗余設計,但至少也是設計者的“良心告示”:不吸的,別再起念了;仍吸的,少吸點。
反觀高鐵設計, “安全冗余”在哪里?我們試著揣摩設計者的腦洞,第一認為停電之類的意外永遠不可能發(fā)生;第二認定車廂里永遠不會發(fā)生恐怖襲擊;第三萬一發(fā)生了也沒有任何逃生的必要。
所以,他就“密閉”了,把它做成了鮮肉罐頭,外形上多么盡善盡美啊,管理上多么省心省力啊。
忽然懷念起綠皮車時代了。將近三十年的奔波采訪,被綠皮車拋在野外的高溫下,至少有過四五次,感覺痛苦并不大,車廂內所有的風扇立刻打開,車廂外野風習習,瓜果小販川流不息……
不得不想,難道以后夏天要盡可能不坐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