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桂華
【摘要】文言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學好文言文,才能更好地傳承中華古典文化。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率?本人有以下幾點體會: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二、養(yǎng)成良好習慣;三、重視誦讀,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四、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 幾點體會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25-02
文言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中學語文考試的重要內容,隨著對傳統(tǒng)文化的日益重視,文言文教學顯得愈發(fā)重要。中考高考,文言文閱讀的分值都在不斷地增加,教好文言文,讓學生學好文言文是每個中學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那么,在文言文教學中,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率,讓學生在學習文言文中充滿興趣,體會樂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此談談幾點不成熟的體會。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苯處熒闲抡n前,若能通過精心設計,創(chuàng)設出與新課相適應的學習情景與氛圍,就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
1.巧設導入
如利用成語、典故、名言警句、歷史故事等導入便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孫權勸學》時,本人先問學生誰知道“吳下阿蒙”、“刮目相待”兩成語,接著,讓學生查字典,明含義,組織學生討論:“誰是吳下阿蒙”?后來怎么又讓人“刮目相待”了?兩個成語串連整篇課文的情節(jié),極大地吸引了學生。因此,教學中,運用巧妙的導入,能激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探索新知識、新問題的欲望。
2.巧用多媒體
在教學中,有時運用音像、圖畫展示相關資料有助于理解課文。例如,當教學《隆中對》時,諸葛亮分析曹操集團及劉備集團的形勢及荊州、益州的情況,許多學生會一頭霧水,難以理解,因為學生對當時曹、劉及荊州、益州所處的地理位置不知道。這時利用多媒體展示“三國地圖”及“天下有變時進軍路線圖”,學生一目了然,明確了它們的地理位置,很快地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印象深刻,起到化難為易的效果。
3.調動積極性
課前布置學生查閱有關資料,激起學生的探索欲望。課前布置學生查閱與課文有關的信息,如作者簡介、文章出處等。如教學《出師表》時,讓學生課外查找有關諸葛亮、劉備的有關故事,讓學生在課堂上講說。這樣一來,便激起了學生對有關知識的探究意識,學生爭相回答,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培養(yǎng)良好習慣
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贬槍Τ踔袑W生學習興趣不能持久的實際,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維持其學習興趣。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方法,就會主動地去學習,從而養(yǎng)成習慣。養(yǎng)成了學習文言文的良好習慣,將使學生終身受益。
1.認真閱讀注釋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初中文言文選文大都注釋詳細,淺顯易懂。學生在自讀課文過程中,只要閱讀注釋,就能自己解決生字、難詞,達到了解內容的要求,為順暢朗讀鋪平道路。因此,我們教師,要教會學生去讀注解,并培養(yǎng)學生課前認真預習,認真讀注的習慣。不要只依賴老師上課講解,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可為課外閱讀開拓廣闊的天地。
2.學會使用工具書
要求學生能借助《新華字典》、《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等工具書讀懂原文。但在信息技術發(fā)達的今天,許多學生在預習文言文時,直接使用手機或電腦查閱譯文?;蛞蕾嚴蠋熒险n講解,懶于翻閱工具書,這樣學習被動,難于進步。我們在教學中,若能要求學生帶上一兩本工具書,在上課時當堂查閱不懂的字詞意思,這樣長期堅持,便能培養(yǎng)學生使用工具書的好習慣。學生若能自覺鉆研,便能起到良好的學習效果,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鋪墊。
3. 做好歸納總結
文言文知識零碎,易忘記。需要指導學生做好歸納總結,這樣才能記得牢、不會混淆。每學完一課,便要求學生歸納、總結出重點文言詞、一詞多義、通假字、重點句翻譯、作者寫作目的及思想感情等。開始是老師示范,做好歸納總結,整理打印成練習給學生用以鞏固。漸漸要求學生自己整理,做好歸納總結,課上來展示。以此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自己總結的好習慣。
三、在誦讀中感受文言文魅力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初中學生古詩文閱讀提出具體目標是“誦讀古代詩文,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古詩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說明“讀”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從朗讀中感受語言美
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采取配樂聽讀,朗讀者抑揚頓挫,讀時語調、感情有變化,學生在聽讀時便能感受到文章的語言美。例如教學《岳陽樓記》,當我們讀到“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時,感受到這幾句話把洞庭湖春和景明的景色刻畫出來,讓人在誦讀中產生一種心曠神怡、豁然開朗的感覺,讓讀者在誦讀中感受到愉悅和快樂之美。
2.從朗讀中感受音韻美
讀時,起初要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字正腔圓。然后,訓練學生掌握音調、語氣、停頓、重音等誦讀技巧,尤其讀出文章的內在節(jié)奏,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反復朗讀達到融入文章內容,體會文章的音韻美。例如《陋室銘》一文,全文以駢句為主,句式整齊、節(jié)奏分明、音韻和諧,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齊整之美。句式上《陋室銘》是駢散結合,文章節(jié)奏明快、語言錯落有致,讀來抑揚頓挫,和諧悅耳,在聽覺上給人音樂的美感。
3.從朗讀中感受思想美
古文是一篇篇文質兼美、蘊含著作者情思的文章,不能把它看成由古文字堆積而成的語言材料,要去品味它,發(fā)現(xiàn)它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在朗讀中將無聲的語言變成有感情的音響,它充滿活力,跳躍著生命,從而使學生從內容、感情等全面體會作品。例如教學《岳陽樓記》,學生通過誦讀才能感悟到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己悲”的覽物之情,他們或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也或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同時也了解到另一種人的思想感情——古仁人之心。
四、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
教文言文字詞句時,若能注意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則能改變課堂死氣沉沉的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了教學效率。
1.運用對比
在文言文教學中,運用對比法可以開拓學生思路,激發(fā)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通過對比獲得準確的知識,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如一詞多義比較,例如《隆中對》一文中的“已”,在“然志猶未已”中的“已”解釋為“停止”;然而在“自董卓已來”中的“已”卻解釋為“以”(通假字);在“今操已擁百萬之眾”“已歷三世”中“已”解釋為“已經”。記住“已”的這幾種用法,即使在做文言文課外練習時遇到“已”時,可以結合上下文從這幾個解釋中選擇一個義項,這樣學生的知識掌握得就更牢固了。
2.溫故知新
文言文字詞,應時時復習,引導學生以舊知識帶動新知識,加強知識的連貫性。學生若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便能收到顯著學習效果。如“可以”,古文中“可以”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可以”是兩個詞。其中“可”相當于“能夠”,“以” 相當于介詞“把、拿、用、憑”等,和現(xiàn)代漢語“可以”截然不同。如教到《曹劌論戰(zhàn)》中的“可以一戰(zhàn)”,先復習一下《論語》中學過的“可以為師矣”。這樣一來,學生就一目了然了。能夠把“可以”這個詞記得更牢,起到融會貫通的作用。
3.隨文而教
在教學中,改變逐詞逐句串講文章的做法,而是在講解內容時再順帶講解字詞意思。即“隨文而教文言字詞”。例如教學《記承天寺夜游》一文時,本人在朗讀教學完成后,并沒有進行疏通文意此環(huán)節(jié),而是請小組討論以下問題(請用原句回答并翻譯)。
①詩人夜游的時間。②詩人夜游的原因?心情如何?③詩人為何要尋張懷民?④請找出詩人夜游時的所見和所想。
學生討論后回答問題并翻譯所找出的句子。學生翻譯時,教師再次強調學生翻譯時提到的重點字詞,并及時把重點字詞列在黑板上,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這種“隨文而教文言字詞”的方法讓學生耳目一新,大家在合作學習時體會到學習文言文的樂趣,也得到聽課老師的肯定。
當本人持教九下《公輸》一文時,想到此文篇幅稍長,也用此法設計了幾個問題。不料,幾個問題一展示,學生迅速就找到了答案。篇幅很長的文章用幾個問題串聯(lián)起來,起到化繁為簡的效果。而且在講解內容時也順帶講解了疑難字詞。課后學生反饋印象更深刻。
對比起來,這種隨文而教文言字詞的方法更受學生歡迎,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文言文并不枯燥,而是充滿樂趣的。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多樣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當然,學生文言文學習水平、知識能力的提高,不單單是靠每學期課本中的幾篇文言文的學習就能解決問題的,它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學習逐步擴展到課外文言文閱讀,重視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課內外知識的聯(lián)系,并能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勇于質疑、議疑、解疑,幫助他們由淺入深地逐步深化知識,文言文的閱讀水平才能提高。
參考文獻:
[1]蔣瑞華;《解除束縛,讓文言文“活”出精彩》;初中文言文教學方法淺談
[2]吳淑麗;淺析初中古詩文的誦讀美學教育